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的發家秘笈:攀名人,空手道,絕不亞於現代!
自古有「無商不奸」的說法,他們自以為聰明,不斷變換戲法,千方百計以售其奸,下面就
是奸商們常用的一些手法:
1、以次充佳障人眼。北宋都城開封,在鼎盛時期商賈雲集,十分繁華。其中有一何家樓坐落在通衢大道,生意異常紅火。殊不知這樓內專售假冒偽劣品。原來,何家樓的老闆利用顧客盲目從眾的心理低價購進次品,又以名牌高價向外拋售,購者頻頻上當竟無人察覺。可惜,店大欺客的做法不會長久,慢慢地人們對這個黑心老闆有了認識,待何家樓聲名狼藉被迫關門,店老闆也賺足了大把銀子溜之大吉。何家樓因此臭名遠播,直到現在,人們仍把慣於騙人的商店稱為「何樓」。
2、攀附名人賺黑錢。宋代制墨鉅賈潘衡,並不精於制墨技術,制出的墨錠大量積壓,為了把劣質貨物推銷出去,他利用早年與蘇東坡有過一面之緣的交情,謊稱其制墨技術是東坡先生親授。其實,知道內里的人都明白蘇東坡不會制墨,兩人只是在海南修州時偶爾談及此事。但是,天下的絕大多數文人難並真假,他們聽說潘衡的制墨竟是蘇大文豪的方,必然是墨中妙品,於是傾囊購買,潘衡一下那了不少黑心錢。後來,蘇東坡的小兒子蘇過實在看不過眼,揭穿了潘衡的把戲,這場售墨高潮才慢慢平息下來。
3、借人貨物騙大錢。明嘉靖年間,京城一潘姓商人去蘇州採購絲綢,時值桑蠶調敝,綢緞不足。有個自稱「威隆綢生的夥計,私自宴請潘某,告訴說有貨可售,並帶領潘某去看了存貨。潘某到倉庫一看,果然成捆布匹,儲備無數,質量好價格低。他當即付了300兩銀子定金。當他第二天雇船來裝貨時,卻被卻被管倉庫的人大罵一頓。原來這批貨物是洛陽王府「欽定」之物,潘姓商人縱有八個腦袋也不敢動一下這些綢錢。待他轉過身來追索「咸隆綢庄」,老闆稱並無這樣一個夥計,潘某捶胸頓足,大呼上當,白白丟了300 兩銀子。
上面說的奸商,其人雖然早已作古,但慣向街頭騙傻人的把戲並未絕跡。今天的一些奸商仍在樂此不疲地重複著這些害人的伎倆,無數善良的人們屢受其苦。
TAG:歲月中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