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017年度美海軍陸戰隊行動大事記

2017年度美海軍陸戰隊行動大事記

原標題:2017年度美海軍陸戰隊行動大事記


2017年度美海軍陸戰隊行動大事記


美海軍學會新聞網通過作者、海軍分析人士及軍方人士投票選出美海軍陸戰隊2017年度重大行動。


2017年,美海軍陸戰隊向《海軍陸戰隊作戰概念(2016年版)》中所規劃的未來作戰願景邁出關鍵一步。海軍陸戰隊在全球範圍部署F-35B聯合戰鬥機,首次將最先進的「美國」號(LHA-6)兩棲攻擊艦部署到太平洋和中東地區,並開展了大量試驗,驗證了海軍陸戰隊贏得未來戰爭所需的相關技術、技能和程序。


一、作戰概念

2017年,海軍陸戰隊部署實驗部隊與太平洋地區第31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共同探索新技術、組織機構和作戰概念。


繼2016年推出新的作戰概念後,海軍陸戰隊在2017年的主要任務是探索該概念下的更多細節,以及如何開始訓練和裝備部隊以建設未來的海軍陸戰隊。其中,最主要的新概念是「對抗環境下的近海作戰概念」(LOCE)及其子概念——「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海軍陸戰隊員一旦上岸就會分解為小單元行動,在近海作戰中將支持導彈發射或海軍航空作業。通過這些行動概念,海軍陸戰隊員不僅能上岸作戰,還將幫助海軍進行海上作戰和由海向陸作戰,以支持海軍獲得並保持海上控制權。


在10月的一次驗證LOCE概念演習中,一輛海軍陸戰隊的「高機動火箭炮系統」(HIMARS)從「安克雷奇」號(LPD-23)船塢登陸艦上發射了一枚制導火箭彈,並準確命中70公里外的海上目標。海軍陸戰隊還進行了「艦到岸機動探索與實驗先進海軍技術演習」(S2ME2 ANTX),以探索水面連接器、無人水面艇和無人機、干擾機、水雷探測器等領域的技術,支持未來的艦到岸作戰。


此外,為實現海軍陸戰隊作戰概念中規劃的願景,作為美國中央司令部特殊用途海上空地特遣隊(MAGTF)危機反應部隊的美國第7海軍陸戰隊,對其48名隊員進行了3D列印技術培訓。通過列印25架Nibber小型無人機,隊員從中學習如何在戰術層面進行增材製造,制定政策和處理後勤事項,以支持未來戰區3D列印工作,更多了解對手如何使用3D列印和商業現貨技術以及如何防禦對手。




圖1 通過3D列印製作的Nibber小型無人機


二、新平台


海軍陸戰隊通過全球部署F-35B戰鬥機和首次部署以航空能力為重點的LHA-6兩棲攻擊艦向全世界展示了其未來作戰行動。海軍陸戰隊從2017年開始向日本岩國基地派出F-35B中隊,即陸戰隊攻擊中隊(VMFA)121,並計劃開展為期一年的培訓,將新型戰鬥機介紹給同盟國,其中部分同盟國已開始將其納入計劃,將在最近幾年購買該戰鬥機。


圖2 美海軍陸戰隊向日本岩國基地派出的F-35B中隊


在完成部署前培訓,並嘗試了不同類型的部署方式後,LHA-6離開聖迭戈進行了首次部署。考慮到該型艦甲板性能問題,LHA-6兩棲艦戰備群和第15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必須共同努力,找出適合不同船型的地面車輛和齒輪,並能被水面連接器和艦上飛機有效帶上岸。



圖3 LHA-6兩棲攻擊艦


8月,朝鮮朝日本發射中程彈道導彈,美海軍陸戰隊派出4架F-35B參加兵力展示作為回應。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2架空軍B-1B,岩國基地的4架F-35,2架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15J和韓國的F-15K飛越日本,在韓國訓練投擲炸彈。


F-35B和LHA-6的計算和通信能力都比其所替代的老舊飛機和艦艇有了大幅提升,因此,為使這兩種裝備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作戰環境,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澳大利亞「護身軍刀」年度演習中開展了「遠程打擊群」(ESG)的行動。這次演習將ESG與驅逐艦結合在一起,是邁向未來作戰的關鍵步驟。未來作戰可能涉及F-35B面臨的定位威脅以及將目標質量數據發回驅逐艦,然後由驅逐艦發射一枚標準導彈來摧毀威脅。


三、事故和死亡人數


海軍陸戰隊今年遭遇兩起重大航空事故,導致19名海軍遇難。7月10日,海軍陸戰隊一架KC-130T運輸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個油田墜毀,這是2005年以來海軍陸戰隊最致命的航空事故。墜機事件造成9名海軍空中加油機運輸中隊預備隊員以及正飛往西海岸進行訓練的6名海軍陸戰隊員和1名海軍武裝人員死亡。8月5日,一架MV-22「魚鷹」在降落過程中發生墜毀。爆炸後23名海軍陸戰隊員獲救,3名海軍陸戰隊員在搜救工作取消時仍然處於失蹤狀態。隨後不久一名澳大利亞潛水隊發現了沉沒的MV-22「魚鷹」,並找到了3名遇難的海軍陸戰隊員遺體。



