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觀點)「星球大戰司令部」是怎樣煉成的?

(觀點)「星球大戰司令部」是怎樣煉成的?

原標題:(觀點)「星球大戰司令部」是怎樣煉成的?


日前,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軍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將於2018年接收一個獨一無二的全自動化指揮所,綽號更是被稱為「星球大戰司令部」。為提高信息化戰爭條件下軍隊的作戰能力和作戰效果,作為作戰體系核心要素和「神經中樞」的自動化指揮系統一直備受關注,加速研發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也因此成為美俄等軍事強國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近年來,俄羅斯先後研製和列裝了多種型號的自動化指揮系統,以貝加爾、棱堡和多面手等為代表的系統更是名揚天下。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俄軍就曾在敘利亞戰場上使用洋槐自行火炮群、6台平台-M地面作戰機器人和4台阿爾戈機器人順利完成對極端組織的作戰任務,其背後的「作戰大腦」就是俄軍的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預計新型自動化指揮所列裝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後,將進一步提升該部隊的快速反應與體系作戰實力,「星球大戰司令部」更將成為T-14阿瑪塔等俄軍先進裝備的作戰「神經中樞」。


為何又是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


2017年年初,俄軍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司令部就已經開始為裝備這套最新型自動化指揮系統做準備。「星球大戰司令部」的個別組成部分也在9月份舉行的「西方-2017」俄白聯合演習中得到了一定檢驗。可是,如此先進的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何又是最先列裝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呢?


俄軍之所以選擇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作為「星球大戰司令部」的試點部署單位,一方面原因是該軍正在列裝俄軍目前最先進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庫爾幹人和迴旋鏢步兵戰車以及聯盟自行火炮。為充分統一這些新型裝備的信息作戰要素,徹底激發其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作戰潛能,有必要為它們專門配備一台更為先進的「作戰大腦」。

另一方面,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是蘇俄中具有光榮傳統的精銳部隊。早在衛國戰爭時期就先後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解放烏克蘭和波蘭、攻克柏林等著名戰役,1944年獲得「近衛」稱號,其戰鬥經歷早已成為蘇軍的傳奇。二戰結束後,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隸屬蘇軍西方戰役集團,蘇聯解體後於1999年被裁撤。作為該集團軍的主力,曾獲得「近衛坎捷米羅夫卡」光榮稱號的近衛第4坦克師長期部署在莫斯科近郊,承擔著衛戍京畿和對外軍事交流的任務,即便是在蘇聯解體後的俄軍建設發展低迷期,該師仍是俄軍中少有的能隨時出動的常備部隊。



俄羅斯國家指揮中心超級震撼


2008年俄軍「新面貌」改革中,近衛第4坦克師一度被縮編為近衛獨立第4坦克旅,但隨後於2014年重新恢復師級編製,裝備有T-80U坦克、BMP-3步兵戰車等主力裝備,具有極強的獨立攻防能力,是俄陸軍裝甲部隊中的「鐵拳頭」。2014年11月13日,俄軍以西部軍區所屬第20近衛諸兵種集團軍部隊為基礎,包括第2近衛塔曼摩步師、第4近衛堪傑米洛夫坦克師、第27塞瓦斯托波爾摩步旅、第6獨立坦克旅等精銳部隊,重新組建了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進而成為衛戍莫斯科的「御林軍」。


由此可見,「星球大戰司令部」列裝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有著重要的軍事戰略考量。俄羅斯西部軍區轄區是俄政治、經濟、工業、科技、文化中心,集中了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多個重要城市,且與北約成員國接壤。「新面貌」改革後,莫斯科周邊地區甚至出現了「防禦黑洞」。同時,現代陸軍的「坦克旅」和「摩步旅」也備受俄軍詬病,在此基礎上重建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及下屬作戰部隊,是俄羅斯不得不做出的戰略選擇。

俄軍持續發力自動化指揮系統


近年來,俄羅斯周邊安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俄軍長期沿襲蘇軍大規模機械化作戰樣式,已經在車臣戰爭和喬治亞衝突中頻現劣勢。在戰鬥過程中,俄軍依然沿用逐級指揮、定期彙報等指揮體制,遲滯了俄軍的戰場行動,甚至頻頻貽誤戰機,造成重大損失。現代戰爭是綜合運用軍事、政治、信息等多種手段進行體系化對抗的多維戰爭,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如何快速反應、高效決策,成為俄軍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後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所屬的海軍陸戰隊展示了剛剛裝備的平台-M機器人


同時,「新面貌」改革完成後,俄軍確立了軍政、軍令二元分立的領導指揮新框架。在這一框架下,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各司其職,國防部專職行政管理與聯勤保障,總參謀部聚焦作戰指揮。但二者缺少戰略級的一體化指揮機構,在數次演習中俄軍發現其聯合作戰和信息化指揮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對此,俄軍目前已經成立了國防指揮中心,在戰略層面形成了高效統一的新型指揮平台,標誌著俄軍在探索各軍兵種聯合作戰指揮上邁出重要一步。

