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1號主管折磨的3號——3號的「血淚史」

被1號主管折磨的3號——3號的「血淚史」

第一次知道九型人格,第一次知道自己是3號,是從林窠老師(因為工作中更習慣稱呼陳姐,也覺得稱呼陳姐更親切,所以後面都這樣稱呼了)那裡聽到的,不過當時因為了解的不多,所以並沒有非常特別的感受。時間是2014年9月中旬,當時陳姐部門裡的產品講師職位招人,她面試我。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因為剛好能回歸我學的教育專業,而且面試的企業據說也非常不錯,所以我非常渴望能得到這份工作。

初相識

第一次見陳姐,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她是一位美麗、優雅、有魅力的女士,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同時非常有氣場,卻不讓覺得壓迫感,跟我以往認知中的女強人不一樣。作為一個不太愛笑,也不知道怎麼更好的微笑的人,很容易被別人綻放的笑容打動,心生羨慕。但是回到自己身上,我還是一臉冷漠。我當時其實是緊張的,本來就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在氣場強大而且決定我未來工作機會的人面前,我就更緊張了。

陳姐的笑容非常感染人,說話的聲音也非常悅耳,讓我稍微放鬆了些。為了故作鎮靜,我沒有太多的話語和表情,僅露出一絲笑容,怕太多的語言和表情外露,暴露了自己內心的不自信。但其實後來想想,對於一個閱歷豐富的人,而且又是學習過身心靈,我的狀態應該一眼就看出來了。那時,我應該表現的更自然些的。

並不能記得陳姐跟我聊的所有內容,不過她對我說的一些話,雖然過去了3年多,帶給我內心的震動,仍然很深,讓我銘記至今。「你內心對別人有一種很強烈的抗拒。以前有人說我在面對別人的時候,有種要把人推開5米的意思,但當我看著你的時候,你雖然表面上在笑,但我覺得你好像要把我推開沒有5米,也有3米了,呵呵。」陳姐以一種非常輕鬆的方式把這句話說出來。我感受到一種真誠的力量,自己的這種狀態是被理解的,被接受的,我並不是一個人。

作為一個對別人的批評或建議極度敏感的人,在那一刻卻沒有覺得她這樣說是為了打擊我,僅僅是感受到真誠和接納。那一刻,我的直觀感受是沒有因為覺得是傷害而立馬封閉自己。如果是在其他環境下,被人說出自己的弱點,我早已羞愧萬分了,要麼沮喪不語,要麼激烈反駁。(寫到這裡第一次淚奔)

雖然我極力掩飾的窘迫和不安,以及假裝的隨和被看破,但是陳姐的這一句話反而打開了我的心扉。陳姐問了我一些以往工作的內容,已經不太能記住清詳細的內容。第一次陳姐說我是3號,是因為當時我正在看《孫子兵法》,對於這本書的內容,我她問了一個問題,然後她問了我喜歡看的書的類型,推斷我是3號。

後來,在跟著陳姐做事的一年多時間裡,她越來越肯定了我的主型和輔型——3號自保型,我也開始對自己的一些性格特質有了認知,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突出的優、缺點。

被挑剔

我順利進入了陳姐的部門,對於新的工作職位,我有一些信心但更多的是不安。因為想在自己原本的專業內作出一些成績,但也因為是第一次做企業產品講師,對於能否快速勝任工作內容有些忐忑。

剛入職的時候,工作內容主要是先把公司的一款產品PPT講熟。我極力去把PPT背熟,也在教室不斷的練習,想要有完美的表現。但是第一次試講,還是太緊張了,仍然表現的很糟糕。記得陳姐在聽我試講的時候,表情嚴肅,眼神里也滿是挑剔。果然,試講完,她給我提了近20條的改進建議,包括表情、語速、發音、過渡等各個方面。

