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居易依依不捨的辭別家人,踏上了赴越中的漫漫旅途

白居易依依不捨的辭別家人,踏上了赴越中的漫漫旅途

建中四年冬,白居易依依不捨的辭別家人,踏上了赴越中的漫漫旅途。

  在叔父白季康的家裡,白居易受到了熱情的接待。白季康有二子,長子崇嗣,任杭州於潛尉;次子傳規任睦州遂安縣尉。叔父家亦是詩書禮儀之家。白季康見侄子文採風流,氣度非凡,更是待他如同己出。

  白居易雖是避亂越中,但在叔父家頗受禮遇。一是因為白居易的才華,深得叔父及兩位兄長的賞識;二因蘇杭乃繁華富裕的大都,經濟條件很好,白家身為官宦之家,自然也不缺吃穿用度。

  白居易不久即忘記了思鄉之苦,視這裡為家,他的心情也漸漸好轉。

  白居易來到蘇杭這番富麗之地,並沒有忘記學業,相反,他抓住了在這裡的康寧的環境,孜孜以求的讀書。

  一年多後,他的學問較在符離時又大有長進。每逢與堂兄弟們飲酒相聚,都要吟詩作賦,白居易的詩歌總是深得眾人欣賞。

  白季康見侄子讀書刻苦,喜在心頭。他知侄子少懷大志,於是有心向侄子介紹蘇杭一帶的人文環境,使他對這裡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便將來在此步入仕途。

  光陰入梭,一晃在叔父家過了二三年,白居易漸漸長成了一個青年人,他的知識越來越廣,以至於連叔父也無法為他答疑解惑了。叔父也為此感到憂愁。一日,白季康從縣衙回家,對白居易說:「賢侄,江南的風物之美,遠勝中原。你初來江南,不可不遊歷江南名山大川,去江南各地漫遊一次如何,叔父資助你。」

  白居易說:「謝謝叔父大人,居易正有此意。」

  白季康說:「你才十四五歲,身子還很弱,我找個大人陪伴你!」

  白居易說:「不用,我自己一人能行。」

  白季康見侄子堅持,就答應了。

  白居易在叔父的資助下,開始了半年多的孤身漫遊吳越的歷程。去時正是貞元三年的春天,江南草長鶯飛,山青水秀,白居易意氣風發,青春激昂。

  江浙一帶在唐代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風景秀麗,物阜民豐,這一帶人民的生活殷實,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處處笙歌弦管,且南國多佳麗,這一帶的女子也格外的漂亮,江南的民俗風情因此也別有情致。

  白居易江南之游,首選龍盤虎踞的金陵城。

  金陵城滿眼風光,樹木滋茂,佳氣蔥鬱,川原如綉。莽莽鐘山像一條蒼龍蟠卧在城東,巍巍石城像一頭猛虎雄踞在城左,雲蒸霞蔚的玄武湖掩映在城北,鶯歌燕舞的秦淮河縈迴在城南。回首西望,茫茫九派從遙遠的雲端向它瀉來;翹首東望,彙集了眾水的長江又向著大海滾滾而去。真是虎踞龍蟠,帝王之州!東晉的謝安、王導之風流,給白居易很深刻的印象,他也希望自己將來能像他們那樣安定天下。

  與李白漫遊金陵、揚州與一幫子公子哥們終日縱情遊樂,過著瀟洒風流的生活恰恰相反,白居易沒有李白那樣的闊綽,瀟洒大度。白居易是蠋蠋獨行。但白居易在金陵城中行走,想到的卻是李白往昔在此的風流。李白的豪放個性及敏捷文思,使得白居易感到異常羨慕,他雖然是一個落魄公子,與李白無法相提並論,但他要追李白之風神,讓金陵城的絕代風華熏陶他那顆愁郁之心。

  吳越的山水風光給他印象更為深刻。當時的蘇州杭州,是江南地區的兩個大郡,遠離中原,未經戰亂,又得蘇州刺史韋應物,杭州刺史房孺復的精心治理,所以依舊是一片繁華富庶的景象。白居易漫遊其間,感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綺麗景觀。然而,蘇杭美麗的湖光山色,卻不能填補他寂寞的心靈,他漂流在外,思念故土,思念故土的親人與朋友,然而,田園遠隔,戰亂不休,他只能獨自登上高樓,飲酒賦詩,傾吐一腔的思鄉之愁苦。

