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你上大學之後,變成了這個樣子
剛上大學一個學期,放寒假的時候約了高中的朋友們一起玩,見了面才發現,大家都已經大變樣了。
女孩子的改變尤其明顯,
髮型變了…
著裝風格變了…
開始學會化妝了…
穿的鞋子也不再千篇一律是球鞋了…
不僅是外表上的改變,
很多女孩子從原本的青澀,到現在可以在鏡頭前張揚地展示自己…
原本說大學不會談戀愛的女孩子,可能剛上大學就找了男朋友…
原本的白蓮花,現在已經會開小黃車了…
男生的改變也不少。
把頭髮留長做個髮型,把鬍子蓄蓄長點年紀。
學會了抽煙喝酒深夜打牌,學會了翹課夜歸早上賴床。
我不禁想問,現在這才是你們想要的自己嗎?
如果我們在去到超市之前就知道自己要買什麼,那要買的這些東西就是自己【需要】的;
可如果是在看見了某樣商品之後才萌生了購買的慾望,那這件東西就是自己【想要】】的。
為什麼有時候在淘寶買東西總是停不了手?
因為你還沒明白自己所需,就看到了新的所想。
明白自己所需再去購買,這時候主導權在自己手裡;看見了一件東西後立刻萌生了「想要」的念頭,這時候主導權在東西手裡。
所以我不禁想要問問把自己打扮成全新的模樣的你
這究竟是不是你喜歡的模樣?
或者說,這是你的模樣,還是環境塑造的你的模樣?
如果你是按照自己所「需」改變自己,那你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主動求變必然有條理,有風格;
可如果在自己弄明白自己之前,盲目根據外界提供給你的「選項」去做改變,那毫無疑問你是被動的,不自主的。
我之所以這麼問,基於兩種自我改變的心態:
第一種是:我一直覺得是未成年的環境束縛了我,讓我只能中規中矩。
第二種是:過了18歲怎麼也要改變一點嘛,別人不是都這樣做嗎?那我也要緊跟群眾的步伐啊。
第一種人,明白自己的所需,明白應該怎樣塑造自我的形象。
所以成年了上了大學,終於可以對自身做出點改變。這樣做出的改變,是青春的個性,真摯純粹。
可是這些改變也不全是成年了才能做的啊…
如果你早就想做個文青,大學前就可以攻讀名著經典;如果你想玩樂隊,高中就可以組建自己的團隊;如果你早就愛上了洛麗塔,一直都可以照著這個風格買衣服;如果你志在口才,高中也有辯論隊了;如果你早就想品嘗愛情的滋味,高中的校規還不是形同虛設嘛……
也沒必要把無法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的罪責推給環境。
你可以一直是自己喜歡的樣子,成年後再加以潤色,雕琢細節。所以,不必把成年二字看得這樣重。
第二種人,難免會把自己變得不倫不類,讓人感到陌生,或者與自己本來的氣質不搭調。顯得勉強。
你也明白,抽煙醉酒本不是成年人都應該會的東西,濃妝眼線也不是每個姑娘都適合的……
自己還沒形成穩定的個人風格,就去往自己身上貼標籤,你覺得這是彰顯個性,我卻覺得你在自我糟蹋。
你以為你的改變很主動,我卻覺得這不過是群體的被動導致的錯覺。
因為大家都變了,所以你慌了,你也「選擇」變,但其實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看清自己。
成年人擁有的比少年更多的權利不在於怎麼改變自己,而在於用了更清醒地看清自己的能力。
再提到前面所講的「所需」與「所想」的問題:
人之所想,必定大於人之所需。
就好比你只需要一位太太即可安樂一生,偏要多找幾個小三幫你解決生理問題。
在自己外形的塑造上,你若是心裡每個準兒就跟著別人去做出改變,很容易在選項中迷失。
因為人不可能一人千面,總得有一個鮮明的個人風格,不能把自己的臉肆意塗抹。有時候你看似自主的選擇實則忙亂不加思考。
啊很簡單啦就是你明明是個氣質淡雅的女孩子,塗裸色的口紅就很美,卻偏偏要在自己嘴上試遍七彩,你看著很有本事啦很個性啦,實際上不過是看到別的女生塗了什麼顏色好看你也弄來瞎塗,把自己原本的氣質也給破壞掉了。
當然你可能會說,我在確定個人風格之前多試幾次怎麼了?
然而我說的這個改變不是在嘗試的層面上,實在確然的層面上,你明白我的意思。
你也可能會說,如果我的個性,就是百變呢?
那很好,我為你鼓掌,但你請你百變得毅然決然一點,百變得捨我其誰一點,百變得肆意浪漫一點。
不要怯怯的,那會毀了你所有的面具。
事實上我知道還會有些晦澀的原因,比如是因為想要融入集體,或是想要吸引自己愛慕的人的注意,才會想要煥然自己的面貌。
可是~
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子,總有融不進的集體,融入靠的是共同語言或者實力,你連自己真實的樣子都還沒想明白,單靠強扭的瓜就試圖融入,那這集體也太差勁了……
再說,喜歡你的人不管你幹什麼都覺得你可愛;不喜歡你的人你做什麼都是徒勞。知乎多看點情感貼,覺悟自然就提高了【汗顏】…(這句一定要下劃線並加粗嗯!)
希望每一個你,都是自己所愛的模樣。
至少不要讓別人一眼就看穿你的被動…
say something 老實:
看了文章不點贊不留言,就好比偷看姑娘洗澡。你把人身體看光光了起碼也要送上名帖誇一句身材真好吧?!
TAG: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