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手把手教你怎麼結婚

乾貨!手把手教你怎麼結婚

『你真的做好準備結婚了嗎?

——婚前輔導

婚前的預期

「她憑什麼在我家指手畫腳!」

「他憑什麼要說我的不是!」

「我憑什麼要去適應她的存在!」

小茵來到諮詢室時,怒氣沖沖,一連問了好多個「憑什麼」。看得出,她好像遇到了超出她理解範圍的「關係」所帶來的困擾。

小茵是上市公司的市場部經理,事業如日中天,而她的老公卻在一個小型的創業公司,目前還未營利,因此小茵的收入比老公要多出一截。

即便如此,雙方都不認為這是個問題,兩人也非常願意彼此扶持,小茵也盡量多地留在家裡,讓老公可以安心創業。

兩個人7年的戀愛一直都是被朋友所羨慕的。

於是在兩個月前,在婆婆的強烈要求下,加上兩個人也覺得彼此就是對的那個人,婚前婚後不會有任何影響,所以兩人最終領證結婚了。

可是誰沒有想到,衝擊就從這本結婚證開始了。

婚後的衝突

兩個月後,婆婆提出要搬到小茵夫婦所在的城市,說是兩個人太忙了,過來照顧他們夫妻倆的生活,小茵覺得現在兩個人生活很好,婆婆來了反而要耗費自己很多時間照顧她。

但是老公卻安慰說,只是過來小住幾天,看到沒什麼事,也就放心地回去了。

小茵也覺得自己非不讓婆婆過來小住,倒顯得自己這個做媳婦的尖酸刻薄了,於是最終選擇了妥協。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讓小茵不堪回首。

婆婆人還未到,一箱箱的行李先寄過來了,被子,衣服,家鄉的土特產,兩個人住著還算寬敞的小家,一下子變得擁擠起來,小茵不得不將自己的東西統統收回到自己的房間。

再後來,每天幾乎都要聽婆婆的嘮叨

「家裡怎麼這麼亂也不收拾一下啊!」

「那麼晚睡覺對女人身體不好啊!」

「外面吃多浪費,在家裡學著做飯啊!」等等。

因為老公的工作很忙,經常是忙到晚上十點後才回家,所以晚上這段時間,小茵不得不和婆婆單獨相處。起初小茵都是哄著婆婆,嗯嗯啊啊的。

不再回家丟了包就躺在沙發上刷手機;

不敢在婆婆做飯的時候不在旁邊打下手;

婆婆沒進房間不敢自己先進房間關門。

以至於到後來,連在婆婆面前吃飯都不敢大聲咀嚼了,因為老公曾經和她說過,婆婆曾經多次教育他吃飯不要吧唧嘴。

小茵年底工作壓力很大,她不希望自己每天回去還要緊繃著神經,實在難受的時候,小茵借口加班直接在公司宿舍里住了下來。

老公晚上打電話給小茵,婆婆在電話那頭嘀咕著「一個成家的女人整日不歸家像什麼話!」小茵沒來由地湧起一股無名火。多次嘗試著和老公溝通,希望能夠儘早讓婆婆回家。

老公與小茵原本是有共識,不和老人長期住在一起,但是也希望小茵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和老人能夠愉快相處,但是小茵這種能迴避就迴避的態度,甚至幾晚不回家的行為讓老公也日漸不滿。

小茵的委屈無處訴,慢慢地開始生婆婆的氣,生老公的氣,生自己的氣,滿腦子都是「憑什麼!」甚至試想,是不是離婚了就不需要面對這些。

婚姻需要技巧

看到小茵的故事,大部分人可能並不覺得有特別不幸的地方,甚至會覺得小茵身在福中不知福。

那是什麼讓原本志同道合的新婚伴侶,這麼快就將離婚當做了一個備選項呢?

答案很簡單,但又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小茵和丈夫缺乏對婚姻的認知和必要的應對技巧。

西方國家早有針對白人,中產階級及高等教育群體的預防性婚前輔導,以幫助要走入婚姻的情侶做一些必要的心理上的準備和調適,降低因對婚姻的認知偏差或缺乏相處技巧而導致的離婚風險。

目前,婚前輔導在中國逐漸升溫,但也未得到普羅大眾的重視。

而且相比之下,中國大陸的婚前輔導比西方的多加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婆媳關係,這可謂是從古至今的大難題。

如果,小茵夫婦一開始就接受了婚前輔導,或許,結果會變得不一樣。

婚姻不同於戀愛

打算進入婚姻的戀人,需要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婚姻不同於戀愛。

但是對於小茵來說,她和老公都會覺得,兩人感情很穩定,結婚只是多個證書而已,並不會影響到彼此的生活,在這種認知狀態下領證,必然會錯估夫妻倆領證後需要面對的事情和關係。

小茵在短暫的婚姻中,至少體會到了三個階段的婆媳關係。

階段一,小茵眼中的婚姻和愛情一樣,只有她和丈夫兩個人,而婆婆和公公幾乎是不會幹涉的。

階段二,當婆婆要求領證,要求來與自己同住,將小茵夫婦的家按照婆婆自己的意願擺弄,而丈夫的態度是默許甚至是感激,小茵意識到公公婆婆並非生活在自己的婚姻之外,他們會通過影響丈夫來影響自己。

