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浙貝母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浙貝母

浙貝母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乾燥鱗莖。

相關名

大貝、大貝母、浙貝、浙貝母、珠貝、元寶貝、板貝、象貝、象貝母、象山貝母

產地

主產於浙江寧波地區。江蘇、安徽、 湖南亦產。多系栽培。

採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時採挖,洗凈。大小分開,大者除去芯芽,習稱「大貝」;小者不去芯芽,習稱「珠貝」。分別撞擦,除去外皮,拌以鍛過的貝殼粉,吸去擦出的漿汁,乾燥;或取鱗莖,大小分開,洗凈,除去芯芽,趁鮮切成厚片,洗凈,乾燥,習稱「浙貝片」。

性狀鑒別

大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徑2~3.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內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形,高1~1.5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略似腎形,互相抱合,內有小鱗葉2~3枚和干縮的殘莖。

浙貝片 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切成的片。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1~2cm,邊緣表面淡黃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麵粉白色,富粉性。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肺、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入肺、心經,為清熱開泄之品。 功似川貝母而長於清泄熱邪、開郁散結,多用於痰熱、風熱咳嗽及瘰癧瘡腫等。

功效

清熱化痰,散結消腫。

主治病證

(1)肺熱咳喘,風熱咳嗽。

(2)瘰癧,瘡腫,乳癰,肺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故風寒或寒痰咳嗽忌服,脾胃虛寒者慎服。反烏頭,不宜與附子、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同用。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傷寒論》中的針灸應用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