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珍藏的苗綉,真的太美了,不捨得用
母親大人擅綉遠近聞名,花樣子都是她從芥子園圖譜上描下來的。那時家裡能夠用布的地方都是母親的手綉。小的時候覺得好玩兒,經常學著母親的樣子,自己在那兒裝模作樣的學習繡花。繡花肯定沒學會,但對各種綉品非常喜愛。後來就有了各種綉片的收藏。
天兒好,從老樟木箱子里拿出收藏的苗綉透氣,順便再欣賞一番。這些都是不同時期在各地收來的。
十二年前在麗江古城,結識了一位苗族大嬸,就因為那一次的遊走,開啟了我對苗繡的愛。
這幅老綉片用薑黃絲線繡得,綉線是植物染色,有種溫潤的感覺。這一小方之間涵蓋了苗繡的多種技藝:平綉,破線綉,騶綉,辮綉,數紗綉,堆綉等等。
這片是前圍腰,是大嬸準備女兒出嫁時用,綉了有半年多時間。用線豪放,層層密密一派紅色的平綉。細看時,裡面是十二生肖,蝴蝶媽媽和姜央的故事。與這位苗族大嬸很有眼緣,相談甚歡,她非常爽快的要將這塊喜綉送給我,怎麼好意思,幾經推讓後,大嬸算是把錢留下,並約我苗歷三月三一定要去她貴州老家施洞走走,說那裡的女孩兒五歲就要拿針學秀。記住了貴州凱里施洞,惦記著去探下究竟。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
這幅破線平綉袖腰花三接式拼條,就是十多年前在貴北施洞收的。貴北的山路完全是上下顛簸,坑窪不平的土路。朋友找來嚮導的捷達汽車就剩下前擋風玻璃那點可以看見。其他車身全被黃土覆蓋著。車順山而行,眼前是層層綠意和山間錯落的夯土黑瓦土樓。梯田,竹山,土樓,炊煙,這就是苗寨。進了苗寨誰都不認識,徑直對著一位正在繡花的中年婦女探說究竟,她邀我去她家裡。遠處的苗寨和近處完全是兩個天地.屋子基本破舊,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偶爾有一家蓋了磚房的,屋裡的陳設也是及其簡陋,有一台20幾寸的彩電(估計城裡人早就不用了)。村子裡也幾乎看不到男性,基本是婦孺,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上點歲數的都在綉點什麼。多是數紗綉,蝴蝶媽媽的圖案。
這幾幅精美的綉片是5年前從阿英手裡收來的。初次見面時電話約好了晚上八點在北京的一個咖啡館兒見,進門時就看見一位小巧的女人,頭頂高高的挽了一個髮髻,用銀簪子別起來。本以為她就拿幾塊過來,不曾想背來一個大提包。打開看時我真的被那些老綉片給鎮住了,實在太精美了。仔細的看著每塊綉片,真都愛不釋手,邊看邊琢磨著這些綉片都能做什麼用。像這塊嬰兒的背袋,我想可能可以做個棉門帘。阿英說什麼時候想做,她隨時過來給我縫。
喜歡苗綉後,對這種綉法做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苗家婦女綉片的圖樣以前基本是從民間的剪紙藝人手裡買來後,再描花樣子,多保持傳統母題的表現形式。這個綉片以魚和姜央娶親為主體,上下呼應對仗,再以龍鳳,瑞獸間隙形成對仗交錯,有主有從,層次分明,重心突出。類似這種大幅的綉片所採用的就是整幅式布局,要求通幅一氣貫成。苗族的藝人看似不識字,無理論,卻很懂構圖法則,雜而不亂,穩中求變,鬆緊,疏密,平衡,運用自如,渾然一體。
聽阿英講這些綉片很多都是村裡的女人,在幹完農活後綉出來的。由於收入太低,很多綉娘都要進城務工,而年輕的女子學繡花的也越來越少了……真不知如何幫到她們,很能體會苗族婦女的辛苦,更佩服她們的心靈手巧。在那個遙遠大山裡的土樓中,在綉片上飛針走線的女人,一邊哼唱無字的老歌謠,旁邊是熟睡的娃娃。慈母愛家的心,也許是思念愛人的心都綉在這裡了吧。
也許因為遠居深山,內心淳樸,才有可能秀出美好。從中原走到這裡的苗族綉娘,他們用綉來傳承祖先的氣息,記錄著曾經發生和後來演繹的故事。希望現在仍然有女孩願意拿針學綉,把美代代傳承下去。而我的這些老綉片至今也沒想出來要做什麼,真的太美了,不捨得用。
Tips: 三接式袖腰花拼條
三接式綉腰花拼條是施洞繡花的基本格式之一,各條以一動物正面造型居中,左右各布一動物取側面,完全對稱。中心動物與兩側動物空隙略加飾小動物紋樣。這種綉片多以剪紙做紋樣,在剪紙上進行刺繡,在這副綉片後面能看見用小學課本做的剪紙紋樣的痕迹。艷麗的色彩,細密的針腳。苗族大嬸說這是家裡媽媽傳給她的綉片,需要一根絲線劈成12根來綉。拿著秀片眼前依稀是她母親在油燈下繡花的情景。這幅秀片我用防酸紙包好一直好好的收藏著。我不知這些綉片對我意味著什麼。但這裡充滿了綉娘的靈巧,嫻熟,一針一線里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求得福報平安的美好願望。
關於苗綉,度娘說:苗族中有個傳說,古時有位叫蘭娟的女首領為了記住遷徙跋涉的路途經歷,想出了用綵線記事的辦法,過黃河綉條黃線,過長江綉條藍線,翻山越嶺也綉個符號標記,待最後抵達可以落腳的聚居地時,從衣領到褲腳已全部綉滿,從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親手綉制的盛裝,為的是緬懷離去的故土,紀念英勇聰慧的前輩,同時也為了承繼前輩流傳下的這份美麗,不忘祖業,激勵後人。
圖片,文字:沙子
編輯:三晳
根據蘋果公司規定,微信iOS版讚賞功能關閉,
如您對本文表示支持,蘋果設備用戶請長按
TAG:會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