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動物脂肪和內臟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嗎?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一種最常見、危害心血管疾病。我國每年因猝死離開人世的人當中,心臟性猝死佔75%,其中冠心病佔據首位。所以很多人都是「談動脈粥樣硬化而色變「!尤其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老人,生活飲食都格外謹慎,生怕吃錯了會觸發動脈粥樣硬化!
今天我們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能吃蛋黃、動物脂肪和內臟嗎?
盡量少吃或不吃!因為各種蛋黃、動物內臟(如腦、肝、腎等)和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羊油、雞鴨肉等)具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蛋黃和動物內臟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而動物脂肪中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可升高血清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因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食物中經常攝入大量蛋黃及動物內臟再加上動物脂肪,很容易引起脂質代謝紊亂而產生高脂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時,可沉澱在動脈血管壁內膜上,穿過內皮細胞,損傷內皮層,繼而引起一系列的反應,最終在動脈內膜形成黃色粥樣脂質物堆積(粥樣斑塊)。內皮層損傷的同時又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反應,從而引起血栓形成,導致動脈管腔狹窄或堵塞。當血管腔徑狹窄超過50%時則可出現臨床癥狀。若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可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等;若發生在腦動脈,則可有頭暈、頭痛、肢體癱瘓、痴獃等腦供血不足與腦血栓形成等表現。動脈粥樣硬化還可發生在腎動脈及上、下肢動脈等處,並出現腎功能不全及上肢無脈和下肢間歇跛行等癥狀。總之長期進食含膽固醇高的飲食,可引起高膽固醇血症,進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那是不是意味著就不能吃膽固醇呢?
當然不是啦!適量的膽固醇是人體所需要的。正常狀態下,膽固醇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只有當膽固醇升高時對身體會有危害,特別是對已患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危害更大。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適合吃什麼呢?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食物應以複合碳水化合物為主,多吃粗糧、粗細搭配,少食單糖、蔗糖和甜食。不吃或少吃含單糖、雙糖高的食品,如甜點心、各種糖果、冰淇淋、巧克力、蜂蜜等。
2.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維生素C、鉀、鎂元素。維生素C是直接參与體內氧化、還原反應的某些酶的必要組成成分。研究認為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降解轉變為膽酸,還能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血清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從而降低血清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維生素C也是重要的生理性抗氧化劑,有利於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從而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飾後更易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特別是對體內維生素C水平較低或缺乏維生素C的老年人,適量地補充維生素C對防治冠心病是有益的。維生素C不能在體內合成,須從食物中攝取,成人每日的必需量為60~100毫克。維生素C易溶於水,不耐熱,在空氣中易氧化,遇鹼性物易被破壞,在食品加工時應注意這些特徵,以避免或減少維生素C的喪失。
3.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缺鈣可以加重高鈉引起的血壓升高,所以要增加鈣的攝入量。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常吃奶類,但以脫脂奶為宜。大豆蛋白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精氨酸等,增加大豆製品攝入量可對血脂產生有利的影響,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每天攝入25g以上大豆蛋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4.適量瘦肉,少油膩煎炸
控制膳食中總脂肪含量及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攝入充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少用氫化油脂以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吃肥肉,選用低/脫脂奶及其製品。烹調菜肴時,應盡量不用豬油、黃油等含有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應盡量減少肥肉、動物內髒的攝入,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海魚、豆類的攝入,可適當吃一些瘦肉、雞肉,少吃煎炸食品。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