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II的首戰?——從F-35I被「飛鳥」撞傷說開去
本文原載於《航空知識》2018年1月期
近日,F-35再次爆出一則大新聞。據以色列媒體10月16日報道,大約在兩周前,隸屬於以色列空軍的一架F-35I戰鬥機被飛鳥撞傷,而且這次撞擊導致該機暫時無法飛行,需要接受研製方洛馬公司的進一步檢查和維修才能維持戰備狀態。而更加「巧合」的是,就16日這次飛鳥撞擊事件的當天,以色列空軍剛與敘利亞防空部隊發生過一次交火。據稱,當天在黎巴嫩領空飛行的以色列戰機在遭到敘利亞防空部隊發射的S-200防空導彈攻擊,雖然以軍否認有任何己方戰機被擊中,但敘軍方卻稱有一架以軍戰機被擊傷。
以色列真出動了F-35嗎?
這種「巧合」很容易讓人將兩個事件關聯起來,那就是S-200防空導彈,而非什麼飛鳥擊傷了那架F-35I戰鬥機。據公開消息顯示,以色列軍方最早於2016年12月12日接受了首批2架F-35I,而目前以軍總共接收了7架F-35I。不過,這當中有一個邏輯問題,就是以軍是否會讓剛剛交付期還不足一年F-35I,或許還存在著技術、戰備問題的情況下就投入到高度對抗的戰場環境中呢?
從歷史上看,以色列國防軍並不吝嗇在一些突發軍事行動中使出那股子「猛勁」,也就是一些看似非常冒險的做法,但事後分析,其在作戰行動中都做了比較周密的計劃和應急預案。比如: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就摧毀了千里之外的伊拉克核設施。對於大多數國家的空軍來說,剛交付不到1年的戰機應該還未形成初始戰鬥力,更別提投入實戰環境了,而以軍卻很可能這麼做。
在這次與敘利亞防空部隊的交鋒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以軍方和情報機構早就獲知敘利亞政府軍手中有一定數量處於戰備狀態的S-200遠程高空防空導彈系統,而且雖然以色列與俄羅斯、美國等在敘利亞活動的外國軍隊已經達成了某種避免交火的規則,但這不能排除部署在敘利亞的俄軍S-300、S-400防空導彈系統會冷不丁地向接近其部署地點的以軍戰機開火,之前被土耳其戰機擊落的俄軍蘇-24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而此前,就發生多次以軍戰機進入黎巴嫩或敘利亞領空打擊黎巴嫩真主黨目標的事件。
那麼,既然以軍知道「以身試法」很可能會遭到反擊,為何還要做出「挑釁」行動呢?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可能。其一,可能是以色列要對黎巴嫩和敘利亞境內的真主黨保持一定程度的現實威懾。由於在獲得俄羅斯、伊朗等盟友的支持後,敘政府軍在內戰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而其盟友之一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也在這次戰爭中坐大,這正是以色列最為忌憚的。因為在伊朗的支持下,真主黨武裝很可能對以色列進行軍事挑釁,威脅黎以邊界脆弱的和平,到時候,以軍將不可避免進行第三次以黎戰爭。
因此,以軍要在黎巴嫩和敘利亞境內保持對該武裝的高壓打擊態勢,就不得不頻繁進入高危環境中,此前,以軍戰機已經多次對真主黨武裝的彈藥庫、彈藥運輸車隊進行了空襲。而俄羅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基本對於以軍這些行動基本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就更加放任以軍對敘利亞境內的真主黨武裝大開殺戒。
其二,以軍要以近似實戰環境來鍛煉軍隊的戰備能力。我們知道,以色列國防軍是歷經戰火最頻繁的西方國家軍隊,其交戰對手不但包括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和一些不怕死的武裝組織,還在1970年因阻止蘇聯向埃及軍隊移交先進武器而與蘇聯空軍發生過交火,並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蘇軍飛行員。
其三,以色列對於技術性能評價褒貶不一的F-35也有點心裡沒底,想儘快發現其弱點,以便儘快改進。我們知道,F-35雖然號稱隱身戰機,但其並不具備全向隱身能力,其正面半球的雷達反射截面最低,約為0.01-0.1平方米,而其他方向的隱身性就差許多。敘利亞軍隊雖然在長達7年的消耗戰中損失了很多防空部隊和武器,但卻保留了部分S-200、S-125防空導彈系統,甚至還可能接收了俄羅斯提供的少量先進防空系統。
因此,以軍認為,若F-35無法有效對抗俄制防空武器系統,就得儘快對其進行技術升級,尤其在電子戰模塊方面。比如:以軍現役的F-15、F-16等戰鬥機雖然都是美國提供的,但都加裝了以色列國產的電子戰系統,戰場生存能力比美版還要高。若這次敘利亞防空部隊真的發射了S-200防空導彈,那也可能是以色列F-35I很可能是故意在進行某種實戰戰術測試,只不過這次的測試結果並不那麼令人滿意罷了。
F-35會被S-200擊傷嗎?
