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給魏忠賢建祠堂的小官,在家鄉抵抗清軍,兵敗後遭此待遇
明末清初,清軍不停地侵擾明朝邊關,1644年更是大舉入關,而在此之前,清軍也曾多次突破長城關口,出現在關內,在與清朝戰鬥的過程中,明朝出現大量可歌可泣的人物。著名的人物很多,比如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史可法等人。然而,還有更多的不為人知的「小人物」,他們只是在史書上留下了名字,但是事迹卻不為人所知。本文所寫的就是姜瀉里固守萊陽城、擊退清軍的故事。
清軍
姜瀉里,字爾岷,號漢州,出生於1583年,死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山東萊陽人。他聰明有文采,但是同時又被眾人稱讚英明勇敢,關中人文太青先生來到萊陽城當官,看到姜瀉里寫的文章,覺得文章寫得特別好,有新意,文太清便掏錢購買,並把文章收藏起來,一直都捨不得售賣。明朝天啟年間,姜瀉里因為忤逆魏忠賢建祠堂而被罰,當時的情況是魏忠賢掌權,各種趨附並為魏忠賢歌功頌德的官員像螞蟻一樣多,唯有姜瀉里覲見皇帝的時候,敢於據理力爭、說真話。由於得罪權貴,姜瀉里成為出了名的直言官員,後來魏忠賢派兵要逮捕姜瀉里,並想要將其除之而後快。
魏忠賢
姜瀉里為躲避災禍,急忙攜帶自己的家人,帶著一些物品逃入深山之中。等逃到安全的地方,便更改姓名,靠給別人種地為生。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他的仕途受阻,但是他的兒子們卻走上了自己的仕途。他的長子姜采考取了進士,當了真州縣令,後升遷為給事中。不久另一個兒子姜垓也升任吏部考功員外郎。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再一次深入內地,肆虐京畿和山東地區。閏十一月,來勢洶洶的清軍第一次進攻萊陽城,姜瀉里率兵抵抗,在混亂之中炮火打中了清軍的首領,所以守軍得以暫時將清軍擊退。清軍撤退了,但是城裡死傷很多。那時的明朝政權,已經接近滅亡、崩潰的境地,身處其中的姜瀉里,看著周圍的情景,憂心忡忡。他和以前認識的熟人說,值此國家風雨飄搖之時,國家一片糜爛,我很擔心我們守護家鄉長久的願望,恐怕不會實現了,家鄉恐怕不久就會再次遭受清軍的進攻了。
攻城
事實上,清軍這次進攻失敗和撤退,只是因為時間接近冬季,軍隊長途跋涉後需要修整。同時清軍也沒想到會遭受到萊陽城的殊死抵抗,掉以輕心,這才作戰不利,經過調整之後清軍決定撤退。
八旗軍劇照
後來,清軍第二次進攻並且攻破了萊陽城。清軍佔領萊陽後,大肆屠殺,姜瀉里及其兒孫全部慘遭殺害。但萊陽城的激烈抵抗,仍舊彰顯出當時作為大明子民的勇氣和擔當。堅定作戰的萊陽人民,何嘗不是英雄?隔了幾百年回望,若是所有的明朝軍民都能一心一意抵抗外來侵略,想必清軍不會入關,此後的歷史也將被改寫。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大臣因彈劾鄭成功父親被割去一隻耳朵,明朝皇帝無能為力只能哭泣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