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抗倭利刃「中華苗刀」你知道多少?

關於抗倭利刃「中華苗刀」你知道多少?

苗刀,古稱長刀,漢代便有雛形,唐代達到鼎盛,傳入日本、朝鮮等國。苗刀的技法集刀槍於一身,臨陣殺敵,威力極大。滄州是中國的武術之鄉,其苗刀技法更是獨樹一幟。

苗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刀身修長,共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且可單、雙手變換使用,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衝鋒槍,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 明代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擎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中國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內涵豐富,結構嚴謹,技擊性強,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實戰性與鍛煉價值。

尤其近代武術大師劉玉春及其愛徒郭長生(皆為河北滄州人),在苗刀中揉進了通臂二十四式中的先進步法後,苗刀更以勢法精粹,刀法雄健凌厲,步法急速靈活多變,連擊性更為突出。所以在歷史檔案館保存的《苗刀考證》中寫道:「前中央國術館教授郭長生,系劉教習(即劉玉春)秘授,故其技自玄奧,亦獨冠 雲。」也就是說郭長生通過恩師個別傳授,得其刀技真諦,其刀法之奧妙,使人無法捉摸,其技藝水平,要高出同輩。

很多國內外武術界知名人士,對苗刀也有很高的評價,如已故馬鳳圖先生於1969年在蘭洲自己的住所見到郭長生的高足張群炎時,讓張表演此刀後說;「苗刀我想了四十年,今天才見到此刀。」,連聲說:「好刀,好刀」!於是讓馬明達向張群炎學苗刀。但由於練苗刀需有通臂二十式的基本功,因此只學了一點。 近年來很多日本人也來信或來人言論此刀,他們說:「中國苗刀與日本現在流行的劍道用的太刀,十分相似,都是雙手使用的一把大長刀,但技術確迥然,各具特色,尤其苗刀擊著點由點、線,擴展到面以及急速靈活之步法,深感佩服,「認為」確實值得日本劍道參考「。

但有人把苗刀說成是「流傳在我國武術界的日本雙手刀法」,這種說法不對,苗刀源於中國,是我們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先期是隨中日文化交流由中國傳到日本的。 苗刀在我國漢代就有其雛形,苗刀在我國歷史上古稱長刀,從河南劉家渠東漢墓出土的環柄長刀,和山東蒼山發現的漢安帝永初六年發現的長刀,均和苗刀相似,從尺寸上看,全長111.5厘米,刀脊厚度與刀身的寬度的比,大約是一比三,到唐代,天寶年間,大將軍嗣業使用的部隊,被對方的騎馬沖亂,在這種情況下,嗣業「手持長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 另外,在唐代的標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佩刀和陌刀。

《中國古代兵器論叢》解釋說:「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並附有長刀的圖樣。 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本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長刀,後隨中日文化交流,苗刀傳入日本,明朝後期,倭寇多使此刀,所以後人也常把此刀,稱之為倭刀。戚繼光將軍在御倭戰鬥中,認真總結了日本刀法,同時,又在民間挖掘整理其長刀中,在「戚家軍」中配備了長刀,加緊訓練士卒,其技較倭寇高一籌,故平息了浙、閩、粵沿海倭犯。並於1560年著成《辛酉刀法》。

到明朝末年,新都程沖斗,向浙師劉雲峰學得此刀法,於天啟元年,編著《單刀法選》一書,程氏在這本書中說:「刀長三尺八寸,把一尺二寸,則全長五尺。」歷史上的苗刀,有勢、有法而無名,程氏為使這一珍品便於記憶,流傳久遠,故「依勢、依像、撰其名」,為此刀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清朝後半葉,河北連鎮楊氏在東北向一遊方僧學得此刀法,後傳於吳橋桑園鎮的謝晉汾和謝晉德兄弟二人,謝為桑園富戶,一次在西街大運河碼頭見一鏢師大敗腳行數十人,為謝敬服,故邀為上賓,此人便是河北靜海獨流鎮,人稱常勝將軍的劉玉春。劉身高力大,技藝非凡,在武界久負盛名。謝遂將苗刀、左把槍等盡相傳劉,劉則將通臂二十四式傳於謝。 民國初年,三省巡閱史兼直隸總督大軍閥曹錕在保定成立衛隊武術營特聘劉玉春為三連苗刀連教習。1923年曹通過賄選當了大總統,進駐北京中南海。 滄州郭長生系劉之高足,由於武功精絕,刀法捷靈,在武界有「燕子」之譽,深得劉之喜愛,遂將苗刀、通臂二十四式之絕技,盡相傳授。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迫使曹錕下台,郭長生又給鹿仲麟當隨從副官,時間不長,因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憤然棄官回鄉。1927年,張之江(河北滄州人)籌備中央國術館,慕名特聘郭長生於該館教授苗刀,並把苗刀作為中央國術館必修課程之一。從此苗刀在中國始得進一步發展。劉玉春在保定,及以後郭長生在中央國術館教的是一路苗刀,均沒教完。這路刀勢系集體操練,不免限於一步一勢,不精熟者,便不能領悟其中奧妙。於是郭長生將苗刀之精華,實戰攻防用法,揉進通臂二十四式筆法,編撰了二路苗刀。一路苗刀多系基本刀勢,實戰用法,二路苗刀,開闊了攻擊面,提高了連擊性。

小鏈接

郭瑞祥其父郭長生,是中國近代武術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宗師級人物,人稱「郭燕子」。郭瑞祥作為一代宗師郭長生的次子,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年幼的郭瑞祥在父親的嚴格督導與精心培育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刻苦練功,十餘歲便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努力繼承父親郭長生的全部精功絕技,終獲劈掛、通臂、苗刀、瘋魔棍、青萍劍、雙頭蛇等拳械之真諦,成為「郭燕子」門下一位出色的繼承人。

1986年,郭瑞祥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父親郭長生使用的苗刀奉獻給中國,現作為文物保藏在國家體育局展室內,郭瑞祥也因此被評為中國挖整貢獻雄獅獎。

電視劇《大刀記》講述了主人公梁永生用苗刀和大刀奮勇殺敵的故事。滄州苗刀代表性傳承人郭鐵良指導男主角梁永生(谷智鑫飾)練習苗刀。

幾十年來,郭瑞祥傾注全部心血研製新型實用苗刀,五次到龍泉尋訪名匠,研製出利於劈砍、突刺。格檔、輕重適宜的「新型實用苗刀」,2003年被國務院知識產權局批准為郭瑞祥專利,現已成批生產,銷及海內外。

2004年,中國郵政總局特出版了一套中國武術特別紀念郵票,全套十六張,郭瑞祥的苗刀和其子郭鐵良的劈掛拳位列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