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來混,誰不是被虐大的

出來混,誰不是被虐大的

給我十分鐘,還你一個世紀

作者:傑尼龜

在世界所有的國家的進入現代化的過程中,有原生型派生型兩種國家概念。原生型的國家,就是在產生和文明發展的時候,社會經歷的震蕩最小,英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而其它派生型的國家,文明的歷史進程被外敵打斷了,被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對咱們中國人來說,我們是切膚之痛的。晚清的半個世紀就是跟洋人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不是今天割了塊地了明年要賠款。從古代史到近代史,那個心理的落差啊,哎。

我們此系列的主角英國,全稱 「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含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的東北部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面積24.4萬平方公里,人口6500萬。

現代化的先行者

若說對近代世界的影響,沒有國家能和英國相提並論,它開創了近代的主體文明,可謂現代化的先行者。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它的大炮轟開了每一個古老國家的海岸,也將他們拖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英國最早實行政治變革,英國的議會為世界議會之母,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提供了模式。

英國為現代社會實踐了諸多經濟理論、科學觀念,其求實與理性的態度為人類科學樹立了榜樣。

儘管時至今日,「日不落帝國」輝煌已經不再,它退到了二流國家的地位中,靜謐的英倫三島現在靠「英劇」、「腐國文化」、「歐洲攪屎棍」成為大家的談資。但英國的歷史還是值得回味的,了解它的歷史文化、品味它的特徵可以加深我們對近現代世界的認知。

自然環境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民,英國是一個島國,由主島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組成,在地理上叫「不列顛群島」。但在史前時代是大陸向海洋的一個延伸,當時有一座陸橋——多格蘭陸橋把它與歐洲大陸相連。

英國目前挖掘的最早的人類化石在50萬年前,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海德堡人留下的牙齒化石和骨骼碎片。說明史前人類圍捕野獸的時候,可以由多格蘭陸橋來到了島上。

末次冰盛期(Late Glacial Maximum,

約在31000-16000年前)時的歐洲版圖

那時候地殼運動很激烈,不列顛島地塊擠壓海洋成為陸地。此後,森林的遺骸被泥土和沼澤覆蓋,受到高壓和高溫構成了島上豐富的煤礦層。從地質結構看,不列顛北部是遠古地球運動造成的岩層,東南部因氣候變化形成了白堊土、石灰岩層和蘊藏豐富的錫礦、銅礦、鉛礦。這裡森林茂密、飛鳥野獸、魚蝦海貨,島之富饒,獵取不盡。

大約在1萬年以前,氣候迅速變暖,冰雪消融導致海平面上升。到大約公元前7000年,海水最終淹沒了陸橋形成英吉利海峽,不列顛成為一個島嶼。這些海域都在90米以內,當大西洋暖流穿過陸橋時,溫暖了空氣和海水,使不列顛的氣候與同緯度其他地區相比,都要暖和。它的沿海地帶低洼,海岸線曲曲折折,再加上充沛的降水和細密的河流分布,造就了眾多港灣。

不列顛島資源分布圖

地理特徵

島嶼陸地按地貌可以分為低地區高地區之分,東南部的英格蘭地區海拔305米內,地勢平緩、土地肥沃、自然條件適合耕種,而北部和西部是相對貧瘠的威爾士山地和蘇格蘭高地。這樣的地貌特徵就有了不同的人口定居和農業發展,地理上容易分隔成英格蘭地區、蘇格蘭地區和威爾士地區,以及富裕強大的英格蘭對他們的軍事征服。

島上河流以高地區為基礎向東南低地呈現放射狀主要有東海岸的特威德河、泰恩河、蒂斯河、泰晤士河,西海岸的克萊德河、默西河、賽文河。泰晤士河是島上最重要的河流,全長346公里,水網複雜支流眾多,在入海口形成一個寬度為29公里的河口。公元1世紀末,羅馬帝國在泰晤士河沿岸建立了若干城鎮,在入海河口上建立倫丁尼姆城作為行政中心,這就是倫敦城的前身。

英國的「被入侵史」

下面我們開始正題英國的歷史,它的歷史開端並不像後來的日不落帝國那樣體面威風。不列顛的歷史受到海洋的巨大影響,海洋使它屢遭侵犯。從遠古到公元11世紀,不列顛有5次被外族從海洋入侵的血淚史,外來的文明來了去,去了來。

出來混,誰還沒被侵略過幾次呢,其實英國人是大半個歐洲移民者的後代。

第一次

早期的人類前來定居

公元前3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伊布里亞人從西班牙半島沿大西洋海岸北上來到不列顛,他們從新時期時代演化到青銅器時代,今天英格蘭威爾特郡的巨石陣(Stonehenge)就是那時起的文化遺址。

