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藝術博物館新展飽受爭議——「脫歐」對英國藝術界影響繼續
莫奈、雷諾阿、德加……這些印象派的先驅,早已成為舉世聞名的法國畫家。19世紀印象派的崛起,不僅僅宣示了現代主義繪畫的到來,更在20世紀後掀起了全世界畫家們狂濤怒卷、自我抒發的新時代。印象派大師的作品不僅讓眾多博物館趨之如鶩,在各種拍賣會上屢創天價,也被印在了數以百萬計的沙發靠墊或馬克杯上。
儘管這種「半抽象化」的藝術趨勢與法國在19世紀末的新思潮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1876年到1884年間印象派展覽熱潮之前,一些最重要的法國印象派畫家曾為躲避戰亂而逃離了歐洲大陸。這也成為了英國泰特藝術博物館最新展覽「倫敦的印象派——逃亡的法國藝術家」(Impressionists in London, French Artists in Exile)標題的來源。
泰特的這一重磅展覽,展出了1870至1871年普法戰爭期間流亡英國的法國印象派藝術家,包括了莫奈、皮薩羅、詹姆斯·提索特、阿爾弗雷德·西斯萊等人的作品近百幅。流亡至倫敦的印象派畫家們,著眼於對英國文化、社會和生活的敏銳觀察——這和巴黎的咖啡館文化完全不同。他們暫時放棄了對日常生活場景和普通人形象的刻畫,而傾向於描繪更為知名的對象,這有助於他們獲得更高的收入以度過戰亂帶來的危機。
「巴黎並不是當時唯一的藝術中心」,策展人卡羅琳·柯布-帕森斯(Caroline Corbeau-Parsons)這樣說道。由於長達一年的普法戰爭讓法國遭到嚴重的破壞,很多法國藝術家暫時逃到英國,「當這些藝術家到了倫敦之後,才發現這裡的文化與他們預料的完全不同」。
詹姆斯·迪索,《船上舞會》,1874年
泰特舉辦此展的目的,似乎是有意改變人們關於「現代藝術始於巴黎」的印象。他們甚至認為,是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霧霾給了莫奈和他的同代藝術家以啟發,而不是巴黎街道的昏暗燈光。同時,據多家外媒猜測,展覽的目的還不僅僅於此:英國脫歐以後,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關係日趨緊張。而展覽似乎要告訴觀眾和世人,英國實際上早在19世紀就有了接收難民的傳統。然而,這種牽強的理由顯然無法讓媒體和批評家們買賬,加上展品的選擇和布置也不盡如人意,於是展覽自開幕的那天起,就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評。值得關注的是,批評甚至大多來自英國本土。
英國《獨立報》使用了「這個展覽就是騙人的」這樣強烈的字眼作為評論的標題;倫敦本地的《旗幟晚報》則認為,此展「不僅僅是不準確的,而且是不誠實的,它只關心了那些十分賣座的印象派畫家,卻沒有把普法戰爭期間在倫敦發生的藝術故事說清楚」。連一向態度溫和的《衛報》,也形容這次展覽為「印象派展覽中最糟糕的一個」。此外,幾乎所有媒體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英國脫歐對本次展覽的負面影響,看來英國藝術界受脫歐事件的影響仍在繼續。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