根據外媒報道的綜合分析,筆者認為敘政府軍防空部隊很可能利用了分散部署的紅外成像、米波雷達和火控雷達照射相結合的伏擊戰法。具體來說,就是在戰備狀態下,主要用紅外成像等被動感測器來進行搜索、監視近距離空域,輔之以具有反隱身能力的米波雷達來搜索、監視遠距離空域。當米波雷達探測到可疑目標後,再用相距最近的紅外成像感測器和火控雷達來進一步鎖定目標。這時,防空部隊必須快速打開火控雷達照射目標,並快速發射導彈。而且這些探測設備和導彈必須分散部署,這樣F-35的隱身性僅局限在相對狹窄的角度區域里,它在同一時間面對兩種雷達都是原形畢露的。
若傳統戰鬥機遇到這種情況,會進行全方位電子干擾,干擾搜索和截獲雷達、導彈的制導線路和導彈導引頭,並發射拖曳式誘餌欺騙導彈導引頭。當然,F-35本可以利用機頭的APG-81雷達進行有源電磁干擾,但由於敘軍將搜索和火控雷達分散部署,並且敘軍很可能在周邊部署了多款搜索和火控雷達,並利用地形進行了掩護,這就讓F-35很難利用APG-81雷達進行一對一的電子壓制,或著F-35雷達根本就無法壓制米波雷達。
眾所周知,蘇制的S-75、SA-2、S-200防空導彈系統早就配備了P-12、P-18和P-14等米波雷達。這些雷達雖然存在龐大笨重,部署和轉移極為不便,目標方位測量很不精確,無法對目標進行三維搜索,對低空目標效果差,抗干擾能力差的眾多缺點,但至少它們都具有反隱身能力。更要命的是,包括以色列在內的西方國家對於蘇制米波雷達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P-12、P-18和P-14雷達的層面。但如今這些雷達是否已經進行了改進,廢物利用的效果如何,恐怕以軍這次行動前沒有進行定量分析。
S-200防空導彈系統原是蘇聯在1960-1970年代專門為了對付美軍SR-71超音速偵察機和XB-70超音速轟炸機這樣的高空高速目標而研製的,而S-125則是同時期為對付低空高速目標而研製的。這兩款防空導彈系統也都擁有不錯的戰績,前者曾擊落過俄軍圖-22M轟炸機,並擊傷過SR-71戰略偵察機;而後者甚至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擊落過美軍F-117隱身戰鬥機。
但無論怎樣,S-200防空導彈系統都是幾十年前的產物,與「愛國者」PAC-3、S-300和S-400等現代化遠程防空導彈相比,S-200系統存在著機動性差、抗干擾能力弱、目標特徵龐大和指揮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低等眾多缺點,但對於一款武器而言,基本只要有一個撒手鐧就夠了。
對於S-200防空導彈而言,其最大技術特點是飛行速度和高度以及大戰鬥部當量。據公開資料顯示,S-200防空導彈的飛行速度在3.5-8馬赫之間,最大飛行高度達40公里,光這兩項指標就相當了得。我們知道,至今飛行速度最快的戰機就是SR-71戰略偵察機,其最大飛行速度達3.5馬赫,但S-200的末段飛行速度卻在3.5馬赫以上,甚至達到8馬赫,這就另幾乎任何飛機都難逃被追上的命運。
再加上218公斤的高能炸藥破片戰鬥部的毀傷效果堪稱是防空導彈的頂級配置了。要知道,S-400防空導彈系統採用的48N6導彈的戰鬥部重量也僅為180公斤,而美國「愛國者」PAC-2防空導彈的戰鬥部重量還不足100公斤,更先進的PAC-3防空導彈的戰鬥部甚至不裝炸藥,完全靠動能撞擊來摧毀目標。因此,S-200防空導彈堪稱是遠程防空導彈中目前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F-35I戰鬥機只是被擊傷,是可以被修復的,這說明F-35I生存能力還是不可小覷的。要知道,若S-200導彈重218公斤的戰鬥部發生近距離爆炸,F-35I很可能被撕碎。而從F-35I是可被修復這點分析,也許S-200導彈的導引頭根本就沒有鎖定F-35I的精確位置(精確到米級),也許S-200導彈真是沾了218公斤戰鬥部的光了。若其戰鬥部只有幾十公斤,或許F-35I還不會「挂彩」呢!
