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母體,我們生活在它的子宮裡
這是椒江旅遊 圍爐夜話 的第3期
Sayings:
寒夜圍爐,一種久違的江湖狀態。顧爐火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無所不言。
此刻,雖沒有爐火,且讓我們這群土生土長的新人,講述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在這個寒夜,溫暖你我。
GIF
圍爐夜話 老城母體
大抵每座城市都有這樣的一條老街,逼仄、雜亂、嘈雜。它往往是城市改造的首選,也折射著城市最真實生活的性格。
一座城市,繞不開他的老街——這是它的母體。老街是一根臍帶,連結著一方特有的煙火蒸騰,濕熱著一脈真實的歲月輪轉,叫人慢慢沉澱出生命本身的重量。
海門老街是椒江這座城市的母體,我們生活在它的子宮裡。
一張來自網路的老街舊景
海門老街,指北新椒街中山東路至江濱路一段,全長470米,路寬6-8米,南北走向,石板路面。南端為城門頭,1929年拆除北城牆建中山路後,此處為海門繁華街口之一。
北端靠近江濱路處有楊府廟,此處路面較寬,是人群聚集之處,且靠近碼頭,亦為繁華地段。楊府廟原建有牌樓,上書「海門關」三個大字。
改造老街目的為恢復昔日景象,成為城市旅遊新景
此街舊稱北大街,抗戰勝利之後改稱中正街,新中國成立後改為北新椒街,文革時曾改為「反修路」,1981年恢復為北新椒街。重修後經多方徵求意見,定為「海門老街」。
老街店鋪目前以古玩店為主
據對抗戰勝利至解放前夕老街情況的統計,這段街區密集著約80家商店,計有國民黨海門區黨部、報社(2家)、印刷廠、浙江地方銀行、醫院、紗布交易所等,此外還有醬酒店2家、蠟燭店(千張、錫箔)3家、雞鴨店1家、藥店7家、碗店5家、百貨店12家、布店9家、紙店1家、南北貨店3家、皮鞋店1家、雜貨店1家、成衣店1家、臘腸店1家、旅館1家、苧麻店1家、銅錫店1家、飯店2家、食品店1家、油行2家、刻字店1家、銀樓2家、漆店1家、供銷合作社1家、糕餅店2家、香煙店2家、白鐵皮店1家、粗紙(衛生紙)店1家、炒貨店3家、絲絨店2家。
改造前,老街蕭條
從這些商店分布看,老街幾乎囊括了海門百姓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果以老街中心為基點,以200米為半徑畫一半圓,則當時海門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機關大部分都在其中了。如老街有浙江地方銀行,而另一家中國銀行則在離老街不到100米的東新街大埠頭處;
四大酒坊中已有同康、喬鼎和在老街南北兩頭設有經銷處,另兩家周萬順和陶元康則在200米輻射區附近;
當時海門的10家藥店中的太乙堂、寄生堂、四維(西藥)等7家開在老街,其餘保合、阜大、元豐和三家亦在附近;5間銀樓中的2間在老街,其餘3間亦在附近。
阜大舊址
海門老街的商業不但在街面上顯得繁榮,而且在抱負上亦見鋒芒。
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文元百貨號,李文元百貨號是一座三層的樓房,樓底為店面,正好在老街楊府廟附近最繁華處,在三層樓的樓面上寫著本店的經銷業務和雄心抱負,其經銷業務是「男女時帽、電機線襪、名廠鞋傘、化妝香品」,樓面橫批是「採辦環球物品,推銷中華國貨」,足見其胸襟抱負和立足國貨的立場。
李文元百貨號舊址,目前已經翻新
老街西面約三分之一處有一戲院弄,離戲院弄約100米處即是當時的海門區署,舊稱小衙門,即清代臨海縣縣丞衙門,俗稱四府衙門,康熙時即駐於此,至清光緒期間遷於花橋。民國時警備隊、警務所駐於此,是當時的行政中心;
區署向西幾十米,即為著名的椒江舞台。此處原為椒濟寺,早在民國3年(1914)即在椒濟寺旁建一新式舞台演出文明戲(話劇),1925年拆椒濟寺改建椒江舞台為有新穎裝置的旋轉舞台。舞台仿照上海大舞檯布局,台下擁有500座位,為當時浙江省少有的設置最先進的舞台之一,吸引大批外地優秀劇團和著名演員來椒演出,盛況空前經歷5年不衰。
改造前老街
緊接老街的東新街和東振市街,當時是各類船務和洋行的集中地。這裡控制著幾乎大部分的海上交通運輸和各類貨物的進出口業務。現在老街北入口處重建了一個牆面,可以窺見當時東新椒街洋行建築的西式風格。
距老街東向約100米處的東新街有一間抗日戰爭期間叫做椒江書店的小書店,店主郟國森,是中共台州特委海門特別支部的負責人,書店即為中共台州特委的聯絡站。
1938年10月,郟國森先後介紹鬍子邦、沙序凱、邱詠棠、張可奮等四名「民先」隊員去皖南新四軍和延安直接參加抗日戰爭。
這只是開始,我們的故事會越來越精彩。
敬請期待,圍爐夜話第4期:
釣橋頭小吃
我們做了一期一百年前的海門小吃全地圖
文字如斯
編輯芽萌
版權所有 嚴禁盜用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台州19樓佚名網友、周漁工作室)
關注椒江旅遊,發現更多美好椒江
TAG:子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