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文 :穿越君 讀史開眼界 特約作家


聽說一隻瘦老鼠和一隻肥老鼠加速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有人總想穿越回去幹掉它們,一解何李兩家千年來的恩怨情仇,繼續逗樂人生。故事的主人翁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01

人性貪婪 動機不純

一個人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丞相李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是戰國末期楚國河南上蔡縣(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小時候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酷愛讀書,但沒什麼大的理想,後來在縣裡當上了公務員,負責為領導整理整理文件寫寫稿子。

一天,他有機會走進米倉,看到一隻老鼠,悠哉游哉的在米堆里走來走去,長得又大又肥,人來了還這麼悠閑自得。他突然想到了在廁所里經常見到的那隻骨瘦如柴的老鼠,每當人或狗來到廁所時,它都東竄西跳的飛快逃走。兩隻老鼠因為所處的地方不同,生活狀態竟然有如此的差別,簡直不敢想像。

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這兩隻老鼠一樣,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不甘於寂寞的李斯,在那戰火紛亂的年代,也想過上倉鼠一樣悠閑自得的富裕生活。

既然上層結構能決定自己的物質生活,那麼擠進上層結構的生活圈就成了李斯夢想的唯一目標。由此可見,李斯的動機不太純。

要想擠進上層生活圈,就要具備上層人士所具備的能力,知道他們研究的事情和喜好。於是,提升自己的學識、能力和名聲就成了李斯的當務之急,當時最好最快進入上層社會的方法就是尋訪名師,提升自己的檔次和「品味」。

於是乎,李斯辭去小公務員的工作,來到山東齊國求學,拜荀子為師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荀子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他自稱是孔子的追隨者,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樣墨守成規,而是從當時的政治形勢出發,對孔子的儒學進行了發揮和改造,即所謂迎合客觀規律的實用之學「帝王之術」。

荀子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學並有所發展,還吸收一些別家之長,故在儒學中自成一派。在人性問題,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善是教化的結果。在天道觀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勝天的思想。荀子對禮很重視,宣揚儒家的王道思想,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與此同時,本可無人生交集的另外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韓非也出現了。他是韓國(今河南新鄭)貴族,生於富貴圈,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他也拜於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他是法家學派的創立者。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也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人之一。他是君主專制主義理論、法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指導秦始皇統一六國 ,影響深遠。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02

殊途同歸 冤家路窄

學成之後,韓非回到新鄭,發現韓國依然貧積弱小,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用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於是退而著書,《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作品,名聲大振。

李斯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對比,決定到秦國去施展拳腳,爭奪自己的榮華富貴。已過而立之年李斯來到了秦國,拜在呂不韋府上,做了一個小官,有了面見秦王的機會。

對於六國,李斯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於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史。李斯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 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為客卿。此時天下大勢基本已定,已然歸秦。

正在李斯的事業處於上升期,秦國發生了一件間諜案。韓國被秦國逼得急,想出了這一條弱國之計,獻計獻人讓秦國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修建水渠,從而放鬆對韓國的蠶食。

間諜案爆發,秦國朝堂吵成一團,大家一致認為,六國客卿各為本國,圖謀亂我秦國,請求秦王下「逐客令」。秦王同意了,政令頒行,李斯也在逐客之列。

情急之下,李斯為了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唯一的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他熬一宿寫出了流傳至今的《諫逐客書》。通過秦國依靠各國人才發展壯大的歷史,向秦王闡述了「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

再說韓非,他的作品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於是想納韓非為己用。於是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了秦國為其效力。於是乎兩個老同學成了同事,本來是個好事,然而他太不了解自己的這位老同學了。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03

人類文明至臻純善的進化修行

何時才能消滅人性自私的那杯毒藥

韓非學問比李斯高明的多,因此來到秦國後被受重用。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又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韓非子》呈現了他極為重視唯物主義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他的法家思想後來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了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

韓非在國家政體方面主張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韓非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韓非子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法家實踐理論。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

韓非主張名實相符,他認為君主應根據臣民的言論與實績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賞罰。

對於民眾,他吸收了老師荀子「性本惡」的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於民,才可「禁奸於為萌」。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他還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他認為嚴重的徭役和賦稅只會讓臣下強大起來,不利於君王統治。

對於臣下,他認為要去「五蠹」,防「八奸」。

五蠹指:1、學者(指儒家);2、言談者(指縱橫家);3、帶劍者(指遊俠);4、患御者(指依附貴族並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認為這些人會擾亂法制,是無益於耕戰的「邦之蟲」,必須剷除。

八奸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優、侏儒等君主親信侍從;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養殃」,指有意討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發公財取悅民眾的臣下;6、「流行」,指搜尋說客辯士收買人心,製造輿論的臣下;7、「威強」,指豢養亡命之徒,帶劍門客炫耀自己威風的臣下;8、「四方」,指用國庫財力結交大國培養個人勢力的臣下。這些人都有良好的條件威脅國家安危,要像防賊一樣防備他們。韓非的這些主張,迎合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改革圖治,變法圖強的社會歷史進化論。韓非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以法為本,韓非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係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卓有成效。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