歷史上,俄軍的指揮自動化建設經歷了20世紀50-60年代的基礎性研究與初步建設階段、70年代的深入發展階段、80年代的實際應用階段以及蘇聯解體後的改進完善階段。目前,俄軍的指揮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戰略級和戰役/戰術級兩個層次。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俄軍就開始在集團軍和方面軍司令部建立戰役級自動化指揮系統。早在2010年,俄國防部就計劃將指揮與控制系統轉換到「網路中心戰原則」上,並通過積極引入新的通訊和自動化指揮體系來實現這個目標。俄軍目前已經開始在伊爾-476飛機的基礎上,為各軍區和艦隊司令建造空中指揮所,可大幅提高俄軍指揮和作戰效率、增強各部隊協調能力的第五代自動化指揮系統也早已開始列裝俄軍戰略導彈部隊。



俄羅斯「阿爾戈」輪式戰鬥機器人已經參加了敘利亞的戰鬥


「星球大戰司令部」的出現,標誌著俄軍作戰思想的再次升級。「星球大戰司令部」里安裝了幾個自動化指揮系統,既包含有固定型號,也有攜帶型型號,可實時接收並處理作戰行動信息。通過系統配備的屏幕,新的自動化指揮系統將把集團軍的責任防區變成統一的信息空間,各級指揮員都能依靠該系統實時掌握戰場態勢,不僅可以了解每個作戰單位所屬車輛狀況、彈藥儲存和其他物資器材等方面的數據,還可通過高速通信頻道源源不斷接收來自國防指揮中心和其他司令部發來的信息。難怪這套系統被稱為「星球大戰司令部」!

不可小覷的「星球大戰」實力


2015年12月,敘利亞拉塔基亞省,745.5高地。「伊斯蘭國」極端分子佔領該高地後,居高固守,敘政府軍久攻不克。對此,2015年9月底才開赴敘利亞開展反恐作戰行動的俄軍,決定整建制使用戰鬥機器人進行攻堅。此次俄軍派出的機甲戰士包括6台平台-M履帶式戰鬥機器人、4台「阿爾戈」輪式戰鬥機器人、1個洋槐自行火炮群、數架無人機和1套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


戰鬥開始前,俄軍已經將戰鬥機器人、無人機、自行火炮均與仙女座-D系統連接,並通過該系統直接接受來自莫斯科的俄國防指揮中心的指控。在俄羅斯國防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無人機和戰鬥機器人集群不間斷回傳745.5高地的戰場態勢,各類戰場數據自動匯聚並融合呈現。據此,俄軍指揮官統觀全局,開始了作戰方案的實施。在現場操作員的「遙控指揮」下,戰鬥機器人開始向著極端分子陣地發起衝鋒,抵近火力偵察後,這些「機甲戰士」開始使用7.62毫米機槍和榴彈發射器攻擊躲在掩體後的可疑目標。在俄軍國防指揮中心內,通過戰鬥機器人回傳的信息,俄軍指揮官進一步鎖定敵軍火力點的精確位置,坐標被實時傳送至洋槐自行火炮群,隨著火炮的精準射擊,一個個極端分子的火力點被「連根拔掉」。



搭載「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的俄軍指揮中樞


事實上,俄軍在此次戰鬥中「小試牛刀」般的「星球大戰」作戰實力,正是俄軍近年來數字化戰場和數字化司令部建設的成果體現。對俄軍而言,坦克集團軍同樣也是一種全新的組織結構,同樣需要考慮到新型任務需要和信息能力的發展,依託「星球大戰司令部」為其打造一個現代化司令部是大勢所趨。下一步,列裝了基於阿瑪塔底盤製造的新技術裝備,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將有希望實現自上而下的信息化作戰實力,為打贏未來網路中心戰做好充分準備。


除仙女座-D輕型自動化指揮系統外,俄軍還於2014年12月正式運行國防指揮中心,已先後在數次軍事行動和演習活動中發揮了突出的信息化指揮和監控作用,是俄「新面貌」改革後構建一體化信息作戰聯合指揮體制的重要標誌。尤其是在俄軍出兵打擊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軍事行動中,國防指揮中心作為高級指揮中樞在彙集分析戰場動態上發揮支撐作用,作為實體化指揮機構成為作戰指揮司令部,作為新型信息化指揮中心成為俄高級領導人決策的重要參考,目前已成為俄軍當之無愧的信息化聯合一體作戰「大腦」。


當下,俄羅斯面臨較大戰略壓力,依託「星球大戰司令部」等新型自動化指揮系統構建新的國防指揮體制,有效應對多樣化安全威脅,是俄羅斯必然做出的戰略抉擇。


本文經《軍事文摘》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彭振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環球軍事 的精彩文章:

(聽歷史)抗戰時期血灑長空的中國空軍四大天王

TAG:新環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