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後到台前:關係清朝興亡的兩個太后
清朝入主中原,所以能夠統治中原二百餘年,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為主要奠基者,而孝庄皇太后實為成其功者。當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先後死去,蒙古女強人孝庄太后以其獨有的隱忍和果敢,籠絡大臣,縱橫捭闔,統籌天下,從而穩固了搖搖欲墜的帝國大廈。於清朝朝廷來說,隱於幕後的孝庄太后可謂居功至偉。而二百年後,另一個女強人慈禧太后,從幕後走到前台,則同樣以一個女人的智慧和權欲,將大清送入歷史的墓地,今相較以考。
考察大清開國與失國之兩個太后之間,既有許多相似之處,又有諸多本質之不同。
其相同之處:一是都歷三朝。孝庄太后先後歷三君(皇太極、順治、康熙),慈禧太后亦歷三朝(咸豐、同治、光緒);二是都先後輔佐兩個幼主。二者都是在丈夫死後,先後陪伴兩位年齡尚在幼沖的皇帝而成為中國的實際最高統治者。順治即位時十一歲,康熙即位時八歲;同治即位時六歲,光緒即位時四歲;三是都主政中國長達四十餘年。孝庄前後主政四十二年,慈禧主政四十七年。
其不同之處:一是從獲得政權方式看。孝莊子福臨是皇太極第九子,為使兒子繼承皇位,孝庄聯合多爾袞等人擁戴福臨為繼承人,但整個過程中並未發生大的衝突和動亂。於亂局中能夠把握大局,其孝庄之力焉。相反,同治皇帝是咸豐皇帝唯一繼承人,即使慈禧不發動政變,其兒子仍然是皇帝,並將由「八大臣」顧命;而慈禧為使自己獨掌朝權,先是聯合恭親王奕,利用咸豐帝梓宮回京時機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後又進一步罷免和削弱了恭親王奕,使清廷的朝政大權全落於其手。
二是從執政理念看。孝庄太后本為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十三歲時嫁於皇太極(三十四歲)為妃。她在福臨早亡之時,更是底定乾坤,力助八歲孫子玄燁君臨天下。而且,在她的悉心教導下,玄燁健康成長,先後剷除鱉拜集團、平定三藩並統一台灣,並最終使西藏和新疆成為中國的固有領土。反觀慈禧,執政初期雖然曾在議政王奕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開創了「同治中興」的短暫局面,但很快便在同治病逝、其侄子兼外甥載湉為帝的情況下,發動「甲申易樞」。在其主政期間,先後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與諸國簽訂《辛丑條約》,規定三十九年內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留下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無恥名言。
三是關於個人修養。孝庄除了在政治上能夠運籌帷幄之外,生活上還不肆奢華,平定三藩時,她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徵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災民,全力配合、支持康熙的事業。反觀慈禧,為過其六十壽辰,挪海軍經費,修繕頤和園,當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中又遭受嚴重挫折,金州、大連相繼陷落,旅順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慈禧在紫禁城內的寧壽宮度過了她的六十歲生日。據說這次大壽,壽日前月余,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兩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清朝之興,其婦也賢;清朝之亡,其婦也佞。何也?當清朝之將興,斯時之清朝朝堂,正氣充盈,上下一心,諸賢在位,且斯時國家尚未穩定,統治階層之權利收益成本尚很有限,是以當此情況下,孝庄能夠和諸大臣悉心輔佐其子孫,是以即使本人有巨大之權利慾亦難以失其德;反而言之,當清朝歷二百年之治,既得利益集團越來越大,皇權背後的巨量利益無以復加,建立在利益爭奪基礎之上的中央集權體制導致政治癒加腐敗,上下解體,君臣離心,其大氣候大形勢亦逼迫慈禧拉幫結派,弄權營私,即使其有意培養之曾、李、左之流,亦以權謀驅使其為其所用,而非真為國為家之培養能臣。在此等形勢之下,使得即使慈禧本有仁德而亦將失其德,本有謀國之心而成亡國之禍,此天下之大勢,不能不詳察之。
TAG:京都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