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七事變前的「西北考察團」

七七事變前的「西北考察團」

?1937年6月29日,暑期西北考察團全體成員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誓師大會。

?秦德純舉杯後,幾乎在場所有考察團員都起身答謝,惟有近處兩名年輕人穩穩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拍攝完這張照片後,孫明經與此二人攀談得知,這兩位北大學子不滿秦德純在「一二·九」運動中的表現,因此拒不起立答謝。

▼在誓師大會上,北平市長秦德純舉杯為考察團西征壯行。孫明經先生回憶,他們在宴會上喝的是皇家夏日常喝的荷葉蓮子綠豆小棗湯。僅僅8天以後,秦德純對所率二十九軍下達了回擊進犯日軍的命令。

▲1937年6月30日,西北考察團全團在副團長段承澤率領下,登上專車西進。圖中的火車頭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火車頭,從北平西去的列車,必須在南口火車站更換火車頭才能繼續西去,因為鐵路從南口往西坡度堪稱世界之冠。

▲1937年6月30日,考察團乘坐的列車行駛到青龍橋火車站,兩名荷槍實彈、身背大刀的二十九軍戰士在站台上巡邏。

?1937年,全國最大的火車頭和駕駛它的司機。當時,僅有南口至康莊二十多公里鐵路能承受這個火車頭的重量,車身上醒目的警告牌頗為有趣。

▲暑期西北考察團行至居庸外鎮,雖然八達嶺關城券門仍在,但是雄風不存,幸好「居庸外鎮」四字匾額尚存。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組織的「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取得了重大成功,考古、地理、氣象等方面的重大發現震動世界。一時間,「移民實邊,開發西北,鞏固國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1937年5月,西北移墾促進會聯合(北平)通俗讀物編刊社、燕京大學通俗讀物編刊社等文化團體共同發起組織了「暑期西北考察團」。

在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參加人員的公函中,暑期西北考察團的組織者表示,西北邊域各地,關係國防重大。有鑒於此,該團擬借暑假之便,邀集各方人士對西北做一次大規模的考察活動。徵求函發出後,得到了國內許多大學的熱烈響應。據6月29日《大公報》報道:全團報名參加人員,共119人,其中教授35人,學生58人,社會團體服務人員15人,實業界6人,自由職業者4人。團長由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擔任,團員共分為4個組。

無論是官方還是學術界,對暑期西北考察團都非常支持。6月29日,北平市長秦德純在中南海懷仁堂為考察團舉行了誓師大會。除了團長顧頡剛因病沒有出席外,自副團長段承澤以下119名團員,全都參加了這次誓師大會。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考察團出發時距離七七事變爆發僅僅還有一周時間。大戰在即的北平,雖然已經能聞到濃重的火藥味,但是中國學人們仍對民族的未來、國家的發展抱著強烈的責任感。中國在現代化轉型的道路上,仍一刻不停地前進著。可惜一周之後,七七事變爆發,日軍的鐵蹄打斷了中國發展的腳步,也打斷了這次雄心勃勃的考察。

幸運的是,在考察團中擔任攝影師的金陵大學理學院教授孫明經,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考察團誓師與出發的全過程,也為這次未竟的考察活動留下了珍貴的影像檔案。

時玉珍/文 本版圖片由孫宇靜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馬克龍訪英真能帶去「安慰和溫暖」嗎?

TAG: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