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民族的女人沒有一個寡婦,且每個男人有多個老婆可能是嫂子
古語云:「十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古代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但總體而言,中原地區的差異雖然有些大,卻能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但是,中原地區和游牧地區的差別就猶如鴻溝,難於逾越。
事實上,中原地區的結合也是從秦朝以後才形成的,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之間雖然名義上都屬於周天子的統治,但是,它們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秦朝以後,各國統一成為了一個整體,全國開始有了統一的指導思想。到了漢代以後,整個中原地區已經形成了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主體的指導思想。
但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則截然不同,並且,游牧民族不論從婚姻還是生活方式都與中原截然不同。今天我們主要來說一說他們的婚姻習俗。
眾所周知,在古代社會中,婚姻關乎種族存亡。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人口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未來,而婚姻觀念則決定了人口的多寡。
收繼婚早在先秦時期便遭到人們指責,以後各朝均有法律規定廢止。在中原地區,儒家思想佔據了主流,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原地區的婚姻觀念越來越嚴格,女性的地位也越來越低,漸漸成為了男性的附庸。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社會開始鼓勵女性守寡,甚至,還提出了貞潔烈女的標準。可以說,在這種殘忍的觀念下,很多女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但是,在民間,兄收弟妻、弟繼兄妻相習成風,直至近代。並且,在盛行買賣婚姻的社會中,貧者無力娶妻,故有鰥寡兩相將就之事。明、清法律禁止收繼兄弟之妻,明朝法律規定,娶父、伯、叔寡婦者判斬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絞死。其實,民間實際上並不遵行。
但是,在廣袤的草原上,這種所謂的貞潔念並不存在。
事實上,游牧部落的人倫觀念與中原截然不同,《後漢書》中記載,羌人實行的是「收繼婚」的制度。其實,收繼婚制又稱為轉房婚、西方又稱為利未婚。羌人可以把自己的後母娶為妻子,寡居的嫂子也可以成為妻子。在這種觀念下,羌人的國內幾乎沒有鰥寡,所以,他們的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增長!
現代人很難理解這種婚姻觀念,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婚姻自由的年代。儒家倡導的婚姻觀念漸漸融入到了我們每個人的三觀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妻後母、報寡嫂」的行為就成了一種悖逆人倫的行為。但是,在人口稀少的羌人部落中,這種觀念對於部落的發展意義更為重大。
首先,羌人部落生活在苦寒之地,他們的生活條件本來就不如中原大地。而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羌人的人口自然不可能大量繁衍。然而,人口對於一個部落的生存來說又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所以,「妻後母、報寡嫂」的婚姻觀念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羌人部落的主流思想。
人必須要先保證生存的權利,然後,才能考慮其他事情。這一現象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較為突出,如北齊等鮮卑人建立的政權中,皇帝寵幸先帝妃子的也有出現,這為當時的南朝漢族政權所詬病,但實際上這是當時少數民族政權的習俗。
其實,匈奴也是這樣的婚姻觀念,公元前68年,匈奴單于壺衍鞮去世,他的弟弟繼承了王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先王的大部分權力都將被新的單于所繼承。新單于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王權之後,本也應該將自己寡嫂嫂子納入帳中。但是,新單于不知哪裡抽了筋,竟然拒絕了嫂子。
本來對一個單于來說,寡嫂是否會被自己收入帳中無關緊要,但是,此時的情況有些特殊。
新單于的嫂子年華正好,她並不願意為壺衍鞮守寡,而且,匈奴也沒有守寡的習慣。所以,耐不住寂寞的嫂子勾引了匈奴的右賢王。眾所周知,右賢王和左賢王是匈奴單于的兩大臂膀,新單于在繼位之前就是左賢王。最終,嫂子和右賢王的私通自然撼動了單于的王位。
八年以後,單于突然病重,並且,很快就鴻飛冥府。在這個權利更迭的緊要關頭,單于的寡嫂突然心思活絡了起來。她趁著其他匈奴貴族沒有反應過來的時間,緊急通知了右賢王。結果,右賢王快馬加鞭,搶先趕到了草原的王庭,在這場緊張的追逐中,先到達王庭的自然就會成為勝利者!
果然,在這位聰慧女人的支持下,右賢王成為了新的單于。
事實上,這種收繼婚的制度始終貫穿在匈奴人的發展之中,他們為了保持部落的昌盛,並沒有改變這種婚姻制度。並且,在這種制度的影響下,匈奴的人口得到了大量的發展,他們的社會中也很少有寡婦。這也成為了游牧民族能夠和中原王朝對持多年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也是游牧民族被中原王朝的鄙夷的原因所在。
其實,不光是在中國,其實,在印度、非洲肯亞、烏干達的一些地區也存在著這類的傳統,但是,由於習俗要求的夫兄弟婚不符合婚姻自由的現代觀念,實踐人數正在減少。至今,中國南方有夫兄弟婚習俗的民族:苗族、壯族、黎族、哈尼族、布依族、彝族等。
參考資料:
『《古代的收繼婚制度》、《令人瞠目的游牧民族婚俗》』
※逃走九個月回來後妻子卻懷孕了,他隨即做了一個決定所有人都佩服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