塑造一個人最關鍵的不是財富和學識,而是環境
塑造一個人最關鍵的不是財富和學識,而是環境
人生而自由。這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從法制角度來說,一個人只要不違背法律和道德,不違背公序良俗,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是自由的。
這句話〖沒毛病〗。
但是從【社會心理學】來說,只要還在社會生活,只要還與人接觸,你就永遠不可能達到真正的自由。
先說一個心裡學上很出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一名心理學教授帶領多名學生來到一處廢棄監獄。隨機將這些學生分為獄警和囚犯,各自穿戴獄警制服和囚犯號衣。請注意,是【隨機選擇】。試驗開始的第一天,學生們處於新鮮的角色扮演,嘻嘻鬧鬧。然而從第三天他們漸漸進入角色情況發生微妙變化。獄警不再和「囚犯」打鬧,用嚴厲的目光注視著他們,彷彿忘記了這些囚犯僅僅幾天前還是自己的同窗。囚犯們也用敵視的目光回敬這些「獄警」。隨機挑選的學生不知不覺分成了獄警和囚犯兩個團體。
隨著試驗進一步繼續,雙方的敵意越來越凝重。「囚犯們」不斷地示威絕食,「獄警們」也不斷對囚犯實施體罰和肉體攻擊。越來越與真實無異。
當試驗進行到一半,心理學教授緊急停止了這場試驗。如果再持續下去很可能會像真實監獄那樣發生流血事件。
隨後的問卷中,有兩個人是這樣回答的。被隨機賦予的「獄警」說,他看到這些「囚犯」就生氣,他們是人渣,是人類社會的害群之馬,;被隨機賦予的「囚犯」說「獄警」都是虐待狂和變態份子,無視人權和法制。
這兩個人是好友,在試驗結束後很長時間才重拾友誼。試驗可以停止,但對他們的心理影響遠超心理學教授的預期。
關於這個試驗有很多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百度。這個試驗最終證實了一件事,【人是環境的產物。】一旦選擇了什麼環境,選擇了什麼身份,人會不由自主地隨環境改變自己。
把林妹妹扔進女子監獄,用不了多久就會出口成【臟】「你們這些浪蹄子絕壁想不到,老娘我在大觀園也是風流倜儻冰清玉潔……」;把李逵放進國子監,用不了多久黑旋風也能拽幾句酸文「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我輩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陳攝影師若耐得住寂寞在『乾淨的寺廟』里住上個把月,也會為過去放蕩生活流下悔恨淚水……
大環境下,人永遠是渺小的。永遠不要輕視群體帶給個體的壓力。
當周圍所有人向左轉,而你偏向右轉,即使沒有任何懲罰,內心所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第一次你隨心所欲旁若無人,第二次你頂住壓力繼續放飛自我。可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只要遊戲一直繼續下去,〖以我們公司總經理的項上人頭保證〗,總有一天你會崩潰,會堅持不住,會妥協,會安慰自己『其實向左轉也不錯』。
我很佩服所謂的「卧底」,在對方陣營一呆就是幾年十幾年。騙敵人難,騙自己更難。身處敵營日久,幾乎必然會接受對方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面具戴久了,連自己都忘記本來面目。】而這些卧底在強大的〖認知失調〗下還可以完成任務,這種心理素質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
前幾年總有類似新聞:警方打掉一個少年搶劫團伙,案犯中不乏家境優渥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令警方大為不解。
教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靜田中下一不凈的種子,使終生難植嘉禾矣!
《菜根譚》
TAG:私家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