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後來之後,我唱的不止民謠,且聽消愁
歌手第一集節目播出後,首發陣容里,隱居江湖二十多年的那位歌手——李曉東,憑一首「後來」重進大家視野。
歌手第一集,李曉東選唱《後來》,白襯衣配黑西褲從燈光中走出,笑容樸素,聲音動人。
不同於劉若英版本少女柔情,年近半百的李曉東演繹得別有味道。似是一個歷經情事起伏後過來人,有千種風情,難與他人說的百轉千回;也有遺憾錯過,少年不知珍的的嘆而不得。
三個「一旦錯過」情緒逐漸遞進,最後的嘶吼與爆發直抵人心,令人落淚。
第二集,李曉東帶著改編的《消愁》來了。歌曲前半段細轉低吟,後半段則加入了他一直想做的搖滾風格,這一首《消愁》烙上了李曉東的獨特印記。
在與原創毛不易的交流中,李曉東毫不避諱:毛不易23歲就寫出了《消愁》這首好歌,自己恐怕到83歲也寫不出來。
但這樣謙虛的人,在舞檯燈光打在身上、伴奏音樂響起的剎那,似有了魔力的加持。他用經過歲月沉澱的嗓音,撩撥著聽眾的情緒,引起共鳴。
汪峰評價李曉東說:別人唱的是歌,他唱的是生活。確實,對李曉東來說,他的人生有如《消愁》中的歡樂場光景,也曾經繁華,也曾棲平淡。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曉東突而成名,紅極一時,可以說是一代人的回憶。只是三十多年的光景過去,於現在活躍在網路上的年輕人而言顯得有些遙遠了。
李曉東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知識學習,高中畢業後,他就憑著一副好嗓子,背著吉他,一邊打零工,一邊開始了音樂創作。
1988年,他與第一家唱片公司簽約歌手,出版港台音樂翻唱卡帶《星座》,正式出道。憑著真誠而打動人心的演唱,唱片銷量驚人,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彼時大地唱片公司因盒帶《校園民謠1》而取得巨大成功,正版發行量高達六十萬張,是國內音樂市場上首張民謠正式唱片,收錄其中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民謠至今都被奉為經典。
1994年時候,李曉東被推薦去大地公司試唱,一露嗓便被選中成為《校園民謠2》的主角。
唱片一經發行,其反響相較於《民謠1》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李曉東演唱、高曉松作詞作曲的《冬季校園》《關於理想的課堂作文》等歌曲,一時間眾口傳唱,成為校園民謠的代表歌曲,李曉東也因此被標上了「民謠歌手」的標籤。
李曉東迎來了自己音樂事業的巔峰時期,他陸續發行了系列唱片,從1988年的《星座1,2,3》到《校園民謠2,3》總發量正版超過五百萬張,被認為是當時華語流行樂壇的奇蹟。
他的單曲《冬季校園》、《關於理想的課堂作文》、《老屋》、《沒有想法》等成為大街小巷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曲。
那時的李曉東,雖是一副稍顯稚嫩的嗓子,但歌曲中透出來的清澈和溫暖,不加修飾的真誠和洒脫,正是茂年時少年應有的樣子。
出人意料的是,李曉東在與唱片公司三年約滿後,並沒有續簽,而是「好玩」地跑去酒吧駐唱,那是當時喜好音樂、玩音樂的年輕人以為的流行。
對於這樣「開倒車」的做法,少言的李曉東並沒有作多解釋。唯有眾人的猜測,有的說法是當時的公司因故倒閉了,也有說法是李曉東並不想按照公司要求繼續在民謠的路上走下去,也可能是出於性格原因,不爭不搶,無所謂名利,加上少年意氣。然而對於李曉東這樣正是大紅的歌手而言,無疑是與「正道」離軌的一次選擇。
酒吧駐唱之後,李曉東沒有繼續自己的音樂事業,做了又一次選擇——開酒吧、開餐廳, 於是乎那個「歌手」李曉東漸漸淡出公眾視野。
在這樣一段充滿煙火氣的時日後,出於心中對音樂不變的信仰,在身邊人的鼓勵和商業機緣下,李曉東重開啟了音樂事業。不過,這次他從事的是音樂的幕後工作,做音樂製作人、音樂總監,合作過譚維維、吉傑的專輯和演唱會,也受邀去一些節目做評委。
從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舞台退居幕後,和一些喜歡音樂的年輕人交流技巧,也親自著手一些音樂製作、活動籌備的事宜,這時候的李曉東,已然褪少年輕狂,多了中年更事的成熟、遍覽滄桑的謙卑。
但不難想到的是,李曉東對當時的生活並不是滿意的,從他為自己改名一事可看出。2010年的時候,李曉東正迷好書法,為效仿古人取「字型大小」的做法,為自己取字「豐溢」,並更藝名為「李豐溢」,意為「富餘有足」。
在四十不惑的年紀,這位曾經在華語流行樂壇風雲一時的人物,像新生嬰兒被寄予美好願景一般,求富餘,盼有足,興許是出於別的什麼信仰,但更多的是對平淡或是落魄現狀的不甘。
然而,彼時,活絡在網路上的年輕人已然對曾經紅極一時的那位民謠歌手印象不多,更極少有人在看到「李豐溢」後作更多關注和聯想。
2016年李曉東將多年前已完成的專輯系列之一《星座4》發行,銷量卻不過幾百盤,反響平平。圓夢舉辦了個人首場演唱會,也沒有多大水花。對比起三十年前的光景,可見浮沉。
如今,他以原名「李曉東」站在歌手的舞台上,唱《後來》、唱《消愁》,一開口還是許多年前的那個人,歌聲真誠、打動人心,但頭髮已花白,嗓音里多了一份歷世的感慨,聽來滄桑感和故事感更強。
他在歌手的VCR談及復出:是為了自己孩子和家庭而打拚。也是出於自己心裡對音樂的堅持,是為了打破被強加在身上的標籤。
他唱的,不僅是民謠,《後來》被他從情歌唱成人生感悟,《消愁》被他加入了搖滾元素。
在一次訪談中,提及身上「民謠歌手」標籤,李曉東坦言,94年的「校園民謠」對於他來講,其實是一個難以說清的「誤會」,當時適逢他簽約香港大地唱片公司,參與《校園民謠》的演唱完全是當時公司所做的安排,並非他的個人意願。
他喜歡搖滾,也想嘗試更多的風格:「1995年專輯《快樂英雄》已回歸到真實自我的狀態,?樂風格具有很清晰的搖滾屬性。」新專輯《亢龍有悔》是,現在這首《消愁》也是。
「一直想唱,隨時能唱,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好在歌手提供給李曉東這個舞台,讓他在30年音樂生涯的兜兜轉轉後,終於又重回到我們眼前,一如釀酒,經歷過歲月沉澱,愈發醇厚濃香。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