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誦念觀音六字明咒助力施食
娑婆世界是眾生業力所呈現的,乃至我們的肉體也是業力的流轉。由於自身業力的先天狹隘性,致使我們見不到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們要不斷完美自己,可能大家看到的我,我看到的你都不完美。特別在這個娑婆世界,雖然大家都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但很難完美自身的身心。但是,當我們追隨佛陀,真正地打開信心的眼睛,啟迪了智慧的時候,我們就會相信有一個完美的佛陀的家園,佛陀的凈土。我們願意把生命中所有最美好的福德智慧迴向佛國,我們願意超越這五濁惡世,來重塑自己的生命。用佛陀制定的戒律來修正自我的行為,補缺生命的漏洞這是對自己的承諾和制約,不能成為衡量別人的工具。當我們用戒律去衡量別人的時候,就難以避免鬥爭。人無完人,我們在自己的要求下都難以完美。將心比心,去包容別人的不完美,實際上是在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人是有懺悔之心、慚愧之心的。所以我平時不敢要求大家,我們道場也沒有很嚴格的規矩,也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但是我們生活在這裡,同時又需要這樣一種規矩,不擾亂他人。既讓大家生活在其中,又能讓那些不懂「道」的人尊重這個道場,讓佛陀教法因我們而光大延續,所以,我們要自覺地去遵守、形成一個良好的次序。當我們制約自己的時候這同時也是向世間的展示,希望我們有這樣的智慧去實踐而別人,如果看到我們能夠遵循保護這樣的次序,能夠降服自我,也會生起敬仰之心,也會遵守這個空間的次序,甚至也可能藉由你的因緣,成為一個佛陀真理的追尋者。
阿彌陀佛,師兄吉祥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
雖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但天和命都是你人生賬簿的記錄
你的善,上天不會虧欠
你的惡,也都記錄在冊
種下什麼因,就得什麼果
因果絕不虛
目犍連(也稱目連)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為凡事運用神通是沒有不成的。神通的運用,確是便於接引眾生,可是神通不能違背因果法則,不能勝過業報,不能解脫生死煩惱,卻是事實。有一次,佛陀的祖國迦毗羅衛城,遭到僑薩彌羅國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見此情形,也很著急,建議用神通保護他們,佛陀心理雖感到悲痛,但卻深知業力不可違,因果不可改,說:「今日宿緣已熟,正可受報。」也就是說業緣成熟了,受報的事是無法用什麼來替代的。但經不起目犍連一再請求,釋尊也答應試一試釋迦世尊於烈日當空之際,預先端坐在軍隊必將通過道旁一株枯樹之下,迎接毗琉璃王王見佛陀如此,便問:「此處有很多枝葉茂盛的大樹,何故坐於枯木之下呢釋尊僅答以:「一切蔭不如祖國之蔭。」琉璃王知釋尊之意,是為保護他的親族,掉頭把軍隊帶了回去。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攔琉璃王的大軍,但琉璃王逢到佛陀雖然每次回軍,但報仇和侵略的恨心始終沒有熄滅,到了第四天進攻時,佛知道這是因果造成的劫,了結這個劫的時候已經到了,釋尊才放棄了他的努力。是,目犍連尊者的神通還不能了解到無盡的業報,他想到要以神通來營救城中的人民於是以神足通飛人被軍隊圍得水泄不通的城內,挑選了五百位優秀的釋迦種族,升空用缽把他們攝裝起來,再由空中飛出。等到第四天琉璃王的大軍攻破了迦毗羅衛城後,目犍連要把那些釋种放出來,滿心歡喜地來到了佛陀的面前說:「佛陀我已救出了一部分的釋迦種族。」說完打開缽一看,大驚失色,原來缽中藏著的五百位釋迦種族變成了一攤血水,無一人存活,這些釋迦族人,都是在劫難逃。目犍連!釋迦種族宿世業障,不知懺悔,今日要受到此報,雖然是我的族人,神通也是救度不了的呀!」佛陀慈祥的臉上帶著無限的傷感回答說。
很多人不知不覺中所做作為已冥冥之中為自己種下了因果,這些因果在生死善惡賬簿上都已明細。不會虧欠,更不會污衊。對照看看你的賬簿都寫了什麼?