  白居易嗜酒如命的習性就是這個時候養成的。

  蘇州刺史韋應物,是白居易特別仰慕的大詩人。他是江南文壇的盟主。白居易對韋應物的詩歌很是熟悉,常吟詠他的名句「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等,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憂慮與失望,白居易對韋應物同情百姓,憂國憂民的精神甚是感佩。

  韋刺史為了振興江南文化,在蘇州府辦有學館,蘇州府學在江南一帶很是著名。蘇州學館收學生數百人,這些人多是達官富人之家的子弟。

  一日春日黃昏,白居易漫遊到蘇州府學堂外,他在學館外徘徊,並聆聽先生講課。他見蘇州學館規模宏大,屋舍儼然,而先生個個學識淵博,講授很是新鮮有趣,不覺動了心,想在蘇州府學裡跟隨先生學習幾年。這對自己的知識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提高。

  正是在蘇州府學,白居易才知有進士。

  原來,蘇州府學的院子里,有一張金榜,上邊寫著幾個蘇州府學的學生中近些年考取進士的學生名字,還有學生先生的名字。這張金榜貼在學府最醒目的位置。白居易看著那幾個名字,就想若是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金榜題名,那該是一件多麼榮耀的事情啊。

  白居易想到進士的榮耀與不可限量的前程,不覺激發了他強烈的進取心,他想,回去一定要發憤讀書,不負光陰,為應進士第作準備。

  但是,白居易一想到自己從未進過一天學堂,所有學問都是家學,這能比得過那些在著名學堂里經過十年寒窗苦讀,又有先生諄諄教導的學生嗎?他不知道,他充滿了迷惑與自卑。

  白居易不覺非常留戀蘇州學府,直到夜幕降臨,仍久久捨不得離去。

  白居易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想留下來,在蘇州學府求學幾年。

  可是,他剛有這個決定,就不覺頹唐萬分。他避亂越中,經濟上完全靠叔父資助,而叔父僅為縣令,薪俸微薄,供他衣食尚可,斷無讓叔父供應學資的道理。而且,蘇州城地處繁華之所,花費料想不菲,這學府哪裡是他一個流落他鄉的窮人所上得起的。

  夜幕降臨,學府里學生仍在燈下苦讀,先生在一旁監督。白居易想,何不趁此機會,將自己的幾篇詩作拿出來,請教先生,並與學府里的學生作個比較,也好知道自己的學業到底如何。

  白居易拿出自己最得意的幾首詩歌,畏畏縮縮地走進教室,來到一位鶴髮童顏的老先生面前。

  白居易誠懇地說:「先生,晚生遠道而來,因慕蘇州學府之名,流連於此,想呈上自己的幾篇詩作就教於先生。」

  老先生看白居易衣衫破舊,容顏枯槁,就說:「鄉野之人何談詩?不看也罷!」老先生朝他揮了揮手,示意他離開。

  白居易說:「先生何出此言。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李白杜甫皆出自鄉野,而詩名振天下!鄉野無聞人乎?」

  老先生一聽此言,見白居易言談不俗,不覺有些好感,於是便說:「我且不看你做的詩,省得污了我的眼睛。我先讓你看一首蘇州學府里的學生所做之詩,你便知羞而退了。」

  白居易說:「晚生也正想領略一回貴學堂里學生的詩歌風采。」

  這時,學堂里學生們都停了讀書,興奮地望著這個陌生的闖入者。

  燈影瞳瞳,老先生拿出一首詩歌,念了起來:

  學阮公體三首

  昔賢多使氣,憂國不謀身

  目覽千載事,心交上古人

  ……

  老先生念完此詩,問白居易:「此詩你以為如何?」

  白居易被此詩所震撼與折服,連說:「好詩,好詩。此詩文字精鍊,氣魄宏大,主旨深遠,深得阮籍體詩歌奧旨,非常人所能作。真乃神人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白季康看了侄子近年來所作的詩歌,對白居易的詩才讚賞不已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