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杏壇上的地方文史學者

杏壇上的地方文史學者

千年古縣 文化東阿

東阿一教師自拍DV《東阿春秋》當教材

高磊

人物簡介:

曹傳喜,字靜修,號養心齋主人,山東省東阿縣魚山鎮曹廟村人。1966年9月出生。1981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研究,多年來充分利用節假日研究東阿地方史及考古,並製作完成了《戰鬥英雄曹可春》、《黨的好女兒孫秀珍》、《魚山覽勝》、《東阿文物古迹》、《拉二胡的老英雄》等系列專題片。

曾被《齊魯晚報》、《聊城晚報》、山東電視台、聊城電視台、東阿電視台等媒體採訪報導.2008年7月1日,應邀走進山東電視台生活頻道直播現場「做客生活幫」欄目,著有《話說東阿》、《東阿曹植文化》等書。所著《聊聊東阿》一書,亟待出版。現為聊城市華夏倉頡學會秘書長、會員;東阿縣文物管理所文物協查員;東阿縣史志編纂委員會特邀編輯;《大美東阿》特邀編輯。2011年12月25日,榮獲「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稱號;2013年12月,榮獲「東阿縣史志編寫先進個人」稱號;2018年1月,被聊城市社會科學聯合會評為「聊城市優秀社會組織工作者」。供職於東阿縣第五中學。

今年43歲的曹傳喜是東阿魚山鄉中學的一名歷史教師。他出生在教師世家,父親和叔叔都在講壇執教大半生。1981年,曹傳喜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1983年至1984年在劉集高中任教,而後一直在東阿魚山中學教授歷史。曹傳喜說,他之所以想到拍攝《東阿春秋》的DV是為了「打發雙休日」,因為自己不會打牌、打麻將,沒有其他愛好。自從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後,曹傳喜的這些DV竟成了炙手可熱的課堂教材,一次次帶領他的學生進入家鄉的歷史長廊,覽勝景,聽故事,令他們流連忘返。

拍攝《東阿春秋》 挖掘地方歷史

到目前為止,曹傳喜已拍攝完成東阿英烈系列《黨的好女兒孫秀珍》、《戰鬥英雄曹可春》和《香山遺址》、《香山寺》、《殷允鐸墓》、《舊城遺址》、《張璠墓》等多部東阿歷史題材的DV專題片。這些東阿歷史專題片的採訪、拍攝、撰稿、配音和製作,幾乎都是曹傳喜一個人完成的。

曹傳喜說,因為自己這些年一直教授歷史,對家鄉東阿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可他卻發現很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古迹沒有或只有簡單的文字記載,且有的記載還不準確,他於是就有了退休後重新挖掘整理東阿一些歷史遺迹和歷史人物的想法。他說因為自己從年輕時就愛好攝影,當時就想到拍一些關於東阿歷史音像資料的DV。

「自從有了雙休日後,我這個計劃就提前了。」曹傳喜說,「雙休日時間很充裕,我不會打牌、不會打麻將,沒有其他愛好,正好利用這個時間去拍攝。」從去年農曆十月初一開始,每到雙休日,曹傳喜總是騎上自行車,帶上DV攝像機,出門採訪拍攝。曹傳喜說,東阿的歷史大多都在聊滑路以南區域,目前他已經走遍了這片土地上所有能夠找到的歷史遺迹,採訪了無數的人。

DV當歷史教材 師生樂在其中

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後,曹傳喜的這些東阿歷史題材的DV專題片竟然成了學生們喜愛的課堂教材,這是他當初沒有想到的。曹傳喜說,推行素質教育後,學校安排每周一節「人文歷史素質教育課」,讓他和一位語文老師主講。講什麼呢?曹傳喜當時很犯愁,總不能再講課本上的東西來「應付」吧。於是,他問了那位語文教師,對方說要講「齊魯文化名人」。曹傳喜聽後靈機一動,何不給學生講自己採訪整理的東阿歷史名人和歷史古迹?曹傳喜說:「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首先要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如果對自己的家鄉不了解,又怎麼談得上熱愛?」

令曹傳喜更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竟然會對他的素質課有著濃厚的興趣,每節課都令學生們如痴如醉。曹傳喜的學生說,原來對家鄉的歷史知之甚少,只是聽長輩講過一些有關的傳說、民間故事,如此系統完整地了解東阿歷史還是第一次。他們說,「每一次聽曹老師的課,都像是在聽評書,大家被家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所陶醉。」

曹傳喜說,他準備在今年奧運會前,完成對東阿歷史文化古迹的考查與整理。他已經為這些DV專題片起好了名字,就叫《東阿春秋》。「希望它對東阿歷史的整理、記載是個貢獻」。

(本文2008年6月20日刊登於《聊城晚報》作者為《聊城晚報》新聞部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