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鳥映人生 勤奮刻輝煌——工筆女畫家徐欣筆下的花鳥意境
點擊「神州雜誌」關注我們
孤鳥映人生 勤奮刻輝煌
——工筆女畫家徐欣筆下的花鳥意境
本刊記者 胡慧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這首《將進酒》,十分形象地表現出作者桀驁不馴的性格,整首詩氣勢豪邁、熱情奔放,抒發著李白自己憤進的情緒。李白作為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天南海北。他的詩歌清新飄逸,意境奇妙,想像力十足。
採訪當代畫壇傑出的工筆花鳥女畫家徐欣老師,我常常有一種錯覺:在其文靜的外表下,其精神氣質卻時不時地與李白重合。我所感受到的徐欣老師,擁有著李白寬大為懷的性情、王羲之孜孜不倦的勤奮、陸遊悠然自得的豁達。正是因為這樣,才一步一步從默默無聞走到了今天的輝煌。她筆下的花鳥,畫風凝練,造型嚴謹,挺秀工緻,神似逸韻,筆墨典雅,獨領群芳。她用自己傳神的畫筆,詮釋著無悔的花鳥人生。
徐欣作品:《波上寒煙翠》 98cm×180cm
義無反顧踏畫途
「直至今日,我仍然覺得自己的天賦很低。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首先得感謝各位老師對自己的照顧和指導,以及他們認真的勤懇的付出。此外,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的勤奮彌補了很多先天上的不足。」這是採訪過程中,謙遜幹練的徐欣老師講的一段話。與老師的溝通中,我聽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奮」。
出生於河北正定的徐欣,在老家上完學後,進入人民日報工作了四年,與此同時,還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美術。在當時對畫畫還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由於當時工作的原因,她無意中參加了兩次大型書畫展——由中宣部審批的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活動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活動,徹底改變了徐欣老師的人生。在活動過程中,她逐漸被這從未涉及的領域所吸引,一些書畫名家在了解了徐欣的基本功之後,都建議她繼續學習繪畫。2008年,徐欣瞞著家人,辭去了人民日報的工作,開始跟著花鳥畫家張發儉老師學習工筆花鳥。張老師是她繪畫過程中的啟蒙老師,為人樸實,在拜師學藝的三年中,張老師注入了巨大的心血,他對徐欣無微不至的關照和手把手的言傳身教,奠定了徐欣紮實的繪畫基本功。
徐欣作品:《晨曲》 145cm×180cm
在徐欣的繪畫道路上,除了啟蒙老師張發儉,還有兩位老師對徐欣的影響也很深遠。在跟隨張鑒老師一年的學習中,對於自己過去不熟悉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升華,中國傳統畫作和中國畫裡面的一些知識,包括繪畫道路上的一些規劃,徐欣都在張鑒老師身上學習到了精髓。之後,徐欣又拜張元吉老師為師,張元吉老師在繪畫理論與實踐上的綜合素養,讓徐欣在創作方面更上一層樓。
雖然有著恩師的耐心指導,但是求學路途遠比想像的更加艱難。從辭職的那一天起,徐欣幾乎沒有工作,變成了一個職業畫家,只是憑藉一些簡單的收入來源養活自己。一個人在北京的生活並不容易,生活的拮据已經讓徐欣不得不考慮吃飯的問題。果不其然,最終家人還是知道她辭去人民日報的工作,父母的不理解,更讓徐欣深感走上繪畫這條道路的坎坷。在當時的情況下,父母認為無論怎麼樣在人民日報工作都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夠讓自己衣食無憂。但是徐欣卻認為那是溫室里的花朵,沒有什麼可打動人心的。她不想像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樣行屍走肉地過一輩子,過被安排的人生,中國傳統婦女的一生,我不想過。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她摯愛的繪畫道路。
在採訪中,徐欣老師告訴記者,從那次之後,她七年都沒有參加過家庭聚會。姥姥病重期間,家裡拍了一張全家福,徐欣因忙於學畫,並沒有回去,這給她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唯一一張全家福只有徐欣不在。從小被姥姥家帶大的徐欣,對姥姥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深受姥姥的影響,姥姥是很強勢的一名女性,曾擔任過婦女主任,她告訴徐欣,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人生啊,不要後悔!直到今日,徐欣從事著摯愛的繪畫事業,也帶著姥姥濃濃的愛。
徐欣作品:《山似屏風靜》 200cm×145cm
夏逝秋來冬心寒
