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玉湯、黃地牛肉湯、黃杞羊肉湯

金玉湯、黃地牛肉湯、黃杞羊肉湯

點擊「陝西中醫」 可以訂閱哦!

01

金玉湯

配料:豬排1斤,金石斛5克,玉竹5克

做法:

1、將豬排洗凈,與金石斛,玉竹一同入鍋

2、加水適量,現武火煮沸,再加入調料包

3、換文火燉煮,至湯濃肉爛,即可服飲

功效:滋陰清熱,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潤肺益腎。

適應症:適應於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喑不明,糖尿病患者,長期便秘者及老年人體虛,津液不足等症。

組方意義:方中石斛味甘,性微寒,有生津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之效。國際藥用植物界稱其為「葯界大熊貓」,被民間稱作「救命仙草」。現代臨床研究表明,鐵皮石斛不僅可以增強胰島素活性,同時能顯著降低血糖指標,改善糖尿病人口乾,乏力等癥狀;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另外,玉竹氣微,味甘,入肺,胃經,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其中所含的維生素A,可改善皮膚乾裂、粗糙等癥狀,使肌膚柔軟潤滑,達到美容護膚的作用。

豬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配以石斛和玉竹為湯,不僅可以增強人體精、氣、神,而且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調節血糖,血脂,對於「亞健康」人群及「電腦族」的視疲勞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02

黃地牛肉湯

配料:黃精5克,生地黃5克,生山楂5克,牛肉300克。

做法:

1、選鮮嫩牛肉,洗凈,切塊,與黃精、生地黃、生山楂一起入鍋

2、加水適量,武火煮沸

3、文火再煨1~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補血,強筋健骨。

適應人群:適用於脾胃虛弱,慢性疲勞綜合征,冠心病,高脂血症,貧血、骨質疏鬆症等。

組方意義:黃精甘平無毒,歸肺、脾、腎經,具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精富含天門冬氨酸、毛地黃糖甙、蒽醌類化合物、粘液質、糖類、煙酸、鋅、銅、鐵等,能壯筋骨、補精氣、治脾胃虛弱、降低血糖、抗疲勞、抗氧化、抗衰老。生地黃性涼味甘苦,具清熱生津、滋陰養血之效。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鮮地黃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乾地黃中有15種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還富含鐵、鋅、錳、鉻等20多種微量元素,有保護心臟、調節血糖、止血、鎮靜、抗炎、抗過敏的功效。生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葯食兩用,能消積食、散瘀血、驅滌蟲,用於治療癥瘕痰飲、痞滿、瀉痢腸風、疝氣疼痛、高血脂症等。

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和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將牛肉與上述諸葯燉服,其健脾益氣,養血補血,強筋健骨等功效更佳。

03

黃杞羊肉湯

配料:黃芪3g,枸杞3g,羊肉500g

做法:

1、將以上料洗凈,一同入鍋,加水適量

2、武火煮開,加入調料包

3、文火燉煮至湯濃肉爛,方可食用

功效:補益中氣,滋補肝腎,益精養血,明目消翳。

適合人群:適用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氣管炎、哮喘、貧血、肝功能異常、胃炎、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疾病。

組方意義:黃芪性溫味甘,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自汗、盜汗、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多種作用。

枸杞又名天精,為補益肝腎之常用藥,《本草通玄》言:「枸杞,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已」,其性甘味平,主治腎虛骨痿,久不生育,鬚髮早白,血虛萎黃,目暗不明,內熱消渴等病證。其中富含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對於緩解血壓,降血糖、血脂等代謝異常所致疾病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羊肉,甘、溫、無毒,入脾、腎經,具有補體虛,祛寒冷,溫補氣血,益腎氣,補形衰,開胃健脾的作用。它既能御風寒,又可強體魄,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病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症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以上三味合用補益作用更強,分別從人體先後天之本脾腎入手,溫補而不燥烈,為秋、冬補益之佳肴。

(稿件來源:陝西省中醫醫院)

本期統籌:孔 群

本期編審:趙 文

本期編輯:王雙培

陝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

本文是「陝西中醫」第358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陝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