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訪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感受遺韻悠悠古風和濃濃民族風情!

尋訪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感受遺韻悠悠古風和濃濃民族風情!

在中華大地上

有很多少數民族聚集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這些布局奇巧、建築獨特

民俗濃厚的村寨

雖規模不一、類型多樣

但都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

集中體現著各個民族的文化基因

有著不可複製的美麗

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

走 進 彭 家 寨

在酉水河的尾端,有一條支流叫車洞河,它是酉水河發源之一。車洞河中部的龍潭河畔,坐落著一個土家山寨——彭家寨。

站在彭家寨前的鐵索橋上俯首龍潭河,河水清澈見底,圓圓的鵝卵石清晰可見。「田野縱橫千嶂里,煙火人家半山中。」 抬眼望向彭家寨,建於鬱鬱蔥蔥的山腳坡地上的,是那層層鋪開、錯落有致的吊腳樓群,牽引著行人的腳步。

穿過平整的田疇,碧綠的菜畦,古樸的籬笆,泥濘濕滑的田間小路上,零星生長著叫不出名的野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獨自在村裡信步,路過一戶人家,老爺爺悠閑地坐在屋檐下吧嗒著煙袋,腳上穿著沾著泥巴和青草的草鞋,定是那旁邊的老奶奶親手為他編織的。老奶奶屋前屋後地拾掇著,時不時和老爺爺絮叨幾句。

坐在有百年歷史的風雨橋里歇腳,微風從山間徐徐而至,閉上雙眼,享受微風的旋律,聽流水潺潺,任思緒暢遊。在浮躁的人生旅程中,與這樣一個寧靜的小村莊相遇,確是幸運的。

彭家寨的美,在於它的整體美。村前田園阡陌,稻浪起伏;寨後山巒奇峰,修竹含翠。山、水、橋、吊腳樓和鋪金的田園交織在一起,繪就了一幅自然天成和人類智慧相結合的完美畫作。

畫作的點睛之筆,當屬彰顯土家智慧的吊腳樓群了。在一座「一」字排開的大屋場身後,吊腳樓群落順山勢而起。作為武陵山區土家聚落的典型選址,彭家山寨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腳樓群而享譽中外。

走下彭家寨前的鐵索橋,拾級而上,迎面便是一個石板鋪就的偌大的院壩。壩子乾淨平坦。這裡定是土家人踏歌擺手之所了。

在龍潭河流域,擺手舞從古傳到今。在大堂鼓、大鑼的伴奏下,男女相攜、蹁躚進退。而「遇事必跳,人神共娛」的宣恩耍耍,源於土家族原始「祭祀娛神」活動,動作詼諧活潑,腔調優美動聽,唱詞通俗易懂,備受人們喜愛。

人間凈土 貴州從江

沿著黔東南境內的321國道,都柳江蜿蜒而隨,像極了一條秀美的緞帶。壯闊的江面上,似乎還能看到往日的百舸爭流。緞帶之上,鑲嵌著一簇七彩珠花——從江。

從江匯聚了苗、侗、壯、瑤、水等多個少數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輝煌燦爛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青年挑著柴禾走在田間,姑娘們背著竹簍結伴上山採茶,辛勤的農家人,生怕辜負了大好時光。古老的木製紡車,金色的十里柑園,一同承載著這片土地千年的農耕文明。

在從江,增沖鼓樓是眾多鼓樓中最為秀麗的一座。它建於清康熙十一年,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是全國現存最老的侗寨鼓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約五丈,計十三層,呈六角形,頂上兩層檐角曲翹,檐下木花朵朵,閣檐重疊,巍峨屹立。

與鼓樓一樣,風雨橋也是侗族鄉寨特有的標誌。風雨橋也叫花橋,分為亭閣式和鼓樓式兩種。亭閣式風雨橋,橋面上亭閣秀立,雅緻玲瓏。鼓樓式風雨橋建在較寬的河面上,大橋長廊之上,加蓋幾座鼓樓式建築,美麗壯觀。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額爾古納河靜靜地流淌,悄無聲息,卻如同睿智的老人,向我們訴說著鄂溫克族人古老的傳說。

綠油油的草地,綿延不絕,映照在藍天上,與白雲做伴。若隱若現的幾幢尖頂圓錐形的木屋,有一個獨特的名字——撮羅子。屋子旁邊的火堆中,升起裊裊炊煙。幾個穿著長毛皮襖子的人在木屋旁笑著,聊著。草場盡頭的白樺林,遠看密密麻麻,近觀卻棵棵獨立,直上雲霄。森林深處,幾隻溫和的馴鹿悠閑地啃著樺葉和蘑菇,一切那麼寂靜。

夏季的根河市,白晝時間非常長。額爾古納河深情而悠然,在夕陽下緩緩流淌,草原上的天那麼遙遠,那麼沉寂。根河市的東北部,大興安嶺地區的林海雪原中,有一個神秘的民族鄉——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

提起敖魯古雅鄉,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馴鹿。鄂溫克人愛馴鹿就像愛自己的孩子,甚至為每隻鹿都起了名字,並能一一叫出幾十頭馴鹿的名字。

