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倭北虜兩面夾擊,明朝正頭大呢,看到葡萄牙人來犯忽然笑了!

南倭北虜兩面夾擊,明朝正頭大呢,看到葡萄牙人來犯忽然笑了!

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葡萄牙等國開始了早期殖民擴張,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然成為他們的目標。不過,葡萄牙的中國之行似乎不是那麼順利。

南倭北虜兩面夾擊,明朝正頭大呢,看到葡萄牙人來犯忽然笑了!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朝水師在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的指揮下,幾乎全殲盤踞在廣東屯門島的葡萄牙人,僅余少量人逃回馬六甲。次年,葡萄牙國王派遣訓練有素的遠征軍三百餘人,分乘五艘巨艦前來報復。他們在新會西草灣遭遇明軍,明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仍然大獲全勝。葡萄牙見在廣東打不開局面,轉而北上進犯福建、浙江,但同樣沒有任何收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葡萄牙經過精心準備,捲土重來,大規模進犯福建漳州,不過,結果仍然很悲催,竟然再次被明朝小小的海道副使擊潰。

但是,在戰局如此「一邊倒」的情況下,明政府竟於嘉靖三十二年把澳門租借給了葡萄牙。明政府為何要這樣做?難道僅僅是因為葡萄牙賄賂了地方官,或是明政府看重了中西商業利益,抑或是葡萄牙後來的謙恭感動了一向標榜「懷柔」的天朝上國?

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實際上,這是明政府在新形勢下主動做出的戰略調整。通過把澳門租借給葡萄牙,明政府希望葡萄牙成為其維護南部海疆穩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明朝後期,東南沿海的海盜活動猖獗,令地方政府很無奈。不過,受利益和自身實力的影響,地方政府不願冒過大的風險,也不想付太大的代價,所以一直沒有給海盜以有力的打擊。明朝中央政府雖有打擊海盜的決心,但無奈路途遙遠,鞭長莫及。而葡萄牙人本身所具有的勇敢、執著精神,以及刻意表現出的恭順、謙卑態度,引起了明政府的注意和思考。於是,雙方很快就達成了秘密的合作計劃—共同打擊海盜。

南倭北虜兩面夾擊,明朝正頭大呢,看到葡萄牙人來犯忽然笑了!

對此,葡萄牙自然是求之不得,樂意效勞,以通過建立「功勛」來獲取利益。嘉靖二十七年,中葡聯軍進攻海盜林剪的老巢—雙嶼,徹底剿滅了這個令明政府傷透腦筋的海盜集團。葡萄牙的出色表現很快就獲得了好處,明政府於嘉靖三十二年把澳門租給葡萄牙。這種實惠令葡萄牙倍受鼓舞。嘉靖四十三年,粵東柘林兵變,叛兵包圍了廣州。總兵官俞大猷立即派人通知駐紮在澳門的葡萄牙軍隊,葡萄牙二話不說迅速出兵,聯合明軍很快就將叛軍鎮壓了下去。事後,兩廣總督還向葡萄牙人頒發了獎狀。

此後,中葡之間的國際化合作保持了下去,一直到萬曆年間,兩廣總督還曾聯絡過葡萄牙夾擊海盜。這當然有利於海疆的穩定。

另外,把澳門租於葡萄牙,不但可以將澳門建成保衛廣州的外圍防線,還能以澳門為基地對外進行「防守反擊」,聯合出海打擊其他敵對勢力。

明朝後期,除本土海盜外,在東南沿海還出現了大批的日本浪人,這些浪人與北邊的蒙古構成了令明朝頭痛不已的「南倭北虜」問題。後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吉利等國有組織的殖民擴張更是中國未曾遇到的新現象。

明政府擔心東西、新舊兩股外來勢力會合起來,會給國防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擔心不是多餘的。因為當時的葡萄牙人與日本人已有了不少的勾結,特別是在葡萄牙人中竟然興起了蓄養倭寇的風氣,他們競相招募大批來自日本的亡命之徒。這對中國絕對是一種可怕的威脅。時任兩廣總督的張鳴岡上疏朝廷建議租借澳門給葡萄牙,也正是以「葡倭勾結」的可怕後果說服朝廷的,正如他所說的,「粵之有澳夷,猶疽之在背也;澳之有倭賊,猶虎之傅翼也」。

明廷經過認真討論,決定「驅倭留夷(葡萄牙)」,將澳門租於葡萄牙。如此一來,葡萄牙殖民者與日本海盜的勾結就走到了盡頭。這不,就在當年,張鳴岡即命令葡萄牙全面驅逐日本人,還派海道副使俞安性負責監督執行。為了將驅倭事業進行到底,中葡還刻碑立誓,其中的第一條就是「禁蓄養倭奴」。

南倭北虜兩面夾擊,明朝正頭大呢,看到葡萄牙人來犯忽然笑了!

與此同時,針對西方殖民勢力,明政府採取了「以夷(葡萄牙)制夷(其他殖民國家)」的策略。為了防止西方殖民者聯合起來侵擾中國,更為了加深西方各國在中國問題上的矛盾,明政府除了將澳門租借給葡萄牙外,還對西洋商船徵收兩種不同標準的關稅(葡萄牙只有其他西方國家的三分之一)。

西方各殖民國本來就有矛盾,經明政府這麼一「挑撥」,矛盾就更深了,競爭也更激烈了。這就形成了一種有效的制約關係,有利於東南海疆的穩定。

以上這些足以說明明政府與葡萄牙形成了一種公開的「條約關係」。明政府為此也盡到了一定的義務。比如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荷蘭人與葡萄牙人為爭奪澳門權益發生戰爭,葡萄牙馬上向明政府求援,廣東地方政府立即派遣水師增援。雖然最終並沒有真正參戰,但確實展現了兩國間另類的同盟關係。此外,明政府對荷蘭侵佔台灣、澎湖始終採取不承認的態度,天啟年間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將荷蘭人擊潰於廈門,後又逐出澎湖。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明政府對葡萄牙的態度。

明政府的海疆維穩政策,以較小的代價,既打擊了國內海盜的囂張氣焰,又避免了西方各國的聯合侵犯,還保持了東南海疆長時期的和平穩定,真可謂一箭三雕!這種借力式的國際化維穩,體現了明政府的維穩新思路,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必然選擇。但無論如何,國力強大才能真正保證領土完整、主權統一,維穩政策只是權宜之計,發展實力才是硬道理。那些租借出去的領土,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終究會一個一個拿回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校元明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明將亡,太監向崇禎獻保命妙計,崇禎聽完把他一刀砍死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