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風水這東西有時也真邪,你說不信嗎,有時候還真靈

南懷瑾老師風水這東西有時也真邪,你說不信嗎,有時候還真靈

有一本書,我在香港看到,現在已經在台灣流行了。這本書有圖案,寫得很明白。譬如正對門口有棵樹,這是很不好的。記得有次到南部去,走到清水等車子,看到一戶人家門口有一棵榕樹,榕樹須一串一串糾結不清,很是不好。一問這家果然有問題。

風水這東西有時也真邪!你說不信嗎,有時候還真靈;不過有時候也不盡然。我們中國看地是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你懂了這些以後,便不要看風水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行。雖然如此,過去大家還是很重視它。在我們歷史上出將入相的人很多,像宋朝的范仲淹、朱熹,也是一代大儒,他們的風水都很高明。孔子的學生們也很注意這個問題。孔子死後,他的墓地是他的學生子貢看的。當時三千弟子會議如何來葬夫子,結果選了地(就是後來葬漢高祖的那塊地),子貢看了說:不好,這塊地不行,因為這塊地只能葬皇帝,不能葬夫子;我們夫子比皇帝偉大!所以子貢選了山東的曲阜。但是子貢又講了:這塊地固然不錯,只是這條水有問題。若干年後,下一代女家差一點,再下一代又好一點,再下一代又差一點……由於過去重男輕女,女家好壞大家認為不算什麼。這麼一塊千秋萬世的好地,雖然有這一點缺陷,也總算是塊好地了,於是孔子便葬在這裡。

這些故事說明中國文化中,古代的讀書人必須要通三理——醫理、命理、地理。為什麼要通三理?因為中國文化講孝道,一個作兒女的人要懂了這些,才能為父母盡孝。父母年紀大了,作孩子的一定要懂得命理。孔子在《論語》中就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的年齡不可不知道,為什麼?知道了父母是多大歲數了,自己出遠門能不能回來,自己心裡有數。算一算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關口,怕有麻煩,早點準備,要特別小心。第二點,萬一有病了,自己懂得醫理,知道治療。不幸死了嗎?懂得地理,找個地方安葬父母。所以一個讀書人就要能懂得命理、懂得醫理、懂得地理。

到底地理有沒有關係呢?有關係,我小的時候也看到很多。當時有一個老前輩,又會算命又會看地,我們老喜歡跟著他跑,一邊跑一邊聽他講些道理,講些學問。那時候不用筆記,完全靠腦子記憶,有時候一件事要他講好幾遍。記得有一次走到一個山上,看到一座墳墓,這一家是我們都認識的。他說:這家的後代一定很不好,我們要幫幫他。我說我們又沒有錢,又沒能力,怎麼幫法?老師帶我們站在山上說:你看他的祖墳下面出了毛病啦!我們站在山上看墳墓,一片白白的,很多墳墓,都一樣呀!老師說某某家的墳墓里有水,在我看來卻跟別家的墳沒什麼兩樣。

過了半年,聽說這家要遷墳了。那時候還小,怕看棺材、怕見鬼,不敢去看。老師說不怕!我帶你去。年輕人多學些經驗,於是便去了。到那裡還沒有開始挖墳,老師說這個棺木有問題,裡邊都是白螞蟻。結果把墳挖開一看,不但棺木變了方向,而且已變成黑色,外邊還乾乾的。再打開一看,棺木內一半都是水,棺木上全是白螞蟻。想想老師的確有一套。

我們一般人講風水,風水是什麼?什麼叫做風水?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所以我就問老師棺木怎麼會歪呢?裡邊怎麼會有水呢?他說這是風的關係,地下有風,風的力量就那麼大,把它吹動的。水呢?水是從附近集中來的,所以看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這意思就是,不忍心父母的屍骨在地下還受風與水的浸襲。老師還講了很多故事給我聽,好風水的地方的確不同。記得家父四十多歲的時候,自己把自己的棺材做好擺起來,墳墓也做好。這是中國的老規矩,免得子孫們麻煩。在開始為家父做墳時,老師來了。指定要挖下去二丈二尺深。一般而言,並不需要挖那麼深。因為這是塊金色蓮花地,挖到一丈二尺深的時候,中間有塊土是金黃色的,像蓮花一樣。當時我們也很稀奇,跟著去看,果然慢慢地挖出黃土。他說還要挖、還要挖,一挖下去果然有塊土跟蛋黃一樣,像不像蓮花,當時也顧不到了,只感到很驚訝。這都是我親眼看到的事情。

那個時候,既沒有大學地質系,也沒有儀器來測量,到底他是怎麼知道的?所以中國的許多學問,都是根據科學的原理來的,都是最高的理論科學。但是很可惜我們一般後代人,大家都把它用到看風水、看死人上去;用到辦公室搬位置,換桌子什麼等等來挑運氣,那實在太小啦!我個人一輩子不在乎這個,有人說我辦公室位置不對,不能坐!我偏要坐,因為我不需要鬼神來幫助我。一生行事無愧無怍,了無所憾,所以什麼都不怕。但是各位千萬不要學我,因為我是個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大家不要迷信,但也不要不信。說到迷信,使我想到現代人動不動就講人家迷信,有些問題我常常問他們懂不懂?他不懂,我說那你迷信!自己不懂只聽別人說,便跟著人家亂下斷語,那才真正是迷信。當然,不但科學不能迷信,哲學、宗教也同樣地不能迷信。要想不迷信,必須要自己去研究那一門東西,等研究通了,你可以有資格批評,那才能分別迷信與不迷信。這是講到地理的時候,對我們一般人看問題的一些感觸。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弘揚文化,不僅表現在學院的教學生活中,表現在禪七中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