日常行為的善惡記錄
那時,有位年紀老邁的比丘,志向求取佛道,無暇讀誦典籍,且在心中認為講經釋義都是無明的一種顯現,他在恭敬三寶中夾雜有偏見,所以始終沒有成就。老比丘平時一乞到香油,都會拿到佛前供養,她得知後,每天都會施捨給老比丘一些。一天,有位比丘頂禮佛足後,叉手問佛:「那個老比丘雖然缺少智慧,但他持戒無缺,行止高潔,每每於佛前燃燈供養,在將來能有什麼樣的福報呢?」佛陀讚歎說:「問得好啊,那位老比丘在無數劫後,將會成就佛果,頸後有重光,他教化訓導三界一切眾生,度脫的人無量無邊。」那位寡婦聽後,一路飛奔來到佛前,頂禮說:「老比丘燃燈供佛,所用香油都是我施捨給他的。佛說他會成就佛果,教化眾生解脫生死,天人鬼龍無不安樂。祈請世尊也能夠悲憫於我,為我授記吧佛陀對她說:「女身不能成就佛果、緣覺、梵天、帝釋天、轉輪聖王,這些果位都尊崇無比,不是女身能夠證得的。如果你一心想要獲得,那就要捨棄女身而轉生為大丈夫。」她頂禮佛陀說:「我要捨棄它。」她返回家中,潔身沐浴,向佛陀所在的方向遙拜頂禮說:「人身不過是四大假合,不是久居之所。」隨後,她登上高樓,發願說:「我把這個污穢的身體施捨給饑渴的眾生,以此祈求能夠轉生為男,於佛陀座下受記成佛。娑婆世界的愚痴眾生如有不走正途,不知有佛的,我來世定當濟度於他。」說罷,她從高樓跳下,見到的人無不膽戰心驚。佛陀知她信心堅固,於是以神通力使土地變得柔軟,就如同華美的坐墊一般。觸地後,她發現自己毫髮無傷,且已轉為男身,心中歡喜不盡。連忙跑到佛陀那裡,高興地說蒙世尊慈悲我現在已是男身,祈願世尊哀憫,為我授記。」
1)造殺業
殺業是最折福份的行為。殺生的果報是很強烈的,諸事不順,多病多災,家庭不和,子女不孝。
2)亂髮脾氣 ,造口業
我們的意業不清凈,就很容易犯口業。嘴巴講人家一句不好,就是造一個惡業。造業就是種因,我們佛教上,把發脾氣喚作「火燒功德林」。是一個人福薄命淺最直接的表現。
3)邪淫
邪淫不僅損福,也損祿。相當於去白骨地獄,死後容易去畜生道,想再修成人身千難萬難。
有惡即有善,惡事常行,必遭天譴,善事常做,福報滿盈。那麼平時做哪些善事,能夠快速進入生死簿的福報榜呢?