如果仔細品味徐欣老師的畫作,你會發現,在她最初的畫作中,總會出現一群野鳥。她從不用濃墨重彩的顏色去渲染,畫面中輕色調的畫風,花鳥融情於景,從畫中透露自然與生命融合的溝通,它們姿態各異,雖然成群結隊,但又各自孤寂行走。通過徐欣精緻的筆觸,花鳥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刻畫入微,惟妙惟肖。這讓我禁不住地想要探尋這些野鳥背後的故事。徐欣告訴我,她之所以用野鳥來表達,是因為彷彿自己就是山中飛出來的一隻野鳥,這種鳥很常見,也很好養活,就像自己當時負債學畫畫的生活狀態。為生活的壓力所迫,讓她覺得生活是灰暗的。她希望在一個純凈的環境里,希望自己能夠無憂無慮地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在一般的花鳥畫作中,鳥正常是往下看或者眺望遠方,而徐欣筆下的野鳥,總有向上看,還有往回看,可見她對未來生活抱著無限的渴望。
徐欣作品:《歲寒遠山凈 》 180cm×98cm
在第二屆線描展中,徐欣以花鳥作品《晨曲》入展。作品以整體抒情的構築、局部細膩的描繪和饒有情趣的情節,以「無絲之弦」「無聲之樂」,誘導出觀者潛在的情感和韻致,使之沉澱為孤遠深邃的意境。用簡單的線描著野鳥掙扎在束縛「它」生活的沉鎖中,讓「它」透不過氣,野鳥的神情並不猙獰,但從眼眸中綻放出堅定的光芒,簡單而不簡約。這些,無疑讓我看到了徐欣這小小的「孤鳥」,終究會展翅高飛,遨遊在她所想要的世外桃源中。
徐欣畫中的孤鳥,時常生活在秋冬之際,色調冷淡,孤鳥的顏色也常與季節合二為一,透露出素凈雅緻、寧靜致遠的意境。秋天意為豐收的季節,徐欣希望自己的繪畫就像一顆顆豐收的果實,而現實的殘酷卻是生活帶來的窮盡寒冬。現實和理想不斷衝擊著徐欣的靈魂,所以畫作中透出的清而彌新、悠遠雋永卻是寒冬中畫筆下唯一的希望。徐欣用自己的勤奮、自己的毅力、自己的孤勇,獻給了自己摯愛的繪畫。窗外的風景與徐欣無關,她的生活只是手中的畫筆,和凜冽寒風中堅定不移的心。徐欣眼中的畫作,是從生活中取景,要熱愛生活,理解生活,以獨特的構圖、虛實比照等手法,造就出靜謐、典雅、淡然、浪漫的情境,然後以借景寓興、托物抒情等手法,來彰顯對未來生活的讚頌,對美和愛的詠嘆。
徐欣作品:《庭院深深》 240cm×180cm
徐欣認為自己的造型能力並不強,在師從張鑒老師學習期間開始,她連續六年去西雙版納寫生,從生活中採擷素材、從自然景觀中重新結構筆墨形式,尋找新的語言表現,從遊歷寫生中得稿,用繁密的花枝主體代替傳統的折枝構圖法,完全是大自然滿目生機的直接觀感,根據畫面的需求,配上或動、或靜、或少、或多的翎毛類動物,顯示出獨創的奇趣。
在西雙版納寫生中,禾雀花是徐欣老師一直想要挑戰的花種,由於沒有見過,以及造型十分獨特,在一次寫生中,恰逢花期,徐欣站在花下寫生整整十一天,整個花期她都與禾雀花一起度過。禾雀花獨特的氣味,正常情況下在花下一小時就麻痹神經喪失味覺。而為了歷練自己對於造型的理解,徐欣強忍著氣味,依舊練習。就是在傳統花鳥畫的完美程式和嚴格法度,當代文化特有的明朗格調和飽滿的激情,兩者的結合統一,終構成了徐欣工筆花鳥畫的特有風格。
徐欣作品:《萬壑松風》 240cm×120cm
秋去冬走春心漾
2012年,對於徐欣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用絕境生奇蹟來形容。置身一人在北京漂泊已久的徐欣,生活在那時已經面臨最大的絕境,繪畫事業也平淡無奇。當時走投無路的徐欣給家裡的大姐打了一個電話,悲痛欲絕的徐欣哭著對姐姐訴說著:「姐,我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我真的沒有辦法了,如果我再沒有成績,我就必須要出去工作,沒有生活來源,實在是太難了!」聽到一向堅強努力的妹妹這樣訴說,姐姐忍著心中的淚水,依舊鼓勵著徐欣,已經堅持了這麼多年的事業,現在沒有任何理由放棄。結束了這通電話,徐欣在痛哭中不斷思考。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徐欣創作出《山似屏風靜》,在這幅作品中,她以灰色為主色調,黑白灰三色的渲染調劑以墨色為主,摻雜著一絲絲白色。照應著當時生活和心境的灰暗,白色是從絕境中透過最後的光芒,絲絲縷縷地散進心裡,畫中的石頭意味著現實生活中的重擔,無能為力,再也承擔不起壓在自己身上的壓力。滿篇覆蓋著的小草,小草本意可指堅忍不拔,但是畫境中冬天的草代表已經進入枯萎期了,不再散發勃勃生機,耷拉下來靠在土壤上,很萎靡的樣子。在畫作中,作者淡化了色彩,以水墨濃淡和用筆虛實結合來表現內心所衝擊的感觸,線條明晰,筆觸精到,刻畫深細。畫面雖然看似單薄,但整體畫面感卻恰到好處,觀賞者能從中感到自然的寧靜,非常具有感染力。
徐欣作品:《夏去秋寒》 98cm×180cm
和姐姐打完電話三天後的徐欣,接到了改變她人生的一個重要電話——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組委會致電徐欣,告訴她《山似屏風靜》這幅作品入選了。徐欣久久不能忘懷那一刻她聽見這個電話時的心情。不斷反覆確認,最終忍不住痛哭起來。對於一個從事職業繪畫的人,畫作能進入中國美術館展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在2012年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展出之後,這幅畫作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肯定,同時徐欣也成為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的一員,她終於迎來了春心盎然的春天和她夢想中的桃花源。
