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為什麼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這是宗凱與你分享的第171篇原創文章。

每天成長一點點,進化成為最想成為的樣子!

(可點擊按鈕收聽音樂!)

今天去健身房健身,到那邊時,有一個辣妹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穿著一套粉紅色的緊身運動服,該凸的地方凸,該翹的地方翹,而且還有馬甲線。那身材真是辣啊!而這位辣妹並沒有全程自戀地各種擺拍,而是一直在刻苦地訓練。誰練誰知道,練完一組動作後肌肉是會痛的,痛得不要不要的。

反觀在不遠處的一位小胖妹,以烏龜的速度在踩著橢圓機,一邊踩一邊玩手機,還時不時發出笑聲。橢圓機玩膩了就去玩一些器械,還時不時擺POSE拍照。真讓人懷疑她是過來運動的還是過來拍照的。

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

照理說,那位辣妹更有資本炫耀,而她選擇了刻苦訓練。那位小胖妹更應該刻苦訓練,而她卻選擇了「美圖秀秀」!

你看,就這樣呈現兩極化了:優秀的人越來越優秀,而挫的人越來越挫!這樣就形成了「馬太效應」。

那是什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呢?

首先來說一下為什麼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那是因為那些優秀的人更容易進入「正反饋循環」。

啥意思?以上面的那位辣妹為例,她刻苦訓練、保持火辣的身材,她會得到周圍人的讚美,或一個優秀的伴侶,或一位不錯的工作等。而得到了這些,她就更有動力健身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循環」。

而反觀那位小胖妹,假設她苦練了一個月後會得到什麼呢?累、全身酸痛、挫折(「都練了一個月了,怎麼體重沒變啊!氣死人了!」),可想而知,可能過不了多久她就徹底放棄了!

這個「正反饋循環」可以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例如銀行總喜歡把錢借給那些經濟效益好的企業,而那些真正急需用錢的企業卻不借。

有人看到這可能有點絕望了:「比我優秀的人比我還努力?那我還努力個屁!」。難道俺們這些出身普通的屌絲男士、屌絲女士就沒機會翻身了?

翻身的機會還是有的,就看你有沒有勇氣了!

怎麼說呢?我得說一下「正反饋循環」的運作機制了(前方高能預警)。

負責我們行為和決策的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它在你額頭就對了!) 。但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它和多巴胺系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多巴胺系統能夠評價每件事情的價值有多大,並提供快樂的回報。所以,所謂的理性只不過是對哪件事情能給我們帶來最大快樂的評估,它也不能完全擺脫動物性。

所以「正反饋循環」是這樣循環的:在評估中取勝 —> 獲得快樂獎勵 —> 自身力量更強 —> 下次評估時更容易取勝!

快樂的感覺,正是自然選擇最喜歡的激勵手段,而這是一個正反饋循環!

所以,想要翻身,想要逆襲,就得要有勇氣選擇做讓自己真正快樂的事情。

丹尼爾.平克寫的《驅動力》,在書中他將人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第一種驅動力:來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驅動力;

第二種驅動力:來自外在動力,即獎罰並存的蘿蔔加大棒模式;

第三種驅動力:來自內在的動力,即內心裡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願望。

如果一個人只有第一種驅動力,那人和動物就沒什麼區別;而第二種驅動力是外部的,人無法控制,所以容易受挫。只有第三種驅動力才能讓人更快進入「正反饋循環」。

楊麗萍曾說過一句話:「跳舞本身就是回報!」 也就是說,她不是因為有回報才去跳舞,而是因為跳舞本身就是回報。這種「做本身就是回報」的動力就是內在的驅動力。

那麼,要如何激發一個人內在的驅動力呢?

