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臨終時,他說他知道自己因何而死,但是他錯了
1.
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杜郵後,曾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才又徐徐吐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殺。
白起的死,對老秦人而言打擊頗大,認為他死而非其罪,憐之。甚至有人直接遺恨於應侯范雎,因為畢竟白起是直接因范雎而死!再連後世撰史的司馬遷也感慨「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卻不能救患於應侯」……
由是來看,白起認為自己的死因是殺孽太重,終遭報應。白起以外,則都傾向於認為范雎妒心太強、私心太重,這才以一種讓人不恥的政治手腕通過昭襄王的手而將白起滅口。
那,到底孰是孰非,誰對誰錯呢?且不妨從頭說起。
2.
單就戰功而言,恐怕整個秦國史上都無有出白起之右者,甚至再放眼三千年,白起也依舊有資格傲視群雄。據《史記》中不完全統計,終白起戎馬一生,經他之手而滅之敵兵有百萬之多,攻下的城池也有近百之數。這赫赫戰功的背後,是秦人日益升騰的國家自豪感,更是秦主漸漸掌握的統一之勢。
但這又如何?還不是賜劍自裁?那這又怪誰?怪昭襄王?
顯然是要怪的。白起臨終所言的殺孽太重,其實不也是在暗指昭襄王殺孽重嗎?因為這幾十萬趙卒雖然是因白起而坑殺,但也並非真正出自白起之手,更關鍵的是,白起其實也是出於為昭襄王考慮,為大秦考慮才如此。所以真正殺孽重者,應歸於昭襄王……
也所以,白起對昭襄王肯定是有怨氣的,只是為臣者不敢說而已。而再具體一點,與其說白起將自己之死歸罪於天,其實不如說是歸罪於昭襄王。
3.
那白起的認識對嗎?
顯然,也對也不對。在此事上,昭襄王確實脫不了干係,但歸根結底,恐怕還要歸罪於白起自己。
當年長平之戰後,白起分秦軍為二,令王齕攻皮牢,讓司馬梗定太原,並計劃最後合兵一處,劍指邯鄲,一舉破趙。但是,人所共知,這一計劃被范雎破壞。而自是之後,白起便跟范雎結下了梁子。
同時在內心深處,也跟昭襄王結下了梁子。
第二年,昭襄王又發大軍攻邯鄲,但這一次起初因為白起有疾而未參戰,並且昭襄王也以為沒有白起也可克掉元氣大傷之趙。但事態總是容易發展到預料之外。當形勢惡化之後,昭襄王才急了,數番派人去請白起,但白起卻託辭推之,後昭襄王不得已,親自去請,依舊無果。無果時依舊不甘心,又派范雎去請,可濤聲依舊……
而關鍵是,這一情況在秦軍形勢更加惡化時,還又重新上演了一遍。再更為誇張的是,在白起拂昭襄王之意的同時還竟出言諷刺。在等級森嚴的當時,在一國最高權力擁有者面前如此,何啻於自殺?
須知在很多時候,在很多人之間,肯定是靠利益在維持,或者說預期的利益在維持,但現在,白起顯然破壞了這一現狀。而從昭襄王而言,既你白起已不能為我所用,又可能資於敵國,那最好的辦法便是讓你去另一個世界了……
由上蓋而言之,白起之死表面上緣於范雎,實際上是昭襄王所致,而深層次上,則是因為自己。這一點,白起還是沒看明白,或者說不這樣認為。
文 / 起叔
圖 / 網路
參考資料 / 《司馬遷·史記·白起王剪列傳》
※五國軍隊壓境,他竟用這一計便輕鬆退敵!難怪毛主席會給他點贊
TAG:起叔讀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