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世界身心健康的人只佔3%,有你嗎?

全世界身心健康的人只佔3%,有你嗎?

當今人們的身心不健康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物質條件相當不錯。

雖然人們常認為「現在創新能力不足,經濟發展不快」,諸如此類有許多想法,但跟19世紀、20世紀比起來,生活水平確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然而儘管如此,與此極不協調的是,人們的內心卻日益蒼白、貧瘠,所以在這樣的時代中,大家對精神領域的渴求,其實遠遠超過物質所能帶來的滿足。

打個比方說,如果你給一個人10萬塊乃至100萬,他不珍惜的話,很快就會揮霍一空,但你若從思想上給他傳授一個非常有用的知識,那麼在他的有生之年,這個誰也搶不走、盜不走,永遠都能帶來無邊的利益。

如今大城市裡的人,很喜歡一味地從外境上尋找快樂,往往忽略了內心的寧靜、滿足,究其原因,這也是源於教育所致。

從我們上學開始,老師就總是強調賺錢,家長也只重視考試分數,從小就培養我們追名逐利、自私自利,在這樣的氛圍中,每個人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所以,有時候通過觀察自身的苦樂,及身邊各行各業人士的狀況,有些道理也不難明白。

現今21世紀,跟二十年前相比,衣食住行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可在各種壓力的強勢侵襲下,大多數人都處於「過勞」狀態。

據2009年《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白皮書》披露,北京、上海等十餘個大城市裡,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近60%,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不到3%。

而且調查顯示,白領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買房供房、父母健康、孩子教育、情感婚姻。這就像四座大山一樣,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感受不到任何的自在、安樂。

前不久在我家鄉,有一群六年級的小學生畢業時,他們興奮地說:「我們再也不用排隊了,可以到更高的學校去了。」

我開玩笑道:「你們越上去的時候,越會覺得前面的壓力大。」

確實,在座的諸位成年人,現在雖然不用讀書、不用排隊了,可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你們所感受的痛苦比排隊還要大。

2010年3月,《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對中國公務員群體和城市白領人群,展開了一項健康調查。調查表明,超過88%的人認為自己處在或接近「過勞」狀態,而且精神壓抑、特別煩躁,缺乏快樂感和滿足感。

儘管人們都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最有意義、令人快樂,但是真正去觀察時,實際上他們一個個苦不堪言,疲憊不堪。

所以,現在城市裡的人,大多數身心都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一是因為勞累過度,二是慾望強盛,三是生活沒有規律。

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今精神類疾病患者越來越多,據統計,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患精神疾病,而且中國每年因精神問題自殺者高達20萬人,這個數據真的相當可怕!

樹立信仰的必要性

若要治療這些心理疾病,最關鍵的就是要有一種信仰。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擁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精神壓力較低,社交關係活躍,飲食習慣健康,因而身心比較健康;反之則有損健康。

心理學家榮格(Carl G. Jung , 1875-1961)也認為,現代人心理疾病的增多,與信仰的衰落有很大關係。

他在《尋求靈魂的現代人》一文中說:「在科學極其發達的當今時代,人類的思想極不健全,此時就需要一種宗教信仰。而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心理療法最為殊勝,包括坐禪、祈禱、誦經、念咒等修行方式,被認為對治療心理疾病有頗佳療效,並被採用、改造為心理療法。」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內容,著重是強調佛教可以息滅現代人的痛苦。如果沒有它,即使你擁有財富地位、事業成功,可是身體日益疲累不堪,心裡始終充滿苦惱、不滿足,那有再多的錢也沒用。

要知道,一個人如果有了信仰,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痛苦,心裡也有了皈依處和依靠處。

記得在2002年2月22日上午10點,美國前總統布希來過你們清華大學。當時我在廈門翻譯《釋迦牟尼佛廣傳》,打開電視時,恰好看到了這一幕。至今已經過了8年了,但他當時演講的很多內容,我仍然記憶猶新。

他在一段話中提到:「美國95%的人信上帝,我便是其中之一。信仰為我們指出一種道德的規範,這超越人們的法律,也號召我們承擔比物質利益更為崇高的使命。宗教自由,不僅不可怕,而且應當受到歡迎……」

他講的雖是信仰基督教,但不管基督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佛教也好,有信仰的人跟沒信仰的人相比,還是有信仰好。

倘若你有了信仰,今生的行為就會有種約束,否則,不知有後世的人,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誠如《涅槃經》所言:「不見後世,無惡不造。」

善惡有報的因果觀

在座從事科學的工作者,若能明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麼在創新科學技術時,就會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不然,一個人若時時刻刻為了自我,以此心態做任何一件事,這個後果都相當可怕。

現在為什麼有那麼多假冒偽劣產品?為什麼大多數食物含有毒素?為什麼許多醫院、學校都在為了錢而奔波?……就是因為人們不懂善惡因果。

在這種大環境下,很多人心理的不健康,實際上遠遠超過身體疾病。而要治癒他們的「心病」,唯一要依靠佛教的真理,用坐禪、念佛等方法來調節內心,除此之外,醫療技術是沒有用的。

因此,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科學家也好、教育家也好,要想對社會負責,就應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當然,「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的心態千差萬別,人生觀也不盡相同,但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要了知前世後世的存在,明白善惡有報的因果規律。

也許有人提出疑惑:「如果真是善惡有報,那我如今做了善事,為什麼還不現前善果?」這種觀點有失偏頗。

你做善事是「因」,得快樂是「果」,「因」和「果」之間一定要有時間的間隔。比方說,農民在春天種莊稼,到了秋天才會收割,不可能今天剛播種子,明天就豐收果實。

同樣,我們今生所造的惡業或善業,下一世、再下一世乃至許多世後才會成熟。而這些業正如佛陀在《百業經》中所言,既不會成熟於外境的山河大地,也不會中間無緣無故消亡,必定要成熟於自己的相續。

因此,一個人造了不論什麼業,百千萬劫也不會毀滅,最終一定會自作自受。

這樣的道理,是佛教的因果觀,也應該是我們的人生觀。每個人若能認識到這一點,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美好、更燦爛。

然而,如今的世間上,真正相信因果、一心為眾生的人,的的確確比較少。或許我這樣一說,大家就覺得太悲觀,但了解真相的人都明白,在光明輝煌的背後,現在還隱藏著許多黑暗的陰影。那麼這些陰影的根源是什麼?就是人們不相信因果。

敬摘錄 索達吉堪布清華大學演講

轉載於國際佛學網微信公眾號

佛教與科學|念力強大神奇的作用,不信可以試試!

開示|藏傳佛教的修行和學習(2)

開示|藏傳佛教的修行和學習(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