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德國的軍事實力到底多強大?它憑什麼挑戰整個歐洲
這篇文章咱們來說說二戰前德國的軍事力量。
大家都知道,德國在一戰中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的制衡,德國的軍事力量是受到限制的。
從一戰戰敗簽訂《凡爾賽和約》一直到1933年,德國的軍事一直受限,沒有得到任何發展。
但從1933年開始,德國國內的軍事力量突破制衡,這一年大家都知道,希特勒從德國工人黨黨首搖身一變成為了德國總理。
此時離他公開廢除《凡爾賽和約》還有兩年,但事實上,在他上台成為德國總理後,立馬就秘密地在德國實施了補充軍隊人數和建立軍事技術裝備的計劃。
在希特勒的眼中,德國要想再次站立起來,那麼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武裝,甚至他想的不止是讓德國站起來,而是讓德國稱霸整個歐洲,或者是整個世界。
從1933到1934年,德國重組軍事力量的步伐走的非常快,直到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正式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並宣布實行義務兵役制,制定了打造36個陸軍師的計劃。
德國陸軍
德國的國防軍是德國陸軍的核心力量,從1935年至1939年,德國國防陸軍已經從原本的7個步兵師跟3個騎兵師增加至39個步兵師、3個山地步兵師、5個坦克師、4個輕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
總計為52個常備師,這52個師是德國至1940年之前的精銳師,大家都知道,德國的國防軍一直以來都是以高素質、戰鬥力最強悍而著稱。此時的德國陸軍從戰鬥素質到裝備已經超越了英法陸軍,個中差距在後來的戰場上也得到了體現。
當然,希特勒為了之後的戰爭,在52個國防師組建完成之後,在後續還組建了46個師,不過這46師由於補充人員的困難性,不得不把德國一些低齡人員充入部隊,所以這46個師跟之前的52師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德國海軍
在海軍方面,由於德國在1935年跟英國簽訂了《英德協定》,根據協定內容,德國艦隊的總噸位不得高於英國艦隊總噸位的35%。
德國為了擺脫《凡爾賽和約》的制衡,從而接受了英國提出的這一要求。
所以德國的陸軍得到高速的發展,但海軍卻發展緩慢,這在後來成為了一個致命的弊端。
當然,除了《英德協定》對德國海軍的制衡,1935年的德國正在傾全國之力打造陸軍跟空軍,此後在1938年的夏季又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構建齊格菲防線,所以根本沒有力量去打造一支強悍的海軍。
從1935年到1939年,德國的海軍力量如下:
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艦3艘、重型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6艘、驅逐艦22艘、雷擊艦20艘、掃雷艦2艘、作戰艦艇35艘、遠洋潛艇22艘、魚雷艦艇17艘。
以上數據截止為1939年9月1日,此外在建中的重巡洋艦為2艘、戰列艦2艘,潛水艦隊為每月3艘。
在二戰爆發之後,希特勒原本構造了大批量建造大型艦艇的計劃,但如我們所知道的那般,隨著戰爭越來越激烈,德國供應跟不上消耗,這一計劃也就隨之流產了。
德國空軍
如果德國是資源投入而造成的贏弱,那麼德國的空軍則是在投入大量資源下,依舊未能夠擺脫與英美之間的巨大差距。
德國的空軍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當時是少有擁有完整空軍部隊的國家之一,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根據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德國空軍被解散,並且此後禁止德國生產並擁有用于軍事目的的飛機。
也就是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935年德國廢除《凡爾賽和約》之前,德國的空軍都屬於空白狀態。
對於1935年的德國來講,他們太清楚空軍在現代軍事中所佔據的地位了,從而在宣布《凡爾賽和約》之後,德國除了把國內的資源投入到陸軍身上,還把大量的資源轉移給了空軍。
事實上,在1935年之前,德國已經在秘密進行飛行員訓練,他們把一戰中的空軍部隊老兵重新召集了起來,用於訓練年輕的飛行員教官。
德國為打造空軍部隊付出了很多,除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還把德國國內的所有飛機製造企業全部收歸德國政府管制,從1933年到1935年,德國做好了打造空軍的一切準備。
在1935年廢除了《凡爾賽和約》後,德國開始大量修建機場,並加大了對空軍部的資源投入。
希特勒的原本計劃是在1942年之前,生產出一千架單座殲擊機、一千架轟炸機以及一千架俯衝轟炸機,但由於二戰提前到來,這一計劃也就隨之流產了。
但在1939年,德國的空軍已經非常強大了,此時的德國擁有2500架飛機,擁有5個航空兵師和1個傘兵師,並且飛機的質量僅次與英國。
但是,德國的空軍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短板,那就是飛行員的供應跟不上消耗,特別是在非本土作戰的環境中,飛行員的消耗對於德國來講是致命的傷害。
【本文資料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料簡編》、《德國戰車在前進》等》
※二戰30萬納粹戰犯都去哪裡了?此國憑藉販賣護照,大發橫財!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