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吃貨蘇東坡其人

吃貨蘇東坡其人







吃飽喝足之後,發現世界真美好啊。




 




- 1 -




如果北宋也有朋友圈,蘇軾一定有一條朋友圈這樣寫著:春天到了,鴨子能吃了,筍也能吃了,河豚也能吃了,好開心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信,你看這首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整首詩就是大寫的

這也能吃、那也能吃。

就連他自己都調侃說,

自笑平生為口忙。




蘇軾有多吃貨呢,他不僅愛吃,吃完之後還愛寫詩寫文章,講講美食的做法與滋味,放到現在就是一個妥妥地美食家嘛。




在他的《老饕賦》結尾有一句特別形象的話:

先生一笑而起,渺開闊而天高。



吃飽喝足之後,發現世界真美好啊。




最後一句,

簡直就是吃貨升華了的樣子。




蘇軾的一生就是吃吃吃、寫寫寫,這樣有文化的吃貨,簡直就是造福吃貨們好嘛,要不然我們今天怎麼吃得上這些美食呢。






- 2 -



「烏台詩案」之後,蘇軾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的小差,這個官職沒什麼實權,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剛上任那會兒,蘇軾心情還比較鬱悶,經常跑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




到了第二年,日子快過不下去的時候,老朋友馬正卿把一塊撂荒的舊營地送給他耕種,以補充家用。




這塊地位於城東的坡地,別號「東坡」也是在這時取的。




親自勞動讓他體驗到勞作的辛苦,也激發了蘇軾吃貨的本能,沒東西吃的時候,他會創造各種美食以飽口腹之慾。



當時黃州人不吃豬肉,不僅富人不會吃,連窮人都不會吃。




但是吃不起牛羊肉的蘇軾,卻發現了吃豬肉的烹飪之法,甚至還寫了一篇《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意思是這麼好的豬肉,這麼便宜,你們不吃我來吃,吃飽了誰也管不著。




這就是「東坡肉」的來歷,

東坡肉,以二寸許的方形豬肉為主要食材,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慢火,少水,多酒,燉制而成,入口香糯不膩,酥爛而形不碎,帶有酒香,滋味鮮美。




話說有一次,他得了紅眼病,醫生告訴他不能吃肉。




但他說,本來想聽醫生的,但是我的嘴不同意啊,眼睛得病,管嘴屁事。隨即放開吃肉。




除了東坡肉,還有東坡魚,東坡肘,東坡餅……蘇軾堪稱行走的美食家,大大擴展了我們的菜譜,就這一點,堪稱吃貨界大神。








- 3 -




黃州之後,蘇軾的政治生涯有過短暫的復甦時期,但不久又因政見不合,再次被貶到蠻荒之地廣州惠州。




廣州什麼吃的最多呢,當年楊貴妃最愛的荔枝就是從這裡快馬加急送到長安城。




蘇軾到了到了惠州,對荔枝的美味讚不絕口,邊吃邊詠下那句千古名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光吃水果沒有肉是不行的,在黃州被東坡肉養了那麼久的胃怎麼肯干。




當時惠州商品匱乏,市場上每天只准宰殺一頭羊,當然輪不到蘇軾來買好的羊肉。




蘇軾便囑咐殺羊的人把沒人要的羊脊骨留給他。回到家,他將這脊骨清水煮透,澆上酒,撒上鹽,放在火上烤,待骨肉焦酥,就可以吃了。




在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信里,他這樣調侃,你公款吃喝,飽食好肉,怎麼能明白這種美味呢?這種味道就像吃海鮮蝦蟹的滋味鮮美。




在信尾,淘氣的蘇軾不忘發揮他幽默的天性,說

這種吃法每次把骨頭上的肉剔個精光,圍在身邊的幾隻狗都很不開心。




蘇軾一定想不到,這種窮開心的吃法,在以後居然廣泛流傳起來,並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羊蠍子。









- 4 -




以為貶謫到惠州已經是終點了,但沒想到2年後,年已62歲的蘇軾又被一葉孤舟送到更荒涼之地——

海南島儋州。




據說當時有這樣一種說法,比滿門抄斬輕一級的懲罰便是發配海南。




但是,外界的一切不順都沒有壓抑蘇軾的吃貨天性,到了儋州,羊脊骨也吃不到了,怎麼辦!就入鄉隨俗唄,學當地人有什麼吃什麼,什麼蝙蝠、老鼠、蛤蟆,全都品嘗過,還寫了一首詩記錄:




土人頓頓食薯芋,


薦以薰鼠燒蝙蝠。


初聞蜜唧嘗嘔吐,


稍近蛤蟆緣習俗。




當然,吃在海南,蘇軾最喜歡的還是當地有名的特產——

生蚝

。在他寫給兒子的信里,這樣說道:


 




東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孔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我給你說,千萬不要告訴那些朝中的士大夫們,我怕他們千里迢迢跑來跟我搶如此美味。




生蚝也不常有,沒有吃的了時候,就是吃野菜,蘇軾也能吃出花來。




他曾經寫過一篇《菜羹賦》,就是講自己如何做野菜稀飯的——不放醋和香油,盡享自然美味。




最粗野的食材,也能吃出滋味來,蘇軾的這份曠達心境不得不令人佩服。






- 5 -


 





蘇軾曾經寫過一首概括一生的詩,其中一句: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有人說,

一個人真正的性格,不是看他過得好的時候,而是看他人生困境的時候,蘇軾在他最困頓的時期,沒有悲觀面世,而是將人生活出樂趣,這份曠達,才最珍貴。




人生就是如此,輕易開掛未必被人記住,反而這種在困境里昂揚向上的精神才最稀缺。




作為吃貨蘇,他走到哪吃到哪,有什麼吃什麼,吃出滋味,吃出哲學,吃出意境,最重要的是在困厄的境遇里吃出快樂。




在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里,歷史老師王磊就講了很多有趣的歷史上有名的吃貨,他們用「吃」來解人生味,美食也成為他們看待世界,與世界相處的一種方式。






(點擊閱讀原文,收看完整視頻)




這些美食里的味道,以及其中做人處世的哲學,匯聚成獨屬於中國的民族味道,融進每個人的靈魂里

——




於困厄中積極,於平凡中有趣,你看,古人都做到了,你呢?












文:斯妤


水木文摘(mweishijie)原創發布


轉載請聯繫授權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文摘 的精彩文章:

喝醉了,才知道他到底愛不愛你

TAG:水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