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聊一下中醫里肝與脾的關係

聊一下中醫里肝與脾的關係

今天聊一下中醫里說的肝與脾的關係,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脾主運化,脾主生血統血,肝屬木,脾屬土。所以肝與脾的關係就是體現在疏泄與運化的相互為用,藏血與統血的相互協調及五行木土之間的關係。

首先,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發揮,第一,能協調脾胃升降氣機,第二,能促進膽汁分泌,這兩條,可以使脾胃更加有利地進行運化,而脾氣健旺,運化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氣有源,肝才有源疏泄,血有源,肝才有血可藏。如果肝失疏泄,那就會氣機郁滯,就會導致脾失健運,而出現精神抑鬱,腹脹,泄瀉等等這樣的肝脾不和之症。而如果脾失健運的話,就容易導致水濕內停,最後濕郁久化熱,而形成濕熱鬱蒸肝膽,導致膽汁外溢,而形成黃疸。很多人看到黃疸,都知道是肝功膽功不好,但卻不知道其實根源在脾上!當然,一些膽道自身病變,比如一些梗阻性的黃疸除外哈。這是肝脾第一對關係,在肝主疏泄脾主運化上的關係。

肝脾的第二對關係那就是在肝主藏血與脾主統血之間的關係。血的運行,離不開君主之官心的調控,但要正常運行,還離不開肝與脾。肝主藏血,就可以調節血量,比如內經里講,人起則血運於全身,人卧,也就是人睡覺的時候,則血歸於肝,而脾又能統攝血液,使血不會亂跑。脾氣要健運,才能氣血生化有源,才能使肝有血可藏,而肝血充足,疏泄要有度,血量才能得以正常地調節,脾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統血作用。這是二者在生理上的聯繫。

而二者在病理上也是可以相互影響的,比如,脾氣虛弱,就會導致肝血不足,脾氣虛弱,吃不進,拉不出的,不止肝,人身上任何一個臟腑都不會舒服到哪去,因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這氣血生化之源都出問題了,各個臟腑都得不到正常的濡養,不獨獨是肝。木是可以克土的,如果肝疏泄過度,這脾土是管不住肝木的,這個時候脾的統血功能敵不過肝疏泄太過的功能,就會導致血液外溢,比如月經過多,崩漏等等等等。其實很多時候,肝不藏血與脾不統血是同時並見的,一些虛弱病人晚期就會出現便血,吐血等等危險的癥狀,就是這樣的,這在中醫上叫""藏統失司""。

而第三對關係,就是五行的木土關係,木土之間就是木克土,與木土之間的乘侮關係。比如有很多人一生氣,傷到肝氣了,就容易出現吃不下飯,或者過度吃飯,這都是肝木乘脾土的表現。還有一些人,一氣機不暢就會拉肚子,也是這個病機。而像上面講的,脾失健運,導致黃疸的出現的,這就是脾土反侮肝木。

而相剋的關係,除了剋制會衰弱對方以外,其實有時候克也是好的,可以防止太過,比如脾主運化,如果沒有東西克制,整天就在那運化,那一吃下去就沒了,一吃下去就沒了,你整天就在那吃算了,就不要干別的事了,正是有了肝木可以剋制脾土,才使得脾主運化的功能可以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而不至於過度運化。所以很多時候人要能剋制住自己,剋制一下是好的,凡事不要太過。

這是肝與脾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這個將軍為何在會議時當場怒斥發言人,脾氣很大的他只怕一個人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