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科技產業增長強勁,吸引「海歸」奔向北上深
美媒稱,到國外上名牌大學的人曾經不可避免地久居遠方,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畢業生響應故國的召喚,許多人放棄在華爾街或矽谷的不菲收入奔向北京、上海和深圳。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1月25日報道,中國很早以前就開始用「海歸」這個詞來指留學後回國的人。一般來說,大多數學生會留在國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13年的報告說,92%擁有美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在畢業5年後仍居住在美國。
報道稱,這些「海歸」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中國企業青睞,既是因為其所受優質教育,也是因為其國外生活經歷。然而,外國大學的畢業生過去曾很難被國內企業招聘到。有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中國留學生傾向於畢業後留在國外。也正是因此,那些回到國內的大學畢業生會得到豐厚的薪酬和福利——企業會努力讓他們滿意。
然而,現在有證據表明,這個趨勢正在逆轉。五年前,政府數據顯示,海外中國留學生人數為33.97萬人,其中18.62萬人選擇在畢業後回到中國。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畢業生選擇留在國外。與2011年相比,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增長了37.61%,回國學生增長了56.95%。
留學仍然是學生們的一個誘人選擇,因為數據顯示外國大學的畢業生仍然有望比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掙得多。這種工資差距如今雖然在縮小,但依然存在。總體上,中國的畢業生工資近年來有所下降,但留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回國的趨勢必將持續,這受到若干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中國經濟的強勁,尤其是科技產業。據媒體報道,2016年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總產出同比增長10%。儘管近幾個月國內生產總值(GDP)整體增速減緩,但中國的大型技術企業仍在急劇擴張。對於規模較小的技術類初創企業,風險資本持續湧入中國。根據普雷欽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大中華區去年的風險資本投資超過650億美元,同比增長35%,創歷史新高,僅次於北美(770億美元)。
其次是所謂的「竹子天花板」,這一理論認為,中國畢業生有望在國外的技術企業找到工作,但極少能升至高層管理人員職位。這個詞是簡·玄在她2015年的《打破竹子天花板:亞洲人的職業戰略》一書中首創的,它有著充分的現實依據。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五大技術公司(谷歌、惠普、英特爾、領英和雅虎)中,亞洲人和亞裔美國人占專業人員的27%,但高管中的比例只有它的一半。
最後,家的感覺不斷吸引著更多的留學生回國。
不過,中國不僅僅著眼於爭取本土畢業生回國。中國還希望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畢業生到中國來,並在2017年對簽證計划進行改革,讓中國企業可以更容易地以工作簽證僱傭外國畢業生。據媒體報道,從2000年到2010年,在華工作的外國人數量增長了兩倍達到22萬人。
此外,高校希望吸引外國學生到那裡學習。中國近日表示,它計划到2020年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學生留學目的地,到那時每年招收50萬名外國學生。(編譯/何金娥)
2017年12月28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行的「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2017」展覽現場,參觀者在體驗量子通信虛擬現實。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美媒稱中國向科技超級大國驚人轉型:學術論文數量超美居榜首
參考消息網1月23日報道外媒稱,中國將美國擠下全球學術論文發表數量第一的寶座。
據德國廣播電台網站1月19日報道,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人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了42.6萬餘篇學術論文,而同一時期,美國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接近40.9萬篇。不過從被引用最多的研究論文角度看,瑞典和瑞士的學術論文被引用最多,隨後是美國和歐盟,中國僅排名第五位。
這一數據來源於埃爾塞維爾出版公司的Scopus資料庫。
另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21日以《中國向科技超級大國的驚人轉型》為題報道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科學委員會剛剛發表了兩年一次的《科學與工程指標》——介紹美國技術現狀的大部頭文件。其中包含了研究與發展、創新與工程的事實與數字。然而,報告的主要結論卻涉及另一個國家:中國已經——或即將——成為科技超級大國。
報道稱,這應當在意料之中,畢竟科技是經濟發達社會和軍事大國的知識基礎,而中國渴望在這兩個領域都成為世界領先者。儘管如此,中國取得的實際進步速度仍然令人驚嘆——25年前,中國的經濟規模還微不足道,高科技部門還幾乎不存在。根據《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自那以來,中國發生了以下變化:
