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家要讓作品有靈魂、有話說,成為藝術家手中的「活體」

藝術家要讓作品有靈魂、有話說,成為藝術家手中的「活體」

在中國畫藝術領域,我們常說要敢於打破前人技法,跳出古人藝術框架,剔除傳統藝術糟粕。在對傳統藝術的學習與藝術創新上,又有「努力打進去,再花更大力氣打出來」的說法。面對黃永玉先生的作品,我看到他是一位很有創新力的藝術家,他對傳統藝術肯定是有自己的理解,這點毋庸置疑。然而,縱觀他的藝術發展歷程,我實在看不出他有「努力打進去,再花更大力氣打出來」得費力跡象。

所以我說黃永玉是一位天才藝術家,他很有智慧,從一開始他就認識到,大藝術是寫藝術家自己內心對生活對自然的真實感受,藝術家要讓作品「有話說」。要讓作品有靈魂,成為藝術家手中的「活體」,而不是炫技,更不是描畫生活的「死相」。他很清楚書畫技法在藝術創作時的重要性,但他更明白藝術技法在內容功能面前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所以他是一位以內容選技法、內容為上技法為輔大藝術家。

所謂「打破前人技法,跳出古人框架,剔除傳統藝術糟粕」,說白了就是藝術家要多花時間認識自己,傳統的東西要看,要研究,但不是讓你一直死盯,看的差不多就挪開腳步,踏入新的歷程。說的直白點,就是看完外面的世界,要有所感受和領悟,重點是回來後一定得照照鏡子,在回味與反思下,把好和不好分門別類。照鏡子的目的,是要藝術家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藝術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明白自己的心聲,清楚自己的神經語言。

書畫家的書畫藝術行為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藝術創作上,創作就不能出了門,一開口都是別人的腔調,別人說過的話。然而可悲的是,藝術界的小學生太多,不是因為畢不了業,是因為這些人不願意畢業,一幫人沒事天天比背誦,總以把誰的詩文背的滾瓜爛熟為榮。甚有年長者打著研究的旗號炫耀背誦功夫,這些人的通病都是懶惰,不願意繼續深造,不願意上升到研究,更不願領受進入到創新過程的磨礪。

黃永玉的藝術作品不是單純的中國畫,他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多種藝術語言的混合體,是一種很逗趣、很開懷、很頑皮的藝術形式,但有時也會很嚴肅、很嚴謹、很嚴正、很老成。能夠在藝術形式、作品性格上表現的遊刃有餘,足可反映黃永玉的用筆技巧非一般水平。

黃永玉用刷子作畫比較多,原因是年輕時處在動蕩的年代,喜歡藝術但又家徒四壁,所以不得不用刷鍋笤帚來畫畫,也正是由於他無奈之下,選擇了用刷鍋笤帚作為書畫工具,才成就了後來畫風大氣的黃永玉。所以有時候想想,那些沒能成為藝術大家的朋友,或許是因為未能經歷「有效磨難」吧!

齊白石有濃墨重彩,黃永玉也有。但兩位藝術家構成方式截然不同,黃永玉大筆觸、大色塊的組織形式,再加上他下筆大膽、行筆粗狂、奔放的藝術性格,這為他濃墨重彩的畫面效果加分不少,當然黃老不是只有用筆粗狂,其溫柔細緻的一面也是有的,只是不多。黃永玉多才多藝,他涉獵多個藝術門類,而且皆有一定造詣,可謂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因此,黃永玉在藝術界被冠以「一代鬼才」的稱號!

我是李西伯愷,書畫藝術研究,感謝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西伯愷 的精彩文章:

藝術家對書畫題材與表述形式的不同選擇,反映作者不同的藝術情調

TAG:李西伯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