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曾國藩: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道德經》有云:「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慢)成」。不論遊戲,還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不求速成」、「穩打穩干」是曾國藩獲取人生勝局的一大法寶。

一、

曾國藩少年時夜晚讀書,一小偷在樑上,想等他熟睡後行竊。可誰想,一篇文章反反覆復的誦讀,曾國藩就是背不下來。最終,小偷一怒之下跳下房梁,將這篇文章給曾國藩背了一遍……

由此可見曾國藩資質之平庸,但正因為他自知自己並非聰明人,所以他讀書行事不求捷徑,用最紮實的方法慢慢來!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他自知沒有智力優勢,因此比別人更虛心;他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打擊能力更強;他做事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因此不留死角。

所以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一旦開竅,後面的路就越來越順。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之後又高中進士。曾國藩歷經三朝,官越做越大,主要原因就是他看清了謀取勝局絕沒有速成秘訣,只有一步一步地做好成功前的準備,創造好成功的充分條件,之後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二、

曾國藩平生以穩健、謹慎著稱,即使是火燒眉毛也不為所動。

在帶兵打仗上,曾國藩也主張求穩,他常對自己的部將說:

寧可好幾個月不打一仗,絕不可以在打仗之前不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計劃好,這是用兵獲勝的道理。本來我們的力量強,但是我們故意向對手顯示很懦弱,那我們多半會打勝仗;如果我們的力量弱小,但是也故意顯示我們很懦弱,就多半會打敗仗。在戰場上,不可以急於攻打對方,必須讓對方打我們第二下,我們才打第一下。……與很強硬的對手交戰,能看出敵人的漏洞和弊病是最關鍵的。如果在敵方完全沒有漏洞、弊病的情形下,而我方貿然進攻,那麼我方必有漏洞和毛病,被對方所識破,這一仗就勢必會敗給對方。

這一點充分體現了曾國藩不急於求勝,走慢棋,在穩中獲勝的思想。

在攻打金陵之前,幕僚制定的各種戰略方案都集中到曾國藩手上,但他一概拒絕,只使用穩招。

起初,李續宜向胡林翼建議,用船載陸軍直下焦山(今鎮江),出其不意,急搗蘇州、常州。這是兵法上的出奇制勝。胡林翼對此十分欣賞,建議曾國藩採取。曾國藩用兵不講「出奇制勝」,自然不會採納。於是胡林翼又向曾國藩提出放膽放手的戰術:

我反覆考慮,覺得不能這樣謹慎、小心。過於求穩,就會貽誤戰機,這對我們是很不利的。我們現在兵力又弱,分兵調遣,根本就實現不了圍攻。如今,我們必須招募四萬兵士,從水路合圍金陵城,然後再組建一精兵強將從正門殺進城內,出其不意,殺他個措手不及,方可獲勝。

隨後,胡林冀專門會晤曾國藩,要求採納他的計策,並指出曾國藩的「穩招」緩不濟急,說「急脈緩受,大題小做,或恐不濟」,勸他「不要過於謹慎」。

最後,曾國藩除了接受胡林翼擴張湘軍、多募勇兵的建議外,還是拒絕了胡的進兵計策。曾國藩曾經因急於求成敗過一次,他認定了穩紮穩打。這也是圍攻天京歷時三年之久才終將其攻克的原因之一。

孔子言:「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說話做事,該慢下來的事情,就必須慢下來,扎紮實實地做好。只有將心神寧定下來,厚積薄發,才是收穫大涵養,大格局的正途。曾國藩以緩求進,謀取人生勝局,最終名載史冊,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者不乏其人。不肯踏踏實實做事,搞歪門邪道,投機取巧之人,終將一事無成。大涵養的積澱,遠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無論心智的歷練,還是知識的學習,都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長。

所有的成長都不是一天兩天,三年樹一品,十年磨一劍,要想成為一棵大樹,首要的條件是時間的積累!

穩而思進、慢而有為,才是慢生活的真諦。

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原創文章

轉載須註明來源出處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