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貴族靠哪些黑科技過冬?

古代貴族靠哪些黑科技過冬?

眼下正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時候,大家紛紛使出各自絕技過冬。那麼,古代貴族會如何過冬呢?

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在長期與寒冷的對抗中,他們發明了火牆、火塘、爐灶和溫調房等建築取暖技術;為了便於隨身取暖,他們又發明了手爐、足爐等外在器物和手套、帽子、抹額等貼身裝備,這些物件做的十分精巧;飲食上,他們早早就發現喝酒可以暖身,並且發明了類似火鍋和燉菜的食物。

建築篇

考古學家在秦朝的興樂宮遺址中,就發現了火牆的做法。它的做法是用兩塊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牆的內側,與灶相連通,這是後來常見的火炕、暖氣的雛形。除了火牆,考古學家還在咸陽宮遺址的洗浴池旁邊發現有三座壁爐,其中兩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層則接近最大的一室,應該是秦始皇專用的。壁爐里主要是用燒炭來禦寒,並且將出煙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煙中毒。

史料記載中,漢代未央宮與長樂宮皆有溫室殿,而「溫調房」與「溫室殿」都是古代冬天用於調節溫度、進行保暖的屋子, 以後歷朝大約皆承其制。漢代最為知名的取暖建築應為椒房殿,椒房指的便是將花椒磨碎與泥混合,作為一種特殊的防寒保暖材料,塗抹於宮殿牆壁上後的屋子。

明清的皇宮都選在北京,因此禦寒是一大問題,於是在搭建皇宮時,建築師們都想方設法保證皇帝和后妃們的保暖。比如他們會在宮殿的牆壁中砌成空心的「夾牆」 ,牆下面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在殿外的廊檐底下。在炭口點火後,熱氣就會順著整個夾牆瞬間提升屋內的溫度,也有直通炕床的火道,形成「暖炕」和「暖閣。」

器物篇

熏爐是用陶土或銅鐵製成的貯火器具,銅質器具做工精緻,多為宮裡使用;民間多用陶土或鐵製作。既然是文人雅士所用,它就有一些雅稱:「暖爐」、「紅爐」。白居易有一首寫熏爐的詩,名為《別春爐》:「暖閣春初入,溫爐興漸闌。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誰能共天語,長遣四時寒。」

手爐就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爐,多為銅製。它是舊時中國宮廷和民間普遍使用的一種取暖工具,形制如小瓜大小,可隨手提動。且古代人寬袖大袍,手爐可置於袖中或懷中帶著,所以又有「袖爐」、「捧爐」的雅稱。手爐在明清最盛行,清末以後逐漸衰落。

宋至清朝還有一種特殊的保暖用具,叫做「湯婆子」,又稱「錫夫人」、「湯媼」、「腳婆」,類似於熱水袋。一般是由錫或者銅製成橢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上方開口帶有帽子,從這個口子里灌進去熱水,再塞到一個相似大小的布袋中臨睡前放在被子里。小小一件取暖用品曾經被許多大詩人歌頌過。例如黃庭堅有《戲詠暖足瓶》詩:「千錢買腳婆,夜夜睡到明。」

衣物篇

裘是達官貴族的冬裝,用以做裘的皮毛很多,如狐、犬、羊、鹿、貂、兔等。古人認為狐腋下之皮毛最為輕暖,用其做成的狐白裘非常珍貴,如《晏子春秋》中記錄了「景公賜晏子狐白之裘,其資 千金。」

軀幹保暖好了,其他裸露的部分像手和頭面部也要保護好。在辛追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露指短手套,這些手套綉有各種精美的花紋,既美觀又實用。元代和明代,有地位的女子保暖之物,比較受歡迎的是抹額,它是包於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

除開抹額,還有「卧兔 兒」和「昭君套」。「卧兔兒」是一種用動物皮毛做成的女式飾品,戴在頭上,在頭頂像卧著小兔子;「昭君套」是一種無頂的女式皮帽。

漢代,士庶男子冬天在帛 巾里用上絲綿,然後裁成長條扎在額頭,用作保暖。五代至宋朝,騎馬出門的男子會頭戴風帽,禦寒且擋風沙。元朝,忽必烈有不少皮暖帽、銀鼠暖帽。明朝,每年冬十一月,「入朝百官賜暖耳」,暖耳多用狐皮類製成,和今人所用耳套相似。到清朝時的暖帽,多為皮製。

食物篇

春秋戰國時楚國遠比現在濕冷,楚人為了禦寒就會選擇在冬季吃一些養生的食物來補充熱量。楚國貴族用陶或者銅鼎來烹調食物,在器皿下通過柴和炭生火,挑選一些性暖的,比如生薑、羊肉和狗肉等,做出來的食物有點像我們今天吃的小火鍋。除了吃以外,楚人還會飲酒抗寒保暖。

到了漢魏時期,冬日人們吃火鍋已很普遍。此後歷代,隨著中外交流增多,冬日飲食更為豐富,更加講究。

炭薪篇

炭也分很多種,有條件的人家,多使用人工燒成的木炭取暖。

唐玄宗時期,楊國忠家裡取暖用的炭便非同一般,它是用蜂蜜將炭屑捏成雙鳳形,燒爐時用精貴的白檀木鋪在爐底,燒完之後,一塵不染。

五代時期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還記述了唐玄宗用「瑞炭」取暖的場面:「西涼國進炭百條,各長 尺余。其炭青色,堅硬如鐵,名之曰瑞炭。燒於爐中,無焰而有光。每條可燒十日,其熱氣逼人而不可近也。」

宋朝時,官員和皇帝使用的炭更加考究了。《宋史·食貨志》中記載,「京西、陝西、河東運炭至京師,薪以斤計一千七百一十三萬,炭以秤計一百萬」。

奇葩篇

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的。他十分崇尚人體取暖,不喜歡火烤的炙熱感。於是他將手放在妙齡少女手中,以體溫來取暖。而玄宗的另一個弟弟申王也不甘示弱,一到冬天,他就會讓宮女們團團圍坐在他四周,說是可以抵禦寒氣,還戲稱為「妓圍。」

當然還有更厲害的,楊國忠不但用「妓圍」,每次出門的時候還要選擇身形肥大的人排成一排走到前面,給他「遮風抗寒」,稱之為「肉陣」。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繼續閱讀我的其他文章Thanks(ω)。

ps:覺得不錯請留言or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