接下來,我來簡單闡述一下:

一、創造能夠自主的環境:

我問你一個問題:在近代大學裡產生最多創新成果,培養了最多大師的大樓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這時,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一幅高大上或充滿黑科技大樓的畫面。

而在現實中,它是長這樣的:

它是麻省理工學院20號樓。它原本是為了軍方的項目而臨時建的,隨便找了個建築系的學生,用了一下午就設計出來了。原來計劃用一年就拆除,結果一直用到了1998年。

這個樓除了面積大,基本上沒有什麼設計。但這20號樓里產生了很多世界級的公司,如博士音響公司和DEC公司,還孕育了九位諾貝爾獎得主。

那些天才們之所以喜歡這棟樓,是因為他們基本上可以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例如為了做實驗,拆了兩層樓的地板。

當一個人能自主時,他自然更有動力了。所以,要盡量為自己創造自主的環境,就是能夠自己決定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做以及和誰做。

二、讓內在目標帶領我們的內心

我的一位朋友,她原本在體制內上班,一個非常刻板和壓抑的環境。對她那種性格的人來說上班簡直就是坐牢。有時工作忙時,她不得不把工作帶回家做,她是一邊掉著眼淚一邊做報表的。

她做夢都想離開這樣的環境,但是又沒有資本,而且先生和父母都極力反對。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抑鬱了,做事毫無動力,覺得活著沒有意義。

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之下,她想清楚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是與心靈有關的工作,希望能以自己的知識和領悟帶給人們快樂。

很快地,她就報了兩個系統的專業班,並給自己定下目標:兩年內要拿下相關的專業資質。到那個時候,她就有資本離開了。

於是,她變得比平時更忙了,白天上班,晚上上課。但情緒跟之前比好太多了。

只有一個人的內在目標才能更長期地帶領我們的內心,調動我們做事的積極性。

三、難度適中的任務激發「心流體驗」

舉個例子,有一位仁兄說他一想到要寫文章就感覺在自殺。很可能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想著要寫出閱讀量10萬+的文章。對於一個剛開始寫作的人來說,達到這個目標的難度實在太大了。所以,一想到寫文章時他就感覺很痛苦。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當一個任務需具備的能力與一個人現有的能力稍高一點時,這樣的難度是最容易讓人產生心流體驗的。所以,他在剛開始寫時,可先把目標放低,先追求1000+。當這個目標達到時,自然會有一種愉悅感和成就感。

過段時間後再去追求2000+,再到5000+,10000+......這個過程就像是在玩遊戲打boss通關一樣,需要一關一關地來。

四、把工作當成玩樂

我聽過一位新東方的老師分享他是如何將工作當做玩樂的。他說,一次暑假,他需要連續一個多月每天都給不同的學生講同樣的內容。他想,如果不想些辦法的話,講到最後他會吐的。

於是,他就給自己每周的工作定了個小目標,以保持自己講課的積極性。

例如:第一周的目標是用最快的速度讓學生明白重點的知識點,第二周的目標: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發出驚嘆的次數;第三周,增加學生在課堂上被逗笑的次數。並且他每天都記錄時間或次數。

就這樣,他就把一個原本重複的、單調的工作變成了玩樂。自己講課的熱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強,而且講課的水平也在那一個多月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果對一個人來說,他的工作就是玩,那他還會沒有積極性嗎?

五、接收即時反饋

遊戲會讓一個孩子著迷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一套即時的反饋機制;做得好就升級或得到獎賞,而做錯就會「掉血」甚至「死掉」。

一般來說,無論你想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地判斷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它的原因。

這種即時的反饋並不是為了外部的獎賞,而是為了自己將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它也是可以增強一個人的內在動機的。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機制來接收即時的反饋。

最後,分享一首我很喜歡的詩:

通往成功的秘決,不是受苦與批判,而是喜悅。

喜悅幫助你放鬆,在最輕鬆的心情下能發揮你最好的一面。

喜悅帶給你最自然的動力,你能發自內心嚮往著、專註於地前進,不知不覺便已攀上高峰。

喜悅能讓你看見已有擁有的,感謝你已走到這裡,感謝一路上的支持,感謝一切境遇,感謝你如此幸運。

喜悅提醒我們,辛苦不是必然,快樂更能成功。辛苦之道讓我們到達成功的那一刻才能快樂,而喜悅之道卻是每一步都在內心歡唱,每一刻都是快樂,當下即是天堂!

放下沉重的負擔,解開限制的枷鎖,你那喜悅的心,自然會引領你開闊自身的疆土!

精華文章推薦:

#關於宗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宗凱微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宗凱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