那麼,218公斤戰鬥部的殺傷威力到底有多大呢?據國內導彈專家推測,其密集殺傷區域應該在100米左右,即在這個距離內,目標將會受到衝擊波和彈片的多重殺傷,其外形很可能發生變形甚至被撕碎;而非密集殺傷區域至少在1000米,這一距離內,目標被擊毀的可能性較低,但這隻能憑運氣,因為戰鬥部引爆時,會形成上千個燃燒彈片,其中一些彈片很可能拋到目標上。
而現代化戰機的外殼就是金屬蒙皮或複合材料,其最怕高溫,一旦遇到哪怕是1元硬幣大小的高溫彈片,也可能造成機體發生破損、燃燒或斷裂,使飛機氣動外形發生變化,甚至若擊中電傳線路或燃油管還可能造成飛機起火或爆炸。從這次F-35被撞傷一事來看,其被彈片擊中時最有可能是距離S-200導彈爆炸處相距約1000米處。
空襲和反空襲的較量
雖然當今的戰場環境早已不是冷戰期間的形態,隱形目標、高超音速目標、軌道飛行目標和集群無人機目標不斷湧現,但一些武器裝備的技戰術性能放在現在來看卻依然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空襲兵器中,可以說,即便在目前的戰場條件下,類似F-35這樣的隱形戰機已經做不到「一招鮮,吃遍天」了。但隱形戰機依然是有戰術價值的,這便是中美俄都在投入大量資源研製下一代隱身戰鬥機和轟炸機的原因。但隱身戰機不能孤軍奮戰,必須獲得友軍在電磁、網路等其他作戰領域的配合,這便是美軍最近熱推的多域戰概念。比如:在空襲前,空軍可以出動電子戰機和無人機對敵進行電磁干擾,海軍可以發射巡航導彈,陸軍也可以出動特種部隊和空降部隊等對敵防空實施進行定點清除。
不得不說,現代空戰模式正處於變革的前夕,一些新概念武器已經在改變著空戰理論和戰法。這些顛覆性的新概念空襲武器包括:高超音速武器、軌道轟炸機、集群無人機等。其中,高超音速武器能徹底縮短傳統空地武器的攻擊時間窗口,讓傳統防空系統防不勝防;軌道轟炸機則根本不用考慮隱身,直接對目標進行臨空轟炸,外界猜測美國多次發射X-37B就有測試軌道轟炸機概念的意圖;集群無人機則能完全讓防空系統無力應對,因為成百上千架廉價無人機根本是一個吸引火力的圈套。
對於反空襲方來說,要從傳統的各自為戰的單一防空系統轉變為構建一體化的防空防天系統。這一系統必須要綜合遠中近、高中低的防禦能力,不但可防禦近地軌道目標、大氣層內的超高音速目標,還要能對集群無人機這樣傳統防空系統無法對付的「小低慢」目標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反制。
為對付隱形目標,裝有大當量戰鬥部的S-200這類防空導彈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這是因為現役的陸基反隱身雷達即使能夠讓隱身目標「原形畢露」,但像是長波雷達和雙基雷達都很難對隱身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即現有技術的反隱身雷達幾乎無法成為防空導彈的火控雷達,而且其體積較大,這就意味著即便對隱身目標發射了防空導彈,目標很有可能最終逃脫掉防空導彈主/被動雷達導引頭的鎖定。
但有了S-200導彈上的大當量戰鬥部,則不用擔心反隱身雷達精度不夠的問題,可以向目標可能出現的方位齊射多枚S-200導彈。若1枚導彈能讓半徑1000米的空域成為非密集殺傷區域,那麼5枚S-200導彈最多可覆蓋寬度為10千米的高空空域,這道「防空彈幕」戰法雖然比較呆板,但若與陸基反隱身雷達和空中預警機協同作戰,即使無法擊落隱身目標,至少可以讓其退避三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