後來我才了解到,1號完美型人格就是這樣,對所有事情是高標準,習慣了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問題,習慣了直接指出問題,因為他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為對方好。而且他們不僅對別人挑剔,對自己會更加苛刻。但是這些「批評」對於3號自保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打擊,讓我覺得我不能勝任這個職位。再加上同職位的另外一個女孩綜合表現都非常優秀,陳姐對她的認可度很高,讓我越發覺得自己被深深的嫌棄,內心也越發恐懼了。而且當時因為新租了很貴的房子,經濟上也有不小的壓力,我自保型的心態越發明顯,很擔心能否保住工作。

求認可

從小到大,我的內心一直是一種競爭中的心態,只有優秀的、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才配得到關注,才能被人看到,被認可,才配得到愛。因為從小性格內向,不是長輩喜歡的嘴甜、會說話的孩子,只能靠成績好能獲得一些稱讚,所以對於成績。是自己第一在乎的。

因為從小被太多人說了「這是個不愛說話、不會說話」的孩子,所以我也一直覺得自己是不擅長講話的,對於講話也是充滿了深深的恐懼。每次要當眾講話的時候,眼前總能浮現自己搞砸了,被人批評指責的場景。成績上在小圈子裡相對優秀,讓我有了些許安全感,但對於批評是極度敏感,別人對我哪怕是改進性的建議,我也是第一反應是激烈的反駁和抵觸。

有著這樣的內心背景,陳姐在給我提改進建議的時候,我的眼前更多的是小時候不斷重複的指責。作為一個內心極度渴望表揚的人,這是非常痛苦的。伴隨著內心的恐懼,我開始懷疑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當時講師在對外演示產品的時候,更多的是以模擬上課的形式,需要展示音樂、英語等一類的課程。作為一個內心嚴肅慣了的人,突然要蹦蹦跳跳的風格去上音樂課,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對於英語課,我就更自卑了。我的英語口語很不好,很擔心別人說我發音不標準,通常是不敢說英語的。而同職位的那個女孩,在語言上很有天賦,她的口語水平是我難以企及的。我就更不敢嘗試英語了。

有了對比,我懷疑我根本做不好。我覺得即使勉強上了這節課,也是僵硬的、不自然的,大家也都是不滿意的。「我根本就做不好,我根本就做不好,我根本就做不好」一直在我腦海里迴響。在那一段時間裡,我內心都是對自己極度的失望,甚至在一次練習講課的課堂上崩潰哭過。自己想做一個表現優秀的員工,卻發現部門每個人似乎都比自己做好的,沒有存在感。(寫到這裡,眼淚已不受控制)

挫敗感

內心對自己的失望,在對外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對人對事抵觸和防備,尤其是對陳姐,內心由抑鬱開始有了埋怨,也開始多次想到要離職。最典型的一次表現為,在一次公司活動中,當著眾人的面,以激烈的態度跟她下的決定對著干,但是結果卻是自己錯的更離譜了。然後內心更加沮喪,因為再一次被證明了,我確實做不好,那時的心態一直是在這種惡性循環中。

我很棒

再到後來,自己對工作開始熟悉了,開始有了肯定之後,也能找回些許自信,也漸漸步入正軌。在一次跟陳姐敞開心扉的交談中,也明白了自己對她的誤解。內心的自卑、脆弱,把別人的關心也當作了假想敵,所以我深深自責,也想做一些事情能彌補自己的過失。因為她對我的幫助是巨大的,我也想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謝她。對於不太會用語言來表達情感的我來說,更習慣用做事來表現。

對於1號完美型的陳姐,我的內心更多的是羨慕和嚮往,我也想成為她一樣有這麼高成就的人,那麼受歡迎,有那麼多人喜歡。她是我們部門、我們公司很多女孩子都想要成為的榜樣。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也只是我內心的嚮往罷了。不過,好在,她並沒有嫌棄過資質平庸且一堆缺點的我,對我有那麼多耐心。

寫了這麼多記流水賬一樣的文字,仍在擔心,比部門裡其他兩個擅長寫文字的女孩子差太遠。檢查了很多遍,怕有錯別字。還是那麼怕被挑毛病的我。

沒有做文字上的修飾,這就是3號眼中的1號領導——很想成為你,又覺得難以企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感林說 的精彩文章:

TAG:靈感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