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博物館||洛陽驛站博物館:水陸郵驛通四方 驛站文化源流長
原標題:洛陽博物館||洛陽驛站博物館:水陸郵驛通四方 驛站文化源流長
有了人,便有了信息的傳遞。遠古時代,通信曾以「擊鼓傳聲」和「烽燧」的方式傳遞。奴隸制國家建立後,統治階級為了鞏固權力,建立了驛站,通過人、馬接力傳遞書簡。進入封建社會後,郵驛機構愈加健全,成為傳遞軍情、暢通政令、接送官員、轉運物品的重要場所。千年帝都洛陽,曾長期是我國水、陸郵驛網路的中心。洛陽驛站博物館以洛陽歷史名驛——周南驛為藍本,集中展示郵驛文化的發展脈絡,是我國第一個關於驛站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
1
展示館驛文化 傳承河洛文明
2009年4月,在專家呼籲下,洛陽驛站博物館開始籌建,並於2012年4月掛牌。
洛陽驛站博物館的藍本周南驛,源於周代。周公營洛,成王定都於此。為傳遞詔會,迎送諸侯,遂設驛館於洛邑之南,謂之周南驛。周南驛長期是全國的中心驛站,功能一直延續至清末。司馬遷、林則徐等曾下榻於此。
洛陽驛站博物館正門為古樸的鼓樓造型,門口置馬車、拴馬石和上馬石。講解員介紹,鼓樓是驛站的標誌性建築,用以站崗遠眺、值更報時、傳鼓報捷。
博物館迎門設駐節堂,是驛丞、州官接待各方使節、迎接四路賓客的地方。進門設御洗,方便旅途勞頓的賓客洗去一身疲憊。駐節堂後有麗水苑景觀小品,主要飾以明、清時期文物,其中,二十四孝橋、雷峰塔等石雕尤為精緻。拾階而上,博物館二樓正廳為宣政堂,是古代驛站傳達政令的場所。二樓的另一側為驛丞府、車馬司、船舶司、善緣寺等。
驛丞府是驛站長官的辦公機構;古代周南驛為水、陸兩用驛站,車馬司和船舶司分管陸路郵傳和水路郵傳;善緣寺取「廣結善緣」之意,便於客官禮佛之需。
專家介紹,目前,博物館共收藏驛車、驛卒服飾、信件票據、古代傢具、匾額石刻等各類文物2000餘件,中外遊客在這裡可以領略河洛文化和館驛文化。
2
鎮館之寶
■信使牌
此信使牌長約6.42厘米,寬約3.85厘米。信使,顧名思義是奉派擔任使命或傳達消息、遞送書信的人。信使牌相當於現代郵遞員的工作證,是驛卒出行的必備。
■封泥
該封泥長、寬各約2厘米,厚約0.3厘米。封泥是一種官印按於泥上作為實物和木製牘函封緘的憑證,以防外人拆開偷看。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迹——蓋有古代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由於原印是陰文,蓋在泥上便是陽文。
■通關文牒
此文牒長約62厘米、寬約48厘米,為清康熙時期官府頒發給商人的通關文書。通關文牒是官府頒發的、商人通過關卡時所需的官方文書,為研究商人的活動範圍、驛道的設置和管理、商品流通路線提供了重要依據。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