如果說這時候的小茵仍然想置身事外,婆婆要更多的空間,自己就將自己的東西都挪到房間,婆婆看自己不順眼,自己就去公司宿舍住,家裡的事情婆婆想做主,自己就不發表意見。小茵想著只需要在丈夫期待的範圍,做好一個兒媳婦的本分就好了,其它的能躲就躲。

階段三,即使小茵可以「割地」「討好」,做到丈夫期待的,但她不會料到,一味求和是不會休戰的。婆婆不僅會通過丈夫影響小茵,還會直接將小茵捲入到這場關係的混戰中來,讓小茵多做家務,不要晚睡,責怪她不回家等等。

兒媳經歷的婆媳關係三階段

小茵所體驗到的「關係」是一個一步步被拉扯到另一個完整的家庭中的過程。

而婆婆的體驗則恰恰相反,她因為感受到自己的家庭正在被抽走一部分,而本能做出一些反抗。

與小茵的體驗相對應的,婆婆也體驗到了三個階段的婆媳關係。

階段一,作為自己苦心經營幾十載的家庭中的妻子,母親,這個女人眼中的家庭仍然是妻子,丈夫,兒子,她本能地維護著家的完整

階段二,直到她在兒子口中太多次聽到了兒媳的名字,甚至因為兒媳不喜歡吃香菜,兒子總會提醒自己炒菜不要香菜的時候,她會深感兒媳存在的不可忽視性,但卻也不太能接受兒子逐漸離開這個多年的家的事實。

作為母親,很本能的反應是隨兒子而去,即便是要經常在兒子和丈夫之間兩地跑,她也能稍稍感覺家還是完整的。

如果兒子兒媳的生活方式能夠延續自己家庭的模式,對母親來說會很欣慰,她不會感覺到兒子是去了另一個家庭,而是將自己的家庭拓展到了另一個地方。

所以這個時期的婆婆往往想要通過兒子的影響力,去改造兒媳。

階段三,但是婆婆往往發現兒子似乎很同意媳婦的做法,而且並沒有想要改變她的動力,婆婆只好親自「動手」,直接開始干涉兒媳的種種做法。

婆婆經歷的婆媳關係三階段

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說到,一個人所處的「家庭」會經歷八個階段:

原生家庭—離開原生家庭—婚前階段—兩夫妻階段—有小孩的家庭—有青少年的家庭—孩子離家——餘生。

而一個階段轉換至另一個階段往往是家庭中承受壓力最大的時期。

小茵夫婦從婚前階段過渡到兩夫妻階段,而婆婆的家庭則處於孩子離家的階段,一個是關係的逐漸融合,一個是關係的逐漸分離,淺白一點說,小茵要從婆婆這裡將兒子帶到自己的家庭里成為丈夫,很容易想像這中間的張力有多傷人。

所以,婆媳雙方都需要慢慢來,給彼此多一些適應的時間,也給對方多一些理解。讓彼此的家庭都能夠平穩地著陸到另一個階段。

婆媳從合伙人開始

「你怎麼對待你爸媽的,就怎麼對待婆婆。」

一般人會這樣來指導婆媳關係,但是往往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很難做到。

爸爸媽媽是直接的至親關係,而與婆婆的關係卻是由一段愛情和一段親情嫁接而成,要求直接將婆婆當做親人來對待著實有些強人所難。

至親關係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無條件的關愛,雖然在實際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往往無意識地將自己的價值觀貼在孩子的身上,導致孩子感受到的愛是有條件的。

但是隨著父母不斷地覺察,這種無條件的關愛是可以漸入佳境的。但婆媳之間,本身就是一段有條件的關係:兒媳是因為「婆婆是丈夫的媽媽」這個條件才願去關心討好她,而婆婆更是因為兒子喜歡這個兒媳才去對她好。

這中間沒有任何無條件的關愛可言。所以要求婆媳在最初就像親人一樣相處往往會失敗。

試想如果是小茵的媽媽在她耳邊嘮叨,「家裡怎麼這麼亂也不收拾一下啊!」「外面吃多浪費,在家裡學著做飯啊!」,小茵可能只是撒嬌地說,「有媽媽在就好啦!」即便是媽媽說「一個成家的女人整日不歸家像什麼話」,小茵估計也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你煩不煩啊!一點都不關心我。」

缺乏無條件關心的關係既不可以直接說對方「很煩」,也不能過於「關心」對方的生活方式,聽起來真的很棘手。

但是這種有條件的關係,卻先天具備一致的目標:為處於中間的男人創造一個溫暖的家——這讓婆媳雙方最容易達成合伙人的關係。

隨著婆媳能夠在一起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合伙人之間逐漸地發現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煲電視劇、逛淘寶、養育孩子,婆媳之間可以有意識地多與對方談論這些話題,慢慢地培養出一種基於合作關係的友誼。

很多人的友誼勝過遠親,我們在身邊或者電視劇里無不被這種情誼所感動,因為他們一起經歷了人生中很多歡笑和痛苦,婆媳最好的歸宿也在於此。

在經歷了生活的很多考驗,小到買房裝修,生娃養娃,大到重要親人的喪失,婆媳雙方能夠彼此扶持走過來的,早已勝似親人了。

從合伙人,到朋友,再到親人,婆媳對彼此的關係有這樣一個共識,順勢而為,就能避免諸多的不切實際的期待和沒來由的指責,兩個女人也能藉由這種充滿張力的關係中體驗到家庭不同生命周期里的痛與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丁心理課堂 的精彩文章:

處理不好人際關係?「3+3」法則教你搞定

TAG:丁丁心理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