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看日本外相訪華前在南亞說了什麼,就知道他誠意有多少

看看日本外相訪華前在南亞說了什麼,就知道他誠意有多少

1月27日-28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雙方確認了著實推進首腦往來的重要性,就儘早在日本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達成一致。此後,李總理還接見了河野太郎,並表示當前中日關係改善勢頭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加倍珍惜、相向而行。除了外長、總理外,河野太郎還與國務委員楊潔篪舉行了會談。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於27日周六抵達北京,28日周日與中國政府高層舉行會談。儘管這兩天均是周末休息日,但中方依然給予了河野高規格的接待,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對於改善中日關係的重視。與此同時,從1月22日起日本通常國會召開,內閣成員需要配合國會日程,調整外訪時間,比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就曾以國會日程為由,表示將不出席平昌冬奧會開幕(現已確定出席),所以中國政府選擇在周末接待河野外相,也體現出了對他的特殊照顧。

自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至今,日本外相先後兩次正式訪問中國。第一次是2016年4月底時任外相岸田文雄訪華,第二次則是本次的河野太郎訪華。這兩位外相訪華的共同之處在於都獲得了中國外長、國務委員、總理的接待,且時間均為兩天。不同之處則在於訪華的順利程度,岸田文雄用了將近4年的時間才實現正式訪問中國,而2017年8月上任的河野太郎則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對中國的正式訪問。當然,河野如此迅速地實現中國訪問,這其中可能包含了其父親作為「親華派」政治家河野洋平餘蔭的影響,也可能是基於河野與王毅的私交等因素。然而,在筆者看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日關係改善的大背景使然,畢竟2016年的中日關係遠不如現在這般理想。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過去一年裡安倍政權積極展開對華外交,頻繁示好。2017年5月,安倍晉三派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作為特別代表出席「一帶一路」高峰國際合作論壇,並親筆致信習主席;6月,安倍首相在東京的一場國際會議上演講中表示,「若條件成熟將(與一帶一路)進行合作」;7月,在G20漢堡峰會期間,習主席應約會見安倍晉三;9月,以日本前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為首的日本代表團,前往北京參加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紀念儀式,並獲得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的接見,安倍首相還在9月底罕見地攜內閣成員出席中國駐日大使館國慶招待會,並發表演講;

11月上旬,安倍晉三藉助在APEC峴港峰會再次與習主席舉行會談,此後又在菲律賓馬尼拉與李總理舉行會談,而日本經濟界代表團也於11月下旬訪問中國,並向李總理表達了期待與中國加強在「一帶一路」上經濟合作的訴求;12月初,聯合執政黨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前往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並向習主席轉交安倍晉三親筆信,12月底自民黨與公明黨高層前往廈門出席「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會議」。

可以說安倍政權幾乎每個月都會與中國進行積極互動。稍早前,安倍首相還罕見地在國會施政演講中表達了期待改善中日關係、與中國在亞洲基建領域進行合作的願景。因此,此次河野太郎的快速訪華與安倍政權在過去一年裡的積極努力是分不開的。當然,安倍政權如果能將這份真情繼續保持下去的話,相信中日之間最後的那塊「冰」也將會完全融化。

由於在過去的幾年裡,中日關係始終因日方的舉動而處於低迷狀態,所以安倍政權突然積極推動中日關係的改善,相信除了是為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外,也包含了其個人的算計考量:

一方面,通過推動中日關係的改善發展,不僅能夠儘早落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東京的召開,而且也能夠實現李總理的訪日,以及安倍自身的訪華,進而推動習主席訪問日本。

另一方面,因《日韓慰安婦協議》問題使得日本當前與韓國的關係較為尷尬,俄羅斯在日俄爭議領土問題上的寸步不讓使得兩國關係很難有深入發展,而且安倍首相反覆炒作「朝鮮威脅」,也就使得日朝關係不可能成為安倍外交亮點。因此,在周邊外交不順利的背景,改善中日關係也就成了安倍政權的「救命稻草」。要知道自民黨將在9月舉行黨總裁選舉,安倍首相想要獲得壓倒性的優勢,也必須有足夠的政績才可以,而中日關係的改善無疑將成為安倍晉三最重要的籌碼。

當然,除了以上兩方面原因外,日本經濟界對安倍政權的壓力也不能忽視。與政客常常以意識形態來區分敵友不同,經濟人往往更加理性冷靜。鑒於「一帶一路」沿線龐大的基建需求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日本經濟界必然要尋求從中分得一杯羹,畢竟日本國內市場有限。

從去年5月派遣特別代表出席「一帶一路」高峰國際論壇,到今年1月在國會施政演說中高調談及改善中日關係,可以說安倍政府確實付出了諸多努力,展現了不少的誠意。然而,作為硬幣的另一面,安倍政權的一系列行為也不得不令人質疑其誠意到底幾何。比如,自2017年11月特朗普總統在亞洲歷訪期間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後,安倍政權便成了該戰略的最積極推動者,並且也是日美印澳四國同盟的最積極推動者;12月,自民黨籍國會議員鈴木馨祐在台灣出席活動時稱,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正牽頭自民黨內部「親台派」研究推動日本版《台灣關係法》實現的可能;

今年1月4日-6日,河野太郎先後訪問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謀求平衡中國「一帶一路」的外交影響,特別是斯里蘭卡訪問期間,考慮到斯里蘭卡把重要港口租借給中國,河野暗示該國不要過度傾向於中國,並表示「港口有必要保持透明度、開放性和經濟性」;1月18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瑞辛納對話上,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河野克俊暗示中國「一帶一路」背後隱藏軍事動機,並叫囂美日印澳四國必須合作,孤立中國,迫使中國改變;1月25日,由日本政府設立的「領土和主權展示館」在東京都開館,該館主要展示釣魚島和竹島(日韓爭議領土,韓國稱獨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等內容,旨在促進日本國內外的理解與認同等。

從過去一年裡的種種對華示好以及近期的一系列行為其實可以看出,安倍政權一方面確實在積極推動中日關係的改善,但一方面也仍然沒有忘記進行各種小動作。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不僅說明了安倍政權對於改善中日關係這一課題依然有所保留,並不是百分百的真誠,而且也說明了安倍政權從去年至今的種種對華示好,可能更多的是出於短期投機行為,而並非是著眼於中日兩國未來的長遠發展。因此,河野太郎外相的年初訪華只能說為2018年的中日關係開了一個好頭,但接下來的中日關係如何發展依然取決於安倍政權自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英學者:「帝國」時代重返 但它具有中國特色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