如果說馴鹿是鄂溫克人樸實、溫和性格的象徵,那麼鄂溫克人的樺樹林文化,則是人類文明長河中熠熠生輝的一個支流。

在敖魯古雅村,生活中似乎處處都充斥著白樺樹。撮羅子是用白樺樹搭成的屋子,獵民們的生產用具,也都是白樺樹皮編製的桶、盒子和各種器具,還有樺皮製成的船,則承載著這個民族的漁獵生涯。

白樺樹上流下的甘甜的樺樹汁,是人們喜愛的飲品。你只要用獵刀在樹根那裡輕輕劃一個口,插上一根草棍,擺好樺皮桶,樺樹汁就順著草棍像泉水一樣流進了樺皮桶里。這就是敖鄉人千百年來的自然生活。如泉水般流淌的,還有敖魯古雅人哪些永遠也說不完的故事。

魂牽夢繞玉湖村

雲霧飄渺的玉龍雪山,守護著一個美麗的村寨。

走在石板路上,身邊錯過的,是虔誠的納西人熱情的微笑;迎面撲來的,是來自聖雪山清醇的山風;手邊觸摸的,是構建了百年的石頭房子。天藍的深透,雲白的刺眼,水清的如鏡。

這裡,叫玉湖村。玉湖村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鄉境內,南距世界文化遺產白沙古鎮約10公里,距麗江古城約15公里,北靠5A級景區「玉龍雪山」,素有「雪山第一村」的美譽。

她隱逸在麗江熱鬧的古城外,沉睡在玉龍雪山深廣的懷抱中。傳說,玉湖村的歷史同她的石頭房子一樣古樸和滄桑。

在玉湖村,每一個房子都用石塊壘砌,不加任何雕飾的石頭,就那麼順其自然地堆在一起,經過上百年的時間洗禮,如此沉靜地站立在雪山腳下,彷彿是歷史的記錄者,見證這個小村的歲月變遷。

村裡的納西人說,來到這裡,必須要去看一看玉湖。

玉湖是個人工湖。納西先民的汗水凝結成她的靈魂,大自然的打磨造就出她的沉靜。自她誕生之日起,從玉龍雪山湧出的山泉流經這裡,流向麗江古城,整個玉湖村成為一個雲間水世界。

來到湖畔,瞬間便落入玉湖深沉的夢境中。如鏡的湖水構建出兩個世界,皚皚雪峰與連綿的雲,青草,紅花,氂牛,世間一切均在湖中,恍如縹緲幻境,我站在岸邊,辨不清孰真孰假。這就是著名的麗江雪山十二景之一:玉湖倒影。

淳樸的納西人信仰東巴教,他們相信萬物有靈,一片落葉自有它的靈魂。古老的玉湖村,每塊石頭下都埋藏著一段傳說:殉情者的靈域「玉龍第三國」,神聖的雪山神「三朵」,愛神的聖地「花冷古」,獨隱雪山的「仙人跡」……

一個傳說,就是一個世界。

美麗祥和的雲南麗江,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共融之地。生活在橫斷山脈腹地金沙江畔的納西族祖先,用漫長的歷史創造出屬於他們獨特的語言——納西語。

一千多年過去了,玉湖村中的納西人,仍舊說著納西語。

除了語言,納西族人還有自己的文字——東巴象形文字。東巴文被稱為當今世界文字活化石,它以東巴教為載體,通過納西人自製的竹筆、土墨和土紙手抄筆錄而成的東巴經書代代相傳,「東巴文化」也因此而得名。

玉湖人還有自己的音樂,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白沙細樂。

白沙細樂,納西語叫「崩石細里」,又稱為《別時謝禮》。相傳,遠古時期的黑白之戰異常慘烈,戰後,人們創作哀樂,紀念戰士的亡靈。白沙細樂就產生於此。

古箏、簫、笛子、口弦、二胡、琵琶……溫柔儒雅的樂器是白沙細樂的靈魂。這部納西族世代相傳的大型古樂,是納西人的寶貴遺產,也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的納西青年。

來到麗江,來到納西樂土中,你是不會感到寂寞的。因為,天性樂觀的納西人最能歌善舞。

文明小貼士

★ 許多古村落都鮮有人知,如果你決定來體驗不同的文化習俗,出發之前最好查閱資料,多多了解村落的傳奇和故事,以及交通和飲食,每一個村落都有獨特的風味和信仰,遊客所到之處,要入鄉隨俗,和當地村民友好往來!

★古色古香,年代久遠的古村落,老城鎮,充滿時光的味道,這些景點的味道就在於保留傳統的原風貌,遊客在旅遊欣賞的過程中一定不能破壞建築,不能隨意刻畫留名。

★ 如果你來到這些特色的村落中,一定會被當地村民熱情款待的,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隱私,遊客在拍照時,一定要徵求他們的同意,這樣才會留下美好回憶!

這些極具民族特色村寨分享給你

選個悠閑的時間

帶上文明之心

挑個最喜歡的村落

小住些時日

在寧靜的午後

捧一杯香茗,執一本閑書

感受文明旅遊的閑適與美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旅遊伴我行 的精彩文章:

適合長假出遊的自駕風景線,一路美到底!再不計劃就遲了

TAG:文明旅遊伴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