從前8世紀開始,居住在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前來定居,他們擴散到愛爾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地區,他們信仰「德魯伊教」,最重要的「薩溫節」後來演化成西方的「萬聖節」。凱爾特人最強大的部落布列吞人(Breton),來自地中海的貿易商人將他們稱為「不列顛人」(Britons)

凱爾特人墓葬都會出土馬車的部件,

遺骸旁邊會有一把鐵劍和一柄矛

第二次

羅馬帝國最北端行省

從公元43年到410年,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島建立了「不列顛尼亞」(Britannia),修建倫敦城羅馬大道來鞏固統治,而在農村地區依舊依靠原有凱爾特部落維持秩序。行省的北疆是防衛工事「哈德良長城」,這也是《冰與火之歌》中絕境長城的原型。

羅馬人駐軍和行省劃分圖

第三次

日耳曼部落盎格魯—撒克遜人征服

從公元450年到公元650年,來自德國西北部與丹麥一帶的日耳曼部落朱特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先後入侵不列顛,史學家統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與凱爾特人、羅馬人互相通婚、一起生活,居於社會優勢地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最終形成了現在英國的主體名族,「英格蘭」(England)一詞就來源於盎格魯人,意思為「盎格魯人的土地」。

朱特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遷入圖

到公元650 年左右,他們建立了諾森伯里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蘇塞克斯,這七個王國合縱連橫,最終一統於蘇塞克斯,當今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蘇塞克斯國王埃格伯特的後裔。美劇《權利的遊戲》的七國混戰就是根據這一歷史背景的設定。

《權利的遊戲》七國地圖與英國真實地圖對比

第四次

維京海盜入侵

大約從公元8世紀起,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地區(包括今天的瑞典、挪威與丹麥)的維京人興起,他們頻繁侵擾並殖民歐洲大陸沿海和英國島嶼。「維京」一詞來在古英語中最早出現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中,指的是掠奪港灣沿岸的意思。

維金武士和維金長船

在抵抗維京入侵的過程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加強了,而入侵併定居的維京人也慢慢演變為英格蘭民族的組成部分,共同推動了英格蘭的統一進程。

第五次

法國諾曼人入侵

法蘭西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王朝(1066 ~1154),在歷史上威廉也被稱為「征服者」。 由於威廉保留著在法蘭西諾曼底的領地,,英格蘭和諾曼底變成了一個跨海峽的王朝。這一糾纏不清的關係一直持續了500年,1558年英軍丟失了大陸上的最後領土,英王才不得已專註於發展本土。

1066年黑斯廷斯戰役中威廉擊敗了盎格魯撒克遜最後一任國王

為什麼不列顛島容易遭到歐洲大陸的頻繁入侵呢?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交通方便,無險可守。

幾乎所有的入侵都從海上來,不列顛海峽淺、河流多、港口多的特點使得無險可守。入侵者的船可以在任何地方靠岸,通過密集的河流網突襲人口密集的城鎮。由於英國是島國,東南部低地區缺乏戰略縱深,迴旋餘地小,城鎮一旦被包圍就等著舉白旗了。

2.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在古代,國家的主要財富就是人口、糧食和牲畜。由於英國東部南部地區是主要的糧食產區,而且能生產出歐洲最好的羊毛。這裡物產豐饒,還盛產銅、鐵、鉛、銀等礦產,康沃爾郡的錫礦被出口到歐洲大陸。凱撒征服不列顛除了要建立軍功外,因為這裡有羅馬貴婦人最喜愛的奢侈品珍珠和軍隊需要的糧草穀物。日耳曼人和維金人完全是因為生活條件惡劣,需要打家劫舍才能養家糊口,誰弱小就揍誰唄。

3. 不列顛島長期四分五裂。

11世紀之前的不列顛島未形成統一的國家,面對強大外敵的入侵,不能進行強有力的反擊。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的時候,島上的凱爾特部落四分五裂;羅馬人走後,不列顛人實力弱小難以自保,無法抵擋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進攻;維金人入侵時,七國互毆還沒決出老大來,只好跟維金人妥協,把不列顛島北部割讓出去。直到不列顛易主諾曼人後,威廉一世改變了上千年來被外族入侵的霉運史,逐步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王國。

4.英國文明程度遠比歐洲大陸低

由於英國是歐洲大陸外的小島,遠離文明的中心。羅馬軍團、維京海盜、諾曼人的入侵,都擁有比不列顛本土更先進的武器和有效的戰法,軍事優勢導致了戰場上的控制力。羅馬人的勝利是文明社會對原始部落的軍事碾壓;維金人有先進的「長船」和航海技術,海洋的阻隔對他們來說不是屏障而是便利;諾曼人的勝利是職業化重甲騎士部隊對斧與矛步行作戰的農民軍隊的勝利。

GIF

END

吉尼龜聊歷史

給我十分鐘

還你一個世紀。

你身邊的人都已經悄悄關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無攻略閒遊廈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