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微軟CEO納德拉:人工智慧是為了增強人類的能力,而不是替代

微軟CEO納德拉:人工智慧是為了增強人類的能力,而不是替代

人工智慧發展的軌跡,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才剛剛開始。要真正把握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的意義,我們還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人工智慧並不是威脅

未來,人工智慧將成為一種更常見、更重要的陪伴者。人工智慧助理會知道你在工作且有10分鐘的空餘時間,然後幫你完成待辦事項中優先順序靠前的事項。人工智慧將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富成效和更具創造性。

毫無疑問,我們是在創造一個新的物種,一個在智力上可能沒有上限的物種。一些未來主義者預測,所謂的奇點,即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智能的時刻,可能會在2100年之前到來,而另一些人聲稱這將仍然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暢想。奇點這種可能性聽起來令人振奮,但也讓人覺得有點可怕——也許兩者都有一些。人工智慧的發展最終會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呢?我堅信是有益的。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百年研究」項目報告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將應用在「世界各地那些難以吸引年輕人的行業中,比如農業、食品加工業、訂單履行中心和工廠」。該報告沒有發現有任何理由擔心人工智慧是對人類的一種迫在眉睫的威脅,「沒有任何具有自我維持的長遠目標和意圖的機器被開發出來,也不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來」。

跳出對抗性思維

為了確保人工智慧對人類是有利的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需要跳出「機器對比人類」的框架來思考。科幻作家常常陷入到數字對人類的遊戲中,甚至技術創新者本身也是如此,就好像是雙方在開展一場爭奪霸權的戰爭一樣。

2016年,谷歌DeepMind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戰勝了韓國圍棋高手李世石。毫無疑問,這是科學和工程上的巨大成就。但是,除了計算機在遊戲中擊敗人類之外,未來還有更光明的前景。最終,人類和機器將進行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想像一下,當人類和機器共同努力解決最大的社會挑戰——疾病、無知和貧困的時候——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吧。

現在有太多關於人工智慧未來的辯論都忽視了機器和人類合作的潛在之美。我認為,人工智慧方面最有成效的辯論並不是善與惡的對抗,而是要看一看創造這種技術的人和機構被灌輸了怎樣的價值觀。如果不用情商來搭配智商使用,人工智慧就會走向失敗。

第三代系統平台

有很多先驅都對人工智慧的風險進行了思考。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幾十年前就在思考這個挑戰。在20世紀40年代,他提出了「機器人三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首先,機器人不應該做出傷害人類的事情,也不應該通過不作為來傷害人類。第二,它們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第三,它們要保護自己。

計算機先驅艾倫?凱(Alan Kay)則表示:「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發明它。」從人工智慧的角度來說,他的意思基本上是,不要預測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了,而要以一種有原則的方式來創造未來。我同意這個觀點。和任何軟體設計上的挑戰一樣,一個平台在建立之初就應該採取這種有原則的做法。

從軟體開發的角度來說,人工智慧正在成為第三代系統平台——也就是下一個系統,程序員在這個系統之上構建和執行應用程序。PC是微軟開發應用程序的第一代系統平台,這些應用程序包括Office工具套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今天,Web是第二代系統平台。而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世界中,即第三代系統平台,生產力和溝通工具是為一個全新的平台構建的,這個平台做的事情不僅僅是管理信息,還包括從信息中學習,與物理世界交互。

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

如今,人們對人工智慧發展的方向,正在決定第三代系統平台的面貌。在我們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對人工智慧設計達成一個倫理和同理心的框架——這是開發那種不僅規定了技術要求,而且還規定了倫理和同理心的系統的一種方法。人工智慧的設計初衷必須是為人性提供幫助,人工智慧設計應該要樹立一些原則和目標。

人工智慧必須是透明的。不僅僅是技術專家,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明白技術是如何運作的,其規則是怎樣的;人工智慧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時又不會損害人的尊嚴。它應該保護文化承諾,賦權於多樣性;人工智慧在設計上必須有注重智能隱私,能夠為個人和群體信息提供精密的保護,程度要足以贏得人們的信任;人工智慧必須具備演算法問責制,這樣人類就可以撤銷那些引發意外傷害的做法。我們必須為預期中的和預料之外的情況設計這些技術。

雖然對如何進入人工智慧時代,目前還沒有清晰的路線圖,但在以前的工業革命中,我們已經看到社會轉型並不一帆風順,總是充滿艱難與挑戰。但是,如果我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設計原則,如果我們為人類所需的技能做好了準備,那麼即使在我們改變世界的同時,人類和社會也會蓬勃發展。

這個世界,同理心才是無價之寶

過去200年間,很多辦公室職員、工廠工人以及其他一些人,可以在整個工作日中不參與任何人際關係交往,有些人到現在還是如此。

但是,隨著機器迅速取代人完成那些機械的、沒有社交成分的工作,我們最有價值的角色就越來越具有高度的社會性了。我們看到,人類從根本上講是社會性的。我們進化成了一種離開社會關係就無法生存、獲取幸福或生產的物種。同理心是導致這一切發生的首要因素,是所有重要關係的基礎。

同理心為什麼重要?

