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中的雪,美了千年!
王時敏 仿王維江山雪霽 軸
紙本設色畫 133.7×60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作於戊申(1668)畫家時年七十七歲。圖上山岩有著傾斜的走向,構成奇特宏偉的山形,充滿動勢。全畫多勾染少皴紋,畫樹以細筆勾勒,設色以石綠、赭石、白粉為主,正是畫雪景之古法表現。此幅畫筆墨清潤,設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綠沒骨山水畫的抒情特質。
石濤 雪景山水圖(美)
堪薩斯市納爾遜博物館藏
全冊共十二開,均寫山水。此幅雪景山水冊頁,屬十二開畫頁中畫法最為怪異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灕水墨塗抹,墨色翳潤,山巒皚皚白雪,用極簡括皴筆草草舒寫,筆斷意貫,氣脈成章,顯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林木樹葉苔色,以陰陽襯貼法概寫,點中夾水夾墨,一氣混雜,如纓絡連牽,渾融透明,使整個畫面景物給人以蕭疏寒冽、沉寂明凈的意象。
弘仁 西岩松雪圖
紙本墨筆 192.5×104.5cm
故宮博物院藏
吳湖帆 范華原萬峰積雪圖
唐寅 柴門掩雪圖
黃公望 九峰雪霽圖
紙本墨筆 117×55.5cm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識:「至正九年春正月,爲彥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至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癡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雲。」鈐 「大痴」、「黃氏子久」、「一峰道人」。鑒藏印有十餘方。
是圖作於元至正九年(1349年),為黃公望81高齡之作。作者以水墨寫意的手法彙集畫出了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道教名山,時稱「九峰」,體現了作者對道教全真教的崇拜。該圖系畫贈江浙儒學提舉班惟志,時值正月春雪,有感雪霽寒意,畫意肅穆靜謐。圖中的中、近景以干筆勾廓疊石,坡邊微染赭黃,遠處九峰留白,以淡墨襯染出雪山,是黃公望簡繁合一的精品作。
郭熙 雪山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宋 范寬 雪景寒林圖
絹本水墨 193.5×160.3厘米
此圖畫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於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此圖歷來受到廣泛重視。清代收藏家安岐稱其為「華原生平傑作」。因此在范寬有限的傳世作品中尤其難得。名款「臣范寬制」四字,隱於前景樹斡中,因年久字跡漫漶不易辨認,關於此圖是否為范寬之作,近年在繪畫史家間尚有不同看法,但說它是宋畫中代表范寬畫派的重要作品,則是大家公認的。據收傳印記,可知歷經清梁清標,安岐鑒藏,乾隆時入內府,1860年英法聯軍掠圓明園時曾流落民間。
馬遠 雪灘雙鷺
絹本淺設色畫 59×37.6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四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緻,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岩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延伸,勢如蛟龍昇騰遊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夏圭 雪堂客話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江南寒江雪景。山村房舍為皚雪覆蓋,寒氣襲人。二人於室內對話。圖中山巒用小斧劈皴和短線條禿筆,以表現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蒼潤渾融的質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託大雪的潔白和寒氣襲人的氣氛。構圖採用「邊角式」局部取景法。全圖筆法蒼勁深厚、豪放典雅。畫面左側署「臣夏圭」三字款。
戴進 雪景山水圖
故宮博物院藏
藍瑛 溪山雪霽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圖的右上角,有藍瑛題字:「天啟叄年(1623)秋八月,倣王右丞(即王維)畫法,藍瑛。」透露這張畫是他叄十九歲時,採用唐代王維的風格來創作的一件仿古作品。畫面左上方的溪山被白雪覆蓋,枝椏彷彿披上白衣,展現萬千姿態。山巔和脈嶺及岩石縫隙,則佈滿了銀白色晶瑩閃爍的苔點。藍瑛在畫中運用石青、赭石、白粉不同的顏料,讓豐富的色彩交織在一起,表現雪後放晴山景瑰麗的景象。畫中央有一條小河延伸到右下方溪岸。一位穿著紅衣的文人坐在船上,望著這一片美景陶醉其中。這幅〈溪山雪霽軸〉景色清新絢麗,充滿詩意畫意,不禁讓人想起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
董其昌 峒關蒲雪圖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