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張說道兒之論交友之道

老張說道兒之論交友之道

什麼是朋友?

《易經》兌卦的象辭說:「君子以朋友講習。」 孔穎達疏:「同門(謂同師受業者)曰朋,同志(謂心趣與志向相同者)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朋友就是由同一個老師教授的同學,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人生活在世間,不能沒有朋友。《禮記·學記》中說: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朋友原是指在學習方面的學友;後則泛指或有同一愛好情趣的、或有共同利益的、或對自己諸多方面有所幫助的人,交誼深厚的人。

擇友標準

人人都有自己的擇友標準,然個人愛憎有異,處境不同,擇友標準也不一樣。如果說要選擇好朋友的話,也有共同的標準,諸如仁德、誠信、善良、博學、才慧、同好等等。以此為標準,可能是大家都樂意贊同的。

合志同方,忠信共難

那麼就先來談談選擇好朋友的標準,好朋友又稱善友、摯友、至友(最親密的朋友)等等。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說「合志如同方(同一志向,共一法則),共其憂而任其難(憂患與困難共同擔當),行忠信而不相疑,迷隱遠而不相舍(迷於幽棲深遠之處,而不相捨棄),曰至友者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同一志向,共一法則的朋友,遇有憂患與困難共同來擔當。何謂忠信?《禮記正義》曰:「忠者內盡於心也,信者外不欺於物也。內盡於心,故與物無怨;外不欺物,故與物相諧也。」由於所行忠信,所以互相信任,和諧相處而不疑。即使朋友情鍾幽棲於深遠之地,杳無音信,心照神交,亦從不相舍。這樣相交的朋友,就是最親密的朋友。

孔子交友觀三益與三損

好友三益

孔子提出交友的三益和三損時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意思是說: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守信的人交朋友,與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處的。

一.什麼是正直?《韓詩外傳》說:「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自己之安適,而縱恣快意),不為危激行(不因為遇到危險,就有過激言行)。」這是對正直很好的解釋。這種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言;對友人的缺點錯誤,直言規勸,而不包庇縱容。

二.什麼是諒?即誠信可靠,能寬容他人。《莊子·天下》對寬容解釋說「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就是說對待別人能夠寬容,自己知足守分,從不苛刻於人。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要省察一下,對待朋友是否做到了忠信?做到了,就能安心;未能做到,就一定設法盡心做到。這樣做人就能做到德高而不孤,忠厚而無私。正如古詩所說:「草木有情皆長養,乾坤無地不包容。」

三.何謂多聞?就是經多見廣、知識淵博的人。朱子疏為:「友多聞,則進於明。」,就是說多聞能夠達到賢明,就能夠有見識。現代科學昌明,多聞也不見得面面俱到,有一個或幾個方面博學多識,也不簡單。當然朋友之間各有所長,可以相互切磋,彼此借鑒。也可以互為師友,相與助益。

壞友三損

孔子說:「友便辟(讀篇譬),友善柔,友便佞(讀篇佞),損矣。」意思是說:與諂媚邪曲邀寵,心無誠實之人,喜走歪門邪道的人交朋友;與表面溫柔和順,阿諛奉承,實乃內心邪辟,另有他圖的人交朋友;與習貫以巧言善辯,而胸無實學,諂諛欺誑,用此手段以取得他人之信任的人交朋友,是有損害的。

壞友相聚如烏合之眾,這些人為了共同的邪僻嗜好,只謀取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而不惜犧牲他人或群眾的利益。他們之間稱謂「朋友」,實際上是「鄉黨」或「朋黨」關係。如《晉書·郄詵傳》所形容的:「動則爭競,爭競則朋黨,朋黨則誣罔(誣陷毀謗),誣罔則臧否(善惡)失實,真偽相冒(假充),主聽用惑,奸之所會也。」他們類似近、今代所謂黑社會內外間的關係,或相似於江湖義氣上關係,這些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朋友。

志同則進,誌異則退

總之,作為朋友即是志同道合。如彼此在學術上都取得了成就,彼此都很快樂;如遇有地位卑下的,也不厭棄他。朋友有了缺點或異見,亦能包容。對朋友應心存正直,不是相互包庇縱容。朋友間,一方遇到了災厄、困難,一方會挺身而出,不惜代價援手相救。一方有不足,一方有優長,則切磋互補,共同進步。朋友間即使長久未能見面,聽到有流言蜚語來詆毀朋友,亦絕不會輕信。因為朋友作人,其行必然本於方正,存守道義。朋友間,若志向相同就能一起前進;若志向相乖違,不如退而避之。

傳統的交友觀告知我們,擇友應擇善朋益友,遠離惡人邪黨。在擇友方面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以德擇友不憑仗權勢

萬章問孟子:「如何交友?」孟子說:「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古代對親戚之統稱)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意謂交友不依仗年長,不依仗富貴,不依仗親戚,而接交朋友。交友是以德交,不是為了依仗權勢而交友。

平等相待不諂不瀆

《易經·繫辭下》說:「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意謂地位低的人與地位高的人結交,不諂媚奉承;地位高的人與地位低的人結交,亦不褻瀆輕慢。「交友之旨無他,彼有善長於我,則我效之;我有善長於彼,則我效之。」

淡泊相交,貴在真情

《禮記·表記》說:「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孔穎達疏:「君子相接不用虛言,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接者交往也。君子之交就如水一樣淡泊無欲;小人之交猶如甜酒一樣唯利是圖。君子以德交,誠樸敦厚故相合,小人以利相親,故不會長久。盜言者讒言也,謂險盜之人,其言甚甜美,屢進亂言,混淆視聽,故使人信之不疑。

俗語說: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君子之交看似平淡,只有在最需要對方救助時,才能見到真情。《史記·汲鄭列傳贊》說:「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即此意也。明·王肯堂在《交友》中說:「友也者,為貧之財,為弱之力,為病之葯焉。」是說在貧困時,朋友就是財寶;在孤弱時,朋友就是強力;在卧病時,朋友就是藥石。只有在危難時,朋友就是拔刀相助的人。

傳統交友觀的現代意義

綜上所述古代傳統文化的交友觀,對我們現在仍有積極的意義,應當進一步發展、繼承、借鑒。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朋友的含義,也從古代同學這一概念有所發展變化;同一志向的人,同一愛好的可以稱為朋友,如戰友、書友、道友、佛友、票友、拳友、舞友、棋友等。

所謂朋友,也有好壞、親疏,如好友、壞友,善友、惡友,密友、面友(面和心異);也有令人起敬的,人生不可或缺的朋友,如畏友、諍友等;也有誘人入於歧途的或令人墮落的朋友,如酒肉友、賭博友、幫夥友、淫佚友等。

我們應選擇對己有助益的善友,遠離對己有損害的惡友。我們不能把朋友庸俗化,甚至連只見過一面或幾面的人,也稱為朋友,把朋友當成為熟人的別稱。我們也不能把朋友,看成是能包庇缺點、錯誤或者罪行的朋黨夥友。實際上朋友是很純潔的概念,既不是把熟人說成朋友,也不是指結義拜把的兄弟,而是有著共同的崇高理想志向,有著共同的志趣愛好;能夠相互學習切磋,能夠彼此契合。同心同德,肝膽相照。困厄、危難時,能夠無私援助,於人生旅途中,一起攜手前進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說道兒 的精彩文章:

TAG:老張說道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