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皮色之美
俗話說:「瓷看底,玉看皮」。
色皮,即和田玉表面附著的一層帶有顏色的表皮,大多出現在籽料上。
皮,也就是古人說的『璞』,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第一重要。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玉是體、皮是衣,先有體後有衣,皮可以作為鑒別和田玉是籽料還是山料的標誌。
如今同樣質地的籽料,有皮色和沒有皮色的價值就能相差很多。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厚度,一般都在一毫米以下,呈各種形狀分布在玉石表面。
籽料的皮色,是外錶帶有黃褐色或其他色澤的一層很薄的皮,是氧化所致。
和田玉籽料切面圖
經驗豐富的行內人甚至只看皮色,便能知曉其中玉石的品質和價值。
例如:鹿皮子玉、黑皮子玉,大多內蘊品質上乘的白玉料,而玉肉質量相等的和田玉籽料,若能帶有撒金、秋梨等皮色,則價值更高。
各種玉皮就像玉穿戴了多彩的服飾,別具風情。將玉比喻成一本書,則玉皮就是書的封面和封底,就是書的前言。
【和田玉皮料的成因與特徵】
形成的原因
籽玉衝到河的中下游後,在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下沉積下來,被砂石掩埋,這時又受到地下水的長期浸泡,地下水酸、鹼度不同,對籽玉的侵蝕程度也不一樣。
富含礦物質的地下水與籽玉的表皮礦物起了某種化學變化,使其籽玉表面形成獨有的皮色。
籽料的顏色、形態
大多數玉的皮,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亞鐵經過長期浸泡等條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種皮色。
這種皮色,其形狀千姿百態,可以說無一相同。有的像雲朵狀,有的像弧線狀,有的像散點狀,或大或小,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不規則;
其顏色也豐富多彩,如秋梨皮、棗紅皮、虎斑皮、葵花皮、灑金皮、烏鴉皮、鹿皮、桂花皮、蘆花皮……
其中,整個外皮為褐黃色,裡面是白玉,這種俗稱為「金包銀」。
金包銀
獨特的氣韻
往往,被緻密皮色包裹的籽料,質地細膩,結構緻密,它沒有寶石那樣耀眼的光芒,但又能讓人一眼難忘。
籽玉的光澤好到極處就是有強烈的油脂感,看上去就有「精光內蘊」、「滋潤而澤」的感覺。
玉石的「滋潤而澤」是指其光澤給人以舒服感。皮料籽玉的光澤帶有很強的油脂性, 看上去柔和,很舒服,它不強不弱,給人以滋潤感。
【和田玉皮料的價值和運用】
有人說,和田玉的皮色對於和田玉籽料來說,就好像是飯菜中的鹽,缺少了皮色,和田玉也就變得索然無味,而皮色的好壞也決定著和田玉籽料的味道。
鑒賞價值
行內有句話:「子料去了皮神仙認不得」。
主要指有些優質的山料幾可與子料相比,而被商人充數高價出售,但進價上卻相差數倍之遠。因此沒帶皮色的裸體子玉較易有爭議而難定其保值性。
此外,由於和田玉的複雜性,要鑒別是否子料需要綜合考量。
其中皮色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尤其對初學者,皮色是和田子料身份的證明。
文化價值
在八千年的中國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質高雅、質地優良成為了歷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載體,並延續至今。
和田玉的玉文化載體功能是以其物化產物表現出來的。
漢代和田玉熊
欣賞價值
和田玉作品的珍貴,不僅在於其玉質好,還在於其富有情趣,匠心獨運,創意的皮色的俏色利用。
利用玉石的俏色雕刻作品,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俏色雕刻的巧妙運用,令和田玉作品倍顯生動,靈氣十足。
有個很好的比喻,裸體子玉是黑白照,而皮色子玉是彩照,它給藝術家以充分的創作空間,也給了人們以五彩斑斕的藝術享受。
其實,雖然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但用在料形極好的籽玉身上則不是很恰當。
對於這樣皮色極佳,形狀漂亮的籽料,任何一款都僅此一件,這樣的唯一性,不加任何的雕琢,純粹自然,勝過任何大師的傑作。
而這樣的帶皮原石獨籽,連打孔都會覺得是對自然美的破壞。
因此,對於這樣的精品,常常採用的方式,是用金包裹鑲嵌的方式來保留住籽料原有的形態。
誘人的皮色美,
給溫潤光滑,
細膩油潤的和田玉
增加更多的美感,
讓它成為籽料的最美特徵.....
欣賞更多
原石
雕件
鑲嵌
感受到了嗎?
這便是籽料包漿皮料的魅力。
那問題來了,
南紅的籽料包漿皮,到底是怎樣呢?
她又有怎樣的魅力呢?
下期為你揭曉,敬請關注~
TAG:醉美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