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令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施食
施食是行善布.施的大功德,連續做七天施食可消這輩子積累的業障!常施食,得「壽、安、色、力、辨」五種福報。
最簡單方便的施食就是念觀音心咒,你有悲心,你觀想的食物就到那邊,無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七粒米就可以遍十方法界,世界。
誠心誦念觀音六字明咒助力施食
嗡 嘛 呢 唄 咪 哞
weng ma ni bei mi hong
次取了缽盂進村去求水。進了村,阿難看到一口井,井邊正有一位年輕的女子在打水。女孩子聞聲轉過身來,兩人四目相視,不覺心下怦然女孩子說我是首陀羅,身份低下,不敢為師傅取水。」阿難說:「眾生平等,無分高下,滴水也是恩情。」女孩兒聽了婉爾一笑,接了缽盂,裝滿了水,遞還阿難。阿難從女孩兒手中接過缽盂,一瞬間,指尖微觸,阿難不覺心旌搖動……阿難告謝而還,見佛陀不由跪泣相告,說自己見女子而心喜,恐怕已落紅塵業障里。佛陀平靜地告訴阿難:「歡喜在你心裡,我不可以代替你!超脫也在你心裡,我也幫不了你佛陀起身阿難隨行,心裡卻也時時念起井邊的女子。後來,佛陀滅寂,大迦葉尊者是為初祖,統領佛門弟子結集經傳。阿難欲入殿中傳佛陀經傳,迦葉尊者卻攔住了他說孽障未除,如何傳法?又說,阿難,你若能從鎖孔中入,便許你入殿。阿難黯然垂首,回精舍苦思入殿之法,經宿終夜,不覺白頭,眼見東方之即白,心中不禁廢然而嘆。阿難頹然欲卧,脊背接觸床板的一剎,心中突然一片開明,彷彿過往歷歷在目,生命重新來過。阿難隨即坐起,面對晨光,春暖花開。清晨,阿難來到大殿外,迦葉早已站立殿外,要見阿難如何穿孔而入。只見阿難寶相莊嚴,頷首低眉,徑直走到門前,立定片刻,並不猶疑,雙手只是輕輕一推,殿門豁然而開。迦葉頷首而笑,阿難登堂入室,朗聲宣誦:「如是我聞,一時,佛在……」
供燈
高僧大德海濤法師開示——點滿一千盞燈,消除的業障如恆河沙數,智慧之光點亮十方法界,利益一切眾生,積累更多的福報資糧!
如能將這兩件事做好,功德不可限量,福報無窮增長。地獄而來的判官也會對你心生歡喜,將你划進生死簿福報榜。
佛滅度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國王。有一次,阿育王請示比丘們過去佛住世時,有誰行大布施?』比丘們回答:『給孤獨長者最能行大布施。』阿育王又問:『那他布施多少財寶呢?』比丘們表示:『他布施了億千金。』阿育王聽到以後如是思惟:『長者尚能布施億千金,身為一國之尊的我,又怎能只布施億千金,應該要布施更多,以百億千金來供養佛。於是,阿育王建造八萬四千佛塔,並於每一佛塔中供養百千金。之後,連續五年舉辦大法會,會中有三十萬比丘。阿育王將三百億金分成三等份供養,第一份供養阿羅漢聖者,第二份供養證得初果至三果者,第三份供養雖未得道,卻老實修持的比丘。除了私有庫存的財寶外,阿育王亦將夫人、婇女、太子、大臣等悉皆供養聖僧,並用四十億金再贖回,如是前後共布施了九十六億千金。後來阿育王得了重病,自知命將終盡。當時,有位大臣名叫羅陀崛多,是阿育王過去世一起布施泥土給佛陀的同伴。羅陀掘多見國王重病,命欲將盡,恭敬頂禮後說:『國王過去容貌光澤飽滿,有百千位婇女圍繞於身邊,如同蜜蜂聚集采蜜的蓮花一般,但今日容顏卻不復以往。阿育王回答:『不管是失去財寶、王位、性命或親人,我都不會感到憂愁,唯一擔憂、挂念的是再也無法見到聖人、賢者,無法供養其飲食、衣服、卧具、醫藥。雖然容貌不復以往,但不會因此感到難過或不安。』
請將此文法布施出去
因為身邊太多的人
每天都做著損耗福德的事情
法布施功德無量
成佛的路上,布施第一
※山東圓覺寺的女尼師願意無償幫您養孩子!隨喜讚歎這位活菩薩,救助了無數可憐的小生命!給了無數小生命一個溫曖的家…
TAG:大德開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