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出現黃疸不一定是肝病的表現,這兩種類型你或許不了解!

出現黃疸不一定是肝病的表現,這兩種類型你或許不了解!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黃疸,尤其在剛出生的嬰兒身上更為普遍,黃疸與膽汁有著密切的聯繫,我們身體內的膽汁是黃綠色的,因為膽汁中存在一類稱為膽紅素的色素,在血液中也少量存在膽紅素,當膽汁代謝或排出異常時可以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升高,從而引起黃疸。

除了嬰兒容易出現黃疸,還有一類人也特別容易出現,那就是肝病患者。肝臟是膽汁分泌的主要器官,如果肝臟出現問題,那麼膽汁代謝也會出現異常,從而出現黃疸。

血液中總膽紅素超過17.1umol/L時即為膽紅素升高,當膽紅在17.1~34.2umol/L時不容易被人察覺,稱為隱性黃疸,超過34.2umol/L時,稱為顯性黃疸,即肉眼可見皮膚或粘膜發黃的程度。

黃疸有什麼樣的危害?

黃疸除了給人病態的感覺,膽紅素過高本身也有危害,會引起皮膚瘙癢、對神經系統有毒性等。嬰幼兒的重度黃疸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更明顯。

黃疸對於成人更是疾病的徵兆,往往造成黃疸的原因或疾病本身比「黃」更為嚴重,比如肝硬化失代償或腫瘤壓迫膽管。另外造成黃疸的病因不及時解除,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比如梗阻性黃疸若不解除往往繼發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等嚴重後果。

當然黃疸也有很多種類型,需要明確區分:

1、肝細胞性黃疸:若肝細胞的損傷致使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泌功能降低,而人每天都有一定基礎量的紅細胞死亡,所以肝功能受損會使血中膽紅素逐步升高。常見原因:急性肝炎、乙肝失代償期。

2、梗阻性黃疸:膽汁由肝細胞產生,逐級匯入膽管,最終經過膽總管匯入小腸,幫助消化吸收脂類食物和維生素。若膽道阻塞,膽汁卻持續不斷分泌,膽道內壓力將升高,膽管開始擴張,最後膽汁會逆流入血造成以結合膽紅素為主的黃疸。成人通常由於結石或腫瘤導致膽道梗阻,如膽總管結石、腫瘤壓迫膽管、膽管癌等。

糞便通常是金黃色的,消化食物需要膽汁,膽汁中的色素留在了食物殘渣中呈現黃色。若膽道梗阻,膽汁無法進入小腸,就會使得糞便呈現「白陶土樣」,因此梗阻性黃疸的病人通常會有尿黃、皮膚黃,大便發白的特徵表現,此時需要儘早明確梗阻的原因。

3、溶血性黃疸:凡是可以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能引起黃疸,此為溶血性黃疸。主要涉及疾病有先天性溶血、藥物引起的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黃疸本身是各種疾病的表現出來的癥狀,治療需要針對造成黃疸的原因進行,所以找出造成黃疸的原因是治療的關鍵。梗阻性黃疸要解除梗阻,肝細胞性黃疸要保護恢復肝臟功能、溶血性黃疸要停止溶血發生等。

通常最常見的黃疸類型即為肝細胞性黃疸,也就是因為肝臟疾病導致的,這種情況需要及時調理肝臟,可口服硒麥芽五味子片,它可修復受損的肝細胞,恢復肝臟功能,而且見效非常快,如果是一般的肝臟疾病,通常一兩個月即可恢復,但如果是肝炎、肝硬化這些嚴重的肝臟疾病,除了要調整肝臟外,還需要抗病毒和抗肝纖維化治療,這種情況是需要到醫院去救治的。

不管如何,只要出現黃疸的情況,是一定要注意治療的,小病不治必將導致大病出現,不要等到無法挽回才後悔莫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營養之家 的精彩文章:

做這些措施可減緩肝硬化的進程,每一個都不難!

TAG:健康營養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