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90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90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90

【老子道德經解】

逸塵

老子道德經解(上篇)

第二十章

【憨山注】

老子言及至此,恐世俗將謂絕學,便是瞢然無知。故曉之曰,然雖聖人絕學,不是瞢然無知,其實未嘗不學也。但世俗以增長知見,日益智巧,馳騁物慾以為學。聖人以泯絕知見,忘情去智,遠物離欲以為學耳。且夫聲色貨利,皆傷生害道之物,世人應當可畏者。我則不可不畏懼而遠之。故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苟不知畏,汨沒於此,荒淫無度,其害非細。故曰荒兮其未央哉。央,盡也。

由是觀之,世人以增益知見為學。聖人以損情絕欲為學。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耳。眾人忘道逐物,故汨汨於物欲之間。酷嗜無厭,熙熙然如享太牢之味,以為至美。方且榮觀不休,如登春台之望,以為至樂。老子謂我獨離物向道,泊於物欲未萌之前,不識不知,超然無欲。故曰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兆,念之初萌也。嬰兒,乃無心識愛惡之譬。孩,猶骸骨之骸。未骸,所謂骨弱筋柔。乃至柔之譬。

【字詞注】

瞢然無知:瞢(méng),昏暗,目不明。昏昏然什麼也不知道。

汨沒:沉淪、埋沒。汨,音mì。

【解】

老子說到這裡,恐怕世人誤會,以為「絕學」便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明白地告訴說:聖人「絕學」卻不是懵然無知,其實聖人並非不學。只是世俗以增長知識見解,智巧日益增多,並以之追逐物慾為學。聖人以泯絕世俗的知見,忘掉世俗的情智,遠離世俗的物慾作為學習的內容。況且聲色貨利,都是傷害生命,為害大道的。世人都應當感到害怕,我當然要畏懼遠離。所以說,人們畏懼的,我也不可不畏。如果不知畏懼,沉浸在物慾裡面,荒淫無度,那樣的害處就大了。所以說「荒兮其未央哉」,「央」為「盡」的意思。物慾是沒有止境的,追求的結果只能是害了自己。

由此看來,世人以增加知見為學,聖人以損絕情、欲為學。所以說學知識的,一天一天在增加,學道的卻一天天地在減少,減損再減損,直到無為的境地。世人忘記大道,追逐物慾,迷戀於物欲之中。過分的貪慾永遠都不會感到厭倦,那種高興自得的樣子,像在享用祭祀時的美味,認為美極了。又如不休停地觀看美景,登上春天的亭台,以為快樂極了。老子說,我卻遠離物慾,奔向大道。守於物欲未萌發之前,無追無求,超然無欲。所謂「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兆,慾念初生的徵兆。嬰兒,比喻無貪慾愛厭。孩,同於骸骨的骸字。未骸,指骨很弱,筋尚柔。比喻柔弱之至。

鳴謝

本文作者:逸塵老師

校對編輯:凈鴻

封圖拍攝:凈玉

預覽校對:凈傑、凈佚、凈普、凈妍

總編輯:默塵

本公眾號所有圖文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阿彌陀佛大心咒編輯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彌陀佛大心咒 的精彩文章:

TAG:阿彌陀佛大心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