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話年畫:曾靜靜流傳千年的民間藝術

話年畫:曾靜靜流傳千年的民間藝術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其名稱有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在宋代曾被稱為「紙畫」,明代則稱為「畫貼」,清代稱作「畫片」、「畫張」、「衛畫」等,直到清道光29年(1849年),李光庭的《鄉言解頤》一書中始見「年畫」一詞。

一幅《閶門盛世》,

足以改變你對中國年畫的印象。

這種民間藝術,

絕對不該因為掛上民間兩個字而被輕視。

就像有人批評網路文學不是文學,

但它代表著一種普羅大眾的需求。

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自有其瑰麗的生命力。

從唐初到新中國,

上千年的時間裡,

中國人始終對年畫,

滿懷著熱情和樂趣。

年畫最早始於門畫,

也就是門神畫。

關於門神畫的由來,

前兩天講過,

和唐太宗有關。

感興趣的小夥伴,

可以點擊去看看。

蘇州閶門桃花塢,

是著名的木刻年畫產地。

同河南朱仙鎮、天津楊柳青、

山東楊家埠和四川綿竹的木刻年畫,

並稱中國的五大年畫。

蘇州是江南重鎮,

桃花塢位於蘇州閶門內北城下。

自古就以年畫工藝,

和風流才子唐伯虎而聞名。

明代之後,

桃花塢的年畫種類多樣、題材廣泛,

涵蓋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實事風土等。

桃花塢年畫共有七種顏色,

一張年畫上有幾種顏色,

就要刻幾個相應顏色的板。

桃花塢年畫起於明代,

盛行於清代雍正乾隆年間,

繼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

形式上以門畫、中堂和憑條為主,

一色一板,水色套印。

如今的桃花塢,

如倉皇而寂寞的紅顏,

退卻了鉛華,

陳舊的街巷門楣,

揭示了他的年齡。

曾經盛極一時的蘇州閶門,

毀於一場災難性的大火。

1846年左右,太平天國的義軍,

一把火點燃了山塘、楓橋一帶,

大火燒了七天七夜,

這一帶保存的畫板全部燒成了灰燼。

倖存下來的被集中在廣濟路,

到桃花塢大街上。

原本比比皆是的年畫鋪,

只剩下這一條街,

而這條街在一夜之間,

不得不承擔起傳承這門古老手藝的重擔。

位於上海的舊校場附近的年畫,

傳承於桃花塢的年畫,

比浮世繪更有特色。

有發展有創新,

使得它自成一派。

首先的創新來自於技術上,

傳統年畫的板子不易保存。

1879年歐洲實印技術,

降低了印刷成本,

提升了印刷質量。

另一個創新就是,

根據市民關注點的變化及時更新,

很有現在追熱點的感覺。

商業繁榮,華洋共居、五方雜處的氛圍,

造就了融合中西、兼容並蓄的海派藝術。

反映租借新人新事新景的變化,

是小校場年畫的重要表現內容。

記錄了十里洋場的繁華,

記錄了海派文化的發展,

記錄上海灘的西風漸進。

林林總總的繪畫題材,

讓上海及其他城市的市民,

有機會看到外邊的世界,

堪稱年畫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年畫是隨著中國年俗文化的改變,

而漸漸形成的。

代表了美好的心愿,

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年畫的發展,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

開始了百花齊放,觸類旁通的時期。

圖片分割的多寡,文字說明的增多,

都註定的小人書的誕生。

如今年畫不再被貼在門上、牆上、灶上,

它演化成一種若有若無,

若即若離的形象和圖案,

它遠遠的離去,

卻有仍然存在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創思維商洛社群 的精彩文章:

TAG:眾創思維商洛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