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徐欣終於擁有了她應該擁有的,從事繪畫以後她戒掉了所有的愛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鑽研繪畫,在書本中去遨遊學習,困境鑄就了現在的徐欣,從徐欣身上,我看到了果斷和謙遜,簡單樸素而又真實自由。一直奮進的徐欣認為,自己始終是個學生,在繪畫領域她還是個初學者。很喜歡徐欣老師說過的一句話,物質上的貧窮不能讓我屈服,精神上的匱乏才讓我害怕!
徐欣作品:《早春》 140cmX210cm
創新獨具風格異
清代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里說:「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從徐欣獨特的畫作中能感受到她的匠心獨運,使畫面有緊有松,虛實相生,富有節奏,更加添加了畫面的韻律感以及情趣,從而達到畫外有畫、畫外有情的含蓄的藝術效果。
她的作品《覓》中,一群鴨子在草叢中顧盼尋覓,那是對生命的嚮往,是溫潤的情調、恬靜的氛圍、純凈的愛意……從其每一幅畫作中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息息相通、生命的勃勃靈動、情感的涓涓雋永,滲透出畫家豐富的內在情感和審美理想,達到了「畫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煙翠春秋醉 260X145
西雙版納的寫生生涯也是對傳統工筆的一個大膽的創新,一向用筆墨偏淡雅的徐欣,在過去六年的西雙版納寫生中不斷成長,傳統工筆畫的技法在五彩斑斕熱情奔放的西雙版納中衝擊著她的靈魂,讓她一次次在畫作上反覆推敲。在不同花卉突出的地方,顯示出嬌麗多些嫵媚、華麗更顯富貴、艷麗傾向濃烈、俊麗較為瀟洒、瑰麗多含壯觀,絢麗則光彩照人。繪畫是視覺的藝術,在她的筆下冷暖相互映襯,使人有色生情,因色尋物,難以忘懷。
徐欣逐漸打破了單一的傳統工筆花鳥繪畫,在虔心學習的過程中,更游轉山川湖海,走訪名勝古迹,「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徐欣的靈氣在於,除了在畫面的表現和意境的結合上下功夫之外,她肯在創作背後的文化意境上去追求,去積澱,就是為了讓作品具有一種深層次的藝術感染力。因此,她的作品既格調高雅,也不故弄玄虛,畫如其人,真誠而敏感,執著而親切。
作為一位實力派的工筆花鳥畫家,徐欣將憑藉自己的勤勉,打造出現在這般成就,我打心裡敬佩徐欣老師對待人生的豁達,她追尋繪畫這終身的熱愛,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回頭望去,也便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煙翠春秋醉 180X98
【人物檔案】
徐欣,筆名余慧,女,1981年生於河北正定。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本科,獲學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居北京。
2008年作品《春來遠山凈》獲「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優秀獎;
2008年作品《波上寒煙翠》入選「和諧家園全國工筆畫作品展」;
2008年作品《歲寒遠山凈》入選2008年全國中國畫展;
2008年作品《煙翠春秋醉》入選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
2008年作品《春來歲歲寒》入選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
2010年作品《萬壑松風》獲「和諧燕趙,紅色太行」中國山水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0年作品《山似屏風靜》入選「全國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
2010年作品《晨曲》入選「第二屆線描展」;
2011年作品《夏過秋涼》入選「中國當代花鳥畫展」;
2012年作品《山似屏風靜》入選「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本
刊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複製,請註明來源於神州雜誌,標註作者,並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TAG:神州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