韓非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時指出,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韓非按照自己的觀點,論述了術、法的內容以及二者的關係,他認為,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特彆強調了「以刑止刑」,強調「嚴刑」和 「重罰」。

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對中國法治思想的重大貢獻,對於清除貴族特權、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主張以法為教,要宣傳法律,普及法律知識,遵守法律,運用法律,使整個社會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風氣。

韓非之學成為法家,又歸本於道家。韓非取《老子》無為的思想,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民但而守法,上下無為而天下治。

韓非的法治思想適應了中國當時歷史發展階段的需要,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當然韓非忽略了哪些才是真的道,其學說過於尊君,為後世所詬病。

韓非的功勞威望嚴重威脅了老同學的地位,引起了李斯的妒忌,於是,兩個老同學上演了一場生死較量。李斯是主動出擊,韓非被動接受。顯然,貴族出身的韓非在搞陰謀詭計方面怎會是社會底層出身摸爬滾打爬到上層的李斯的對手,於是韓非落敗,終因他是韓國宗室,秦王將其投入監獄,李斯趁機送上了毒酒一杯。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04

學會保護自己 讓人性的自私早點進化

韓非雖死,但他的思想卻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實施。

後來,秦王果然統一天下,李斯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李斯被任為丞相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 ;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秦始皇輝煌偉業中的大多數,都是李斯親力親為,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奠定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基本制度,充分展示了他作為一名政治家的戰略眼光。

痛徹心扉的韓非怎麼也想不到好同學會殺自己,他帶著滿腔怨恨把李斯帶來的毒酒一飲而盡,含恨而去。後來始皇帝後悔了,派人赦免他,但為時已晚。韓非的兒子韓修為了避父子牽連,滅族之災,改名何庶,避難安徽廬江,從此隱姓埋名。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寫的,何庶:「更名改姓,因避強秦,寧去侯統,甘為庶民,承前啟後,繼舊開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這就是何姓起源之一。

韓非自己也認為人性本惡、人心險惡,人是靠不住的,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人與人沒有相愛和互義,只有互利互惠、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也許就是這個觀點讓李斯對老同學痛下殺手。

然而天道善惡終有報的規律是不變的。他老同學李斯的下場比他還慘,韓非若泉下有知也應該雪恨了。

公元前208年七月的一天,咸陽的一個鬧市口擠滿了圍觀的人。是前丞相李斯,因「叛國罪」而被誅滅三族,他和小兒子被腰斬於市的日子。臨刑前,李斯嘆著氣問兒子:「現在想跟你一起回上蔡老家,領著咱家的黃狗,出東門追野兔,還能行嗎?」

當然這個莫須有的罪名是趙高給他的。李斯被斬於咸陽後趙高便帶人來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個李斯的老宅處進行了殘酷的「挖地三尺」,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一片蘆葦叢生的坑塘。後人為紀念李斯,稱此處為「李斯坑」。

有時候,歷史就這麼奇葩,李斯居然從兩隻不同的老鼠身上悟出了「人生道理」,還居然因此而加快了整個華夏歷史的步伐。人類文明的進程也一步步的隨著物質文明和人性的成長不斷變遷著。只懂得在圈裡混吃混喝,不懂的付出和回報的人,遲早會被歷史所拋棄,司馬遷也評價李斯欺上自保沒有社會大局的擔當。

斯韓這段血淚史告訴我們,李斯這樣的人很厲害,但是一定要遠離,否則最終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另外,請遠離身邊的這些人,還自己一個清靜的靈魂:

1、私慾太重的人,看不見別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與結果,遠離。

2、沒有使命感的人,只以賺錢為目的,遠離。

3、沒有人情味的人,在一起也不會快樂,遠離。

4、負能量的人,只會消耗你的正能量,遠離。

5、沒有人生原則的人,以為賺取利益就是人生原則,遠離。

6、沒有感恩之心的人,忘恩必然會負義,遠離。

7、不孝敬父母,甚至辱罵、打罵父母的不孝之人與畜生無別,遠離。

8、為人刻薄、出言不遜、口無遮攔、處事不能將心比心的人,往往會傷害他人,遠離。

9、凡事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虧,投機倒把、耍小心眼兒的人,遠離。

10、不知敬重的人,遠離。

11、見風使舵,好利忘義,阿諛奉承的人,遠離。

12、對權貴無原則,厚此薄彼的人,遠離。做人要有自已的尊嚴,不管是高官還是平民,都要不卑不亢。

13、沒有同情心的人,遠離。此類人要麼心腸歹毒,要麼自私自利,與此輩為伍如同以狼為伴。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很厲害但要遠離,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我們還要親近身邊這五位朋友,做一個懂得讓步的善良的人!

1、親近一個欣賞你的朋友,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安慰你幫你。

2、親近一個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陪伴你鼓勵你。

3、親近一個為你領路的朋友,自願做你的墊腳石,帶你走過泥濘、迷霧。

4、親近一個肯批評你的朋友,時刻提醒你,監督你,讓你時刻發現自己的不足。

5、親近一個孝順、誠實、善良的人,這樣的人最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