2015年,中國的研發開支已位居世界第二,佔世界近2萬億美元總量的21%,僅次於美國的26%。但是,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以現在的速度發展,中國很快將成為最大的研發開支國;
2000年至2015年,中國的研發開支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是美國增速的4倍以上;
中國研發團隊發表的技術論文急劇增加。雖然美國和歐盟在生物醫學學科方面的研究論文更多一些,可是中國在工程研究方面獨佔鰲頭。在論文引用率方面,美國超過中國,說明美國在基本研究領域投入更多,但中國正在迎頭趕上;
中國的技術勞動力大幅增加。2000年至2014年,理工科本科畢業生數量從每年35.9萬人左右增加到165萬人,同一時期,美國理工科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從48.3萬人增至74.2萬人。
報道稱,發展壯大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技術領域,它還越來越雄心勃勃,中國大部分高科技產品曾經只是組裝其他地方製造的尖端零部件。報告指出,現在中國正在進軍高端領域,「比如超級計算機和較小的噴氣客機」。當然美中也有不足——中國(在美)獲批專利仍然落在後面。十年來,在每年美國所批准的專利中,美國公司和發明者約佔一半左右,而其餘部分大多由歐洲人和日本人瓜分。但中國有14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因此它理所當然地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報道稱,如果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衛星、導彈、網路戰、人工智慧、電磁武器——取得突破,其結果可能就是戰略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
資料圖片:2017年10月24日,在科大訊飛(首屆)全球1024開發者節展示區內,參觀者在和智能語音機器人進行互動體驗。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美媒:中國轉型科技超級大國速度驚人 25年全面逆襲
參考消息網1月23日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向科技超級大國的驚人轉型》的文章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科學委員會剛剛發表了兩年一次的《科學與工程指標》(一份介紹美國技術現狀的大部頭文件)。其中包含了研究與發展、創新與工程的事實與數字。然而,報告的主要結論卻涉及另一個國家:中國已經(或即將)成為科技超級大國。
文章認為,這應當在意料之中。畢竟,科技是經濟發達社會和軍事大國的知識基礎,而中國渴望在這兩個領域都成為世界領先者。儘管如此,中國取得的實際進步速度仍然令人驚嘆。
文章稱,別忘了,二十五年前,中國經濟規模還微不足道,高科技部門還幾乎不存在。根據「指標」報告,自那以來,中國發生了以下變化:
2015年,中國的研發開支已位居世界第二,佔世界近2萬億美元總量的21%,僅次於美國的26%。但是,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以現在的速度發展,中國很快將成為最大的研發開支國。2000年至2015年,中國的研發開支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是美國4%的速度的4倍以上。
中國研發團隊發表的技術論文急劇增加。雖然美國和歐盟在生物醫學學科方面的研究論文更多一些,可是中國在工程研究方面獨佔鰲頭。論文引用率方面,美國超過中國,說明論文涉及基本研究問題,但中國正在迎頭趕上。
中國的技術勞動力大幅增加。2000年至2014年,理工科本科畢業生數量從每年35.9萬人左右增加到165萬人。同一時期,美國理工科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從48.3萬人增至74.2萬人。
文章稱,發展壯大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技術領域。它還越來越雄心勃勃。中國大部分高科技生產曾經只組裝其他地方製造的尖端零部件。報告指出,現在中國正在進軍高端領域,「比如超級計算機和較小的噴氣客機」。
報道稱,當然,也有美中不足。中國在收穫專利的數量上仍然落在後面。十年來,美國公司和發明者每年約佔美國專利的一半左右,其餘部分大多由歐洲人和日本人佔據。同樣別忘了,中國有14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因此,理所當然地,它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文章稱,在一個沒有民族主義、經濟、種族和部族衝突的理性世界,所有這些並不特別令人震驚。技術是流動的,中國取得的進步其他地方也可以享受,反之亦然。
但文章同樣渲染稱,在目前這個紛爭不斷的世界,中國高超的技術實力可能構成「威脅」,正如國會監督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經常指出的那樣。
文章稱,「危險之一」是軍事。如果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衛星、導彈、網路戰、人工智慧、電磁武器——取得突破,其結果可能就是戰略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
文章宣稱,應對這種技術競爭的最佳辦法就是重振美國自己的技術基礎。比如:徹底修改移民政策,照顧高技能移民,而不是此前已經移民的親屬;增加防務開支,用於開發新技術,與中國抗衡;提高用於「基礎研究」的其他聯邦開支。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弗朗斯·科多瓦說:「我們置身全球知識競賽。我們今天或許是創新領先者,但其他國家正在迅速趕上。」(編譯/鄭國儀)
來源:參考消息網
關於深圳的一切,關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長!
我們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與夢想者同行!
TAG:深圳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