薩提亞·納德拉被認為是微軟最聰明的工程師之一,從最初的經理,他用22年的時間坐到了這家巨頭的CEO位置上。

納德拉認為,自己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同理心。上任後的第一次內部分享中,納德拉說:「生活中的經歷幫我建立起了越來越強的同理心,也讓我對越來越多的人群抱以同理心。我對殘疾人抱以同理心。我對在城市貧民區和工業衰退區謀生的人們抱以同理心,對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抱以同理心。我對努力獲取成功的小企業主們抱以同理心。我對任何因膚色、信仰或愛戴而遭受暴力和仇恨的人們抱以同理心。我的愛好就是將同理心置於所追求一切事物的核心:從我們發布的產品到新進入的市場,再到僱員、客戶和合作夥伴。」

同理心為什麼重要?納德拉認為,對於合作和建立關係來說,感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如果我們希望利用技術來滿足人類的需要,就必須培養更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價值觀、文化、情感和驅動力的能力,來發揮引導作用。同理心在機器中難以複製,在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它將是無價之寶。

同理心的來源

我們聽說過很多面試的奇葩問題,看來,不管是中國人還是歪果仁,都經歷過這種磨鍊。在自己的新書《刷新》中,納德拉第一次分享了自己的面試經歷和對同理心的理解:

面試官:「設想你看到一個嬰兒躺在街上哭,你會怎麼做?」

納德拉不假思索地回答:「撥打911。」

面試官語重心長地說:「小夥子,你需要一些同理心。如果一個嬰兒躺在街上哭,你應該把這個嬰兒抱起來。」

這就有些尷尬了,但同時也讓納德拉對同理心的重要性印象深刻。通過此後的經歷他深切認識到,只有經歷過人生起伏,才能夠培養起同理心;要想不受苦受難,或者少受苦受難,那麼一個人就必須接受無常。

這種無常伴隨著他生活的每一天,他的兒子扎因出生時由於宮內窒息,患有重度腦性癱瘓。因此納德拉每天都需要保持著同樣的熱情,那種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同理心的熱情。在家中如此,在工作中亦是如此。無論是在拉丁美洲、中東還是美國的某個城區,在和人們見面時,納德拉都會去試著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和想法。

所以,納德拉首先是一個有同理心的父親,通過同理心去發現企業的核心和靈魂所在,使他成為一名更好的技術人員和領導者。而作為一名技術人員,納德拉親眼見識了計算在改善生活方面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在家中,扎因的言語治療師和三名高中生一起打造了一款Windows應用,幫助扎因控制音樂。

扎因喜歡音樂,而且涉獵廣泛,涵蓋不同的時代、類型和藝術家。他希望在任何時候都能按照藝術家列表在房間里播放自己想聽的音樂。但問題是,他自己無法控制音樂,他只能等待別人的幫助,這讓他感到沮喪。聽聞這一消息後,三名學習計算機科學的高中生表示願意提供幫助。現在,扎因的輪椅一側安裝著一個感測器;他可以輕鬆地用頭觸發這個感測器,然後瀏覽音樂合集。這三名青少年的同理心給納德拉的兒子帶來了多大的自由和快樂。

納德拉總結說,不管你是一家設計產品的公司,還是一個設計政策的立法者,首先都必須對用戶的需求有共鳴。如果不能反映人們的生活和現實,一切產品都是徒勞。而要反映人們的生活和現實,則要求產品或政策的設計者真正了解和尊重相關價值觀和經歷,它們是這些現實的基礎。因此,在開發能夠贏得人們信任的產品時,同理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微軟CEO為什麼使用蘋果手機?

在維護與客戶和競爭對手的關係中,同樣需要同理心。

Salesforce年度營銷會議現場,當納德拉伸手從正裝外套口袋裡拿出一部iPhone時,現場觀眾發出了明顯的驚訝聲和笑聲。沒有人見過微軟首席執行官公開展示過蘋果產品,尤其是在一個競爭對手的銷售會議上。

在現場觀眾安靜下來之後,納德拉說:「這是一部非常獨特的iPhone。」作為客戶關係管理(CRM)軟體服務提供商的Salesforce,其在在線服務方面既是微軟的競爭對手,也是微軟的合作夥伴。「我喜歡把它稱為iPhone Pro,因為它安裝了微軟的所有軟體和應用。」

在納德拉背後的巨幅屏幕上,出現了這部手機的一個特寫鏡頭。手機屏幕上的應用圖標一一掠過,包括微軟的經典應用Outlook、Skype、Word、Excel和PowerPoint,以及更新的移動應用Dynamics、OneNote、OneDrive、Sway和Power BI。

現場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眾所周知,蘋果和微軟是一對曠日持久的冤家。看微軟的CEO在蘋果設計和製造的iPhone上展示微軟軟體,人們感到出乎意料,甚至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微軟和蘋果一直鮮明對立,甚至持續對抗,以至於人們忘記了雙方從1982年以來就為Mac開發軟體。納德拉說:「今天,我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滿足我們的數十億客戶的需求,而無論他們選擇何種手機或平台。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持續成長。為此,我們有時候會和長期對手握手言和,追求出人意料的夥伴關係,重振長期關係。這些年來,我們更專註於客戶需求,因而也就學會了共存與競爭。」

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夥伴關係,必須有助於提升公司的核心業務,而最終目的是為客戶創造額外價值。對平台公司來說,這意味著與競爭對手合作開發有助於提昇平台價值的新產品。

《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

薩提亞·納德拉 著

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1月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