圖4 MV-22「魚鷹」事故後的搜救行動

2017年度美海軍陸戰隊採辦大事記


美海軍學會新聞網通過作者、海軍分析人士及軍方人士投票選出美海軍陸戰隊2017年度重要採辦事件。


一、戰鬥機


近年來,海軍陸戰隊一直努力維持老舊飛機的性能,使其能夠隨時投入作戰,並且於2017年開展了大量準備工作,用於裝備下一代飛機,並且替代其老舊飛機。



圖1 F-35B戰鬥機


最新的《2017年海軍陸戰隊航空兵計劃》描述了一個過渡計劃,所有來自西海岸的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在2019年底前將僅使用F-35B聯合戰鬥機進行作戰。該計劃還提出兩棲攻擊艦「閃電母艦」的想法,即在兩棲攻擊艦上僅搭載F-35型戰鬥機,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將多達20架F-35型戰鬥機投入戰鬥。此外,該計劃還提出,海軍陸戰隊不僅將於2018財年對MV-22「魚鷹」飛行隊進行空中加油升級,而且還將改進「收割鷹」的武器和感測器有效載荷,以武裝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


海軍陸戰隊還希望加快F-35B的採購速度,既為艦隊帶來新技術,同時又能節約艦隊的運營成本。現已退休的航空部隊副司令喬恩·戴維斯稱,如果國會幫助海軍陸戰隊在2022財年前加速F-35的採購,將可節約10億美元的運營和維護基金,這是由於F/A-18「大黃蜂」飛行隊在使用前仍存在大量問題,而繼續使用舊型AV-8B「鷂式」戰鬥機則費用高昂。他還談到,傳統飛機的維修面臨極大挑戰,可推遲「鷂式」戰鬥機的退役,加快「大黃蜂」戰鬥機的退役,提前幾年結束海軍陸戰隊後備役「大黃蜂」隊的運營。



圖2 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

2017年,F-35B曾因為自主物流信息系統的軟體問題停飛一天,但是該新型戰鬥機的調試和培訓工作依然進展順利。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甚至還計划進一步整合聯合攻擊戰鬥機和巡洋艦、驅逐艦上的「宙斯盾」作戰系統,將戰鬥機和艦船連接起來,艦船實施導彈發射,戰鬥機則在艦船視距外指引導彈投向目標。2017年該公司已進行了一次跟蹤演習,並計劃於2018年開展海上演習。


對於旋轉翼飛機,CH-53K「種馬之王」重型直升機於2017年4月在國防部通過了里程碑C審查,被批准投入生產。8月,美海軍授予西科斯基公司價值3.4億美元的合同,以生產該型機的前兩架。


二、岸艦連接器


2017年,海軍陸戰隊在多種環境下對新型岸艦連接器——兩棲戰鬥車(ACV)進行了測試,例如水下測試、爆炸測試、地面移動路線測試及其他測試等。同時參與測試的還包括兩家競爭對手BAE和SAIC的ACV。6月,海軍陸戰隊實現了從兩棲船塢運輸艦上釋放和回收兩個ACV模型的操作,證明了BAE和SAIC兩家公司均完全具備生產ACV 1.1的能力,並且幾乎達到了採辦後續ACV 1.2的預期要求。海軍陸戰隊將於2018年6月確定最終的ACV製造商。



圖3 CH-53K「種馬之王」重型直升機


8月,國防部批准了「兩棲突擊車生存性升級」(AAV SU)項目。AAV SU項目以傳統的兩棲突擊車(AAV)為基礎,並為其提供了改進的發動機和更高的防爆保護。在承包商SAIC去年交付的工程和製造發展(EMD)車輛成功通過驗證後,海軍陸戰隊立即授予SAIC 21輛突擊車的初始小批量生產合同。


三、指揮和控制系統


2017年,海軍陸戰隊計劃接收6部地/空任務定向雷達(G/ATOR),並在全國各地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包括Block 1型和Block 2型軟體包的測試。其中Block 1型具有防空和監視功能,該型G/ATOR在弗吉尼亞州的瓦勒普斯島進行了測試,然後被送往北卡羅萊納州的切利波因特航空站與相關係統和網路進行集成和測試,包括指揮與控制系統(CAC2S)以及複合跟蹤網路(CTN),預計將於2018年2月左右形成初始作戰能力。Block 2型具有地面武器追蹤能力,在2017年秋季政府開發測試之前,通過了承包商測試並制定了風險降低措施,預計將於2018財年末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圖4 「薩默塞特」號(LPD-25)釋放和回收BAE系統公司的兩棲戰鬥車



圖5 SAIC公司的兩棲突擊車(AAV)



圖6 地/空任務定向雷達(G/ATOR)


來源:《艦船動態周報》2018年第2期


編輯:高嵐


BMT


CSC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艦船研究 的精彩文章:

美海軍「曼徹斯特」號近海戰鬥艦完成驗收試驗

TAG:中國艦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