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對環境、水資源、區域海平面上升、農業、自然植被等產生影響,而且對人類健康也有著較大的影響:暑熱天氣的延長及高溫高濕天氣直接威脅著對地球升溫敏感的中緯度地區的人們;全球氣候變暖為許多病菌的繁殖、傳播提供了更好的溫床,會使許多傳染病由熱帶、亞熱帶向南北擴散,受威脅的人口將會增加,且流行時間將會延長。

極端高溫與死亡率相關

氣候變化對人類的直接影響是極端高溫產生的熱效應,兒童、老年人、體弱者及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受影響最大。炎熱的應激反應使體溫調節系統處於「超負荷」狀態,使原已受損的系統、組織、器官負荷增加,功能不濟,往往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持續高溫還會使人中暑,使患「空調病」、腸道病、心腦血管病的人數驟然增多,並會有老人、病患者因暑熱而死亡的情況發生。我國、非洲和美國的研究均表明,在大城市,每年因熱浪襲擊致死人數增加數千例。根據2020年和2050年的氣候變化預測,估計夏季的死亡率將會有較大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特別難以適應高溫。

通過對北京地區氣候與健康關係的研究發現,在15歲以上的人群中,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對氣溫變化敏感性也增加,並以65歲以上年齡組最明顯,其死亡與氣溫關係最密切。

蟲媒傳染病擴布加重

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另一嚴重影響,是導致某些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復甦。當前蟲媒傳染病的三大流行趨勢是:新的病種不斷被發現,原有的流行區域不斷擴展,疾病流行的頻率不斷增強。氣候的持續變暖,為蟲媒及病原體的寄生、繁殖和傳播創造了適宜條件,擴大了流行的範圍,加深了流行的程度,引起疾病分布發生變化,從而將加重對人群的危害。

另外,氣候變暖導致的颶風、洪水等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會觸發某些蟲媒病的暴發流行。對氣候最敏感的傳染病中,蚊子傳播疾病包括瘧疾、登革熱、病毒性腦炎的發病率將增高。氣候改變造成的海平面與海水面溫度的升高,會導致介水傳染病和與毒素相關的疾病發病率增加。1991年厄爾尼諾導致南美洲致死性霍亂的暴發就證明了這一點。

隨著氣候變暖,不斷增加的地理運動以及人和動物宿主的接觸、病原體(尤其是病毒)將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區域,並可形成新發傳染病的病原體。近20年來,一種傳染病(天花)被消滅,而近30種新傳染病被發現,2003年「非典」(SARS)的流行引起了亞洲、甚至世界人民的極度恐慌。

營養不良與極端事件加劇

飢餓和營養不良引起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了人們對疾病的易感性。營養不良是全球最重要的單一致病因素,1990年全球有將近600萬人死於營養不良,是吸煙導致死亡人數的兩倍。

目前全球有8億人營養不良,隨著世界人口和部分國家經濟收入的增加,未來30年~40年食物消耗將翻倍。儘管整體看來,隨著氣候的變化,全球農業產量依然能維持全球的生活,然而,由氣候變化引起的農業產量明顯的區域差異,將使部分地區營養不良的狀況出現進一步加劇的後果。

一般而言,中高緯地區糧食產量會增加,而在熱帶和亞熱帶,隨著氣候變暖,只能以一些耐高溫作物為主,產量必然下降。全球最貧窮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饑荒的危機大大增加。

同時,氣候變暖可能引起乾旱、洪水、暴雨、森林火災等極端事件發生頻率提高,進而導致死亡率、傷殘率、傳染病發病率和心理異常率的增加,並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造成破壞。受影響地區可能因健康損害、心理壓力而致社會動亂因素增加,尤其是在低緯度、低收入國家,其負面影響更為嚴重。

氣候變暖使多種疾病增加

氣候變暖可使空氣中某些有害物質,如真菌孢子、花粉和大氣顆粒物隨溫度和濕度增高而濃度增加,使人群中患過敏性疾病(如枯草熱、過敏性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氣候變暖可通過對土壤、植物光合作用、蟲害的影響而間接影響人類健康;溫室氣體中以氪氯烴為主的氣體對臭氧層有較大的破壞性,導致陽光中紫外線輻射增加,有可能提高皮膚癌、白內障和雪盲的發病率;氣候變化也會使大氣污染更加惡化,大氣污染物引發的過敏症、心肺異常和死亡的發生率將相應增加。

積極應對氣候變暖的危害

面對氣候變暖,應從以下幾方面積極應對:一是減少引起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減緩氣候變化的進程。積極採取節能減排措施,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無污染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森林砍伐,並大幅度增加植樹造林。二是適應氣候變化,保護人類健康。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積極開展氣候變化與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探索惡劣天氣與健康影響的預測模型和預警預報系統,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建立氣候變化與健康風險的公眾交流平台,加強公眾的防範意識,動員全民參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贛州氣象 的精彩文章:

TAG:贛州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