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後,國軍內部為什麼說黃百韜是罪人?原因很簡單
淮海戰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解放軍在碾庄圍殲國民黨黃百韜兵團,在雙堆集圍殲國民黨黃維兵團,在陳官莊圍殲國民黨杜聿明集團(下轄邱清泉、李彌、宋元良三個兵團)。在這三場圍殲戰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圍殲黃百韜兵團,原因就是國民黨軍隊當時執行「全面退守淮河」作戰計劃,只有解放軍抓住了黃百韜兵團,淮海戰役才得以打響。如果解放軍抓不住黃百韜兵團,讓國民黨軍隊全部撤走,就沒有淮海戰役了。
淮海戰役爆發前,中央軍委和華東野戰軍粟裕等人進行了詳細的溝通和周密的部署,總原則就是把國民黨徐州剿總的60萬大軍殲滅在淮海以北,不讓國民黨軍隊南撤,為解放長江以南地區奠定基礎。國民黨方面在淮海戰役前,已經制定了「全面退守淮河」作戰方案,就是把軍隊全部撤回到長江和淮河之間的蚌埠,與解放軍進行決戰。國民黨在蚌埠決戰和在徐州決戰的好處就是,蚌埠離國民黨的老巢南京相對較近,能夠得到更多的後勤支持;而徐州離南京較遠,相當於孤懸於江北,容易被解放軍分割包圍。
如果說,國民黨的這個作戰方案實施成功了,一方面在蚌埠決戰,雙方輸贏難以預料,而且會把解放江南地區的時間往後推遲。所以,解放軍絕對不能放國民黨軍隊逃走。不讓國民黨軍隊逃走的直接方法就是抓住國民黨軍隊的一部,迫使國民黨其他軍隊前來救援,這樣改變了國民黨退守淮河計劃,實現將國民黨殲滅於江北的戰略意圖。
駐防在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顯然成了解放軍的首要共計目標,抓住了黃百韜兵團,那麼杜聿明集團(邱清泉、李彌、宋元良三個兵團)也跑不掉了。果不其然,解放軍進入共計態勢後,本應該儘快撤退到徐州與大部隊匯合的黃百韜兵團因為各種原因,行動緩慢,能走不走,拖拖拉拉,最終被解放軍包圍在了碾庄。蔣介石不願意捨棄黃百韜兵團,所以命杜聿明集團去救,就這樣國民黨軍隊一個都走不掉了。
至於說,為什麼黃百韜兵團撤退緩慢,拖拖拉拉,被解放軍抓住。那就用黃百韜自己的話來講:「這場大戰,我有三個不解,一是我為什麼那麼傻,要在新安鎮等待44軍兩天;二、我為什麼不知道在撤退必經之路運河上提前架設浮橋;三、李彌兵團既然以後要向東進攻來救援我,為什麼當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西撤?」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國民黨軍隊牽一髮而動全身,最終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慘敗。這就有了題中的說法,國民黨內部把黃